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91|回复: 3

[民俗风情] 客家农村"女劳男逸"的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17

主题

43

回帖

406

积分

上士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08-7-4 13: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在封建时代,客家农村存在“女劳男逸”的奇特现象,漫步田园村,见到的几乎都是妇女在劳动生产,在农舍庭院中忙忙碌碌料理家务的也大多是妇女,在家的男人相对安逸,较为悠闲懒散,这在非客家地区颇为罕见,与粤东客家毗邻的潮汕相比较即有鲜明反差,潮汕种田人都是男人,女人则理客刺绣。客家“女劳男逸”是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它是从古代到现代(止于1949年)客家聚居区较为普遍和常见的现象。考察其形成的渊源,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客家先民有相当一部分原本是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身份显赫,出身名门望族,或为官僚士大夫,或是皇亲国戚,在中原时过着养尊处优的贵族特殊生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熏染很深,因而鄙视劳动,歧视妇女,认为劳动生产和客务是下贱人做的,把女人当奴婢,当附属玩弄品,女人生来就是体力劳动者,终生侍候男人,好象是不易之伦和天经地义的事,晋代以后,北方外族入侵和农民造反频繁发生,引起社会荡不安,中原上层人物被迫南迁。到了南方,已失去当年社会政治地位,一呼百诺、威风神气的岁月一去不复回,但中长期存在鄙视劳动歧视妇女的观念,则根深蒂固,一代代因袭下来。而和上层人物一起南迁的平民百姓,先是出生于对这些旧贵族及其后裔的崇敬,而后则被没落贵族意识的潜移默化,慢慢也鄙视劳动,出现了劳动者鄙视劳动妇女歧视妇女的怪圈,为“女劳男逸”世代承袭蔓延培上一铲沃土。

  第二,客家先民南迁过程中,历尽艰险磨难,数不清的折腾困惑,这当中男人起着顶柱的作用。他们苦苦地寻找生存空间,开拓新的领地,要对付土著的压迫驱赶,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营造围层、角楼,防御土人和强盗的袭击抢掠。在与土人发生争执和械斗时,男人的作用比什么多都重要,男人成了维护客家人利益和生存权利的最强者。悠悠岁月里,土客矛盾纷争连绵不断,男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似乎超越一切,压倒一切。久而久之,男人的优越感越发膨胀起来,乃至轻视妇女,鄙薄劳动,甚至不愿参加农业生产。男人不务农不做客务居然成为一种时尚和尊荣,这种思想观念一代代误传下来,助长了重男轻女和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的思想。

  第三,客家先民到了南方,成了来人,客人,且落居山区丘陵贫瘠地方,昔日显要的身份没有了,反而处处受人欺负。他们不甘失落,要改变自已的境遇,唯一办法,读书求知,走仕途之路,奢望一旦金榜题名,就能升官发财,光耀门楣,扬眉吐气,再现耀煌。因此,做父母的,无不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望子成龙,对孩子特别严加管教,时时刻刻激励儿子刻苦学文化,从小灌“唯有读书高”思想,家里再穷,也要让儿子读书,家务生产再忙,也不要儿子帮忙。农村常见一种现象,母亲披星戴月割禾打谷乒乓响,儿子则在房里读书声朗朗。在学校教师负责的施教,对学生非常严格,封闭式的教学。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管教,收到显著的成效,使粤东客家地区成了文化之乡,英才辈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才。但由此产生负面影响,客家男人养成了只注重读书轻视农业劳动和不愿意当农民的轻农思想。

