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看景 发表于 2015-6-27 09:46:39

北斗导航的领军人物--长汀人王飞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立项21年,王飞雪投身其中20年,和团队一起攻克了一系列攸关北斗系统成败的核心关键技