  第四,在家“掌灶公”没出息的强烈羞耻观驱动了千千万万客家人闯荡江湖。从远古时候起,客家人就萌发了一种意“男儿长大走四方”如若长年闲居乡村种田,挑粪桶,在家围着锅头尾转,就会被人饥笑,说三道四,瞧不起,人格低三分。客家人对男人的评判标准,就是读书当官,出外闯荡,创大业,谋大事、才算有志气、有骨气、有朝气、有作为的好男儿,人人敬仰。于是许多人拼死读书,熬过十年寒窗,学有一技之长,或求得一官半职。读书末成者,仕途梦破,尽管家里有田可耕,有地可种,也不愿意务农为生,要么在家闲居,意志消沉,碌碌无为,淡薄一生,更多的人则奋力抗争,以顽强的毅力外出谋生,或经商,或打工,至贫至苦“一条扁担走天下”,什么活都干,什么下贱工都做,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所得微薄钱,省食俭用,积蓄起来,每到春节,回家看望妻子,孝敬父母,会得到族人邻里的赞许,脸是略有光彩。外出谋生有头脑的人,抓到了机遇,苦心经营,因之发迹,当了老板,衣锦荣归,光彩夺目,人人羡慕不已。有的人漂泊海外,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不断开拓进取,有成为中产者,小康家庭,有的人成为华侨巨商,大企业家,名扬四海,功成事遂。客家人常常以此为范例,启发教育儿孔,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由于上述种种历史的、社会的、观念意识诸方面深层次的因素,致使众多的男人或是出们创业终年不在家或是在家不务农不理家,客家妇女便肩负起生产劳动、料理家务、教养子女等重任“乡村妇女,耕田、采樵、织麻、缝纫、中馈之事,无不为之”。家中里里外外事,没有一样能离开妇女。农事方面,一年两造三熟,从梨田、耙田、锄田整地、兴修水利到播种、插秧、挑粪施肥、耕田除草、车水灌溉、收割打谷、晒谷入仓,旱地上种薯芋豆类、植桑养蚕、种棉纺沙、种菜浇水等等,“任田园诸务”均由妇女劳作。家庭手工副业方面,饲养家禽家畜,“豚栅牛宫、鸭栏鸡架、犬牙贯错,与人杂处”。晚上和农闲时,家家纺纱织布,篝灯之下,机声轧轧,或做针线活“幅布缝衣”。家务工作则没完没了,“捡不完的稗草,做不完的家务”,上山砍柴割草、砻谷春米,烧火煮饭,担水做菜,洗衣扫地、侍候翁姑、养育儿女、教子读书;遇有节目喜庆、婚姻嫁娶、筹划算计、上下打点、亲临采购、烹调佳肴、敬祖祭神,接待宾客等等,都离不开妇女。人们对客家妇女的能干和惊人的毅力在敬佩之余,不禁要问,她们的能耐从何而来?是在艰苦环境里、风雨、严寒、酷暑中磨练出来,是母亲从小手把教会的。客家人不给女儿读书学文化,从小开始学种田做客务,已有非成是,家家户户皆如此。做女儿的也懂得,长大成人出嫁了,要当家理财,耕田种地、主持家庭事务、侍候好公爹、关照好丈夫、教育好儿女、此乃妇女天职。因此,女孩子都心甘情愿的磨练,担子比人重也得挑,练得一身铁肩头硬脚板。客家人正是依靠能吃大苦耐大劳和精明能干的铁娘子创造了客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每一个成功的客家男人背后,起码包含着妇女的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客家地区“女劳男逸”的现象逐步消失。尤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的强令推行,农村全部劳动力束缚在狭小的耕地上,不分男妇都要出集体工,男女同工同酬,谁偷懒就批斗谁,谁还敢在家优哉悠哉?女的挑粪桶男人也得挑,而且挑着粪桶抬摇过市,都不怕丑。改革开放以来,一切放开了,人们从业得自由,客家男人,在农村禁锢了几十年,如开门的鸟笼,飞向蓝天,寻找生存空间,挣钱糊口,创业发财,成功者,比比皆是,洋楼美酒随处都有,男人的功能作用又进行了一次历史的反弹,出外谋生赚大钱,妇女的绝大多数仍旧留在家农村种田理家。这不是封建时代历史的重复,而是向更高层次的跳跃
「真诚赞赏」
沒有愛情的滋潤,整個人就像干枯的小草!!

20

主题

4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居民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灌水终结者社区劳模勋章论坛顶梁柱灌水大王勋章灌水皇帝顶级劳模灌水将军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

发表于 2008-7-4 15: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勤劳.勇敢.善良-----客家人的本色.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0

积分

列兵

发表于 2008-7-5 21: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来自: 山东青岛
料意(有趣)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311

回帖

0

积分

上士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7-5 23: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柳州来自: 广西柳州
乱讲楼主是狗屎
我喜欢,我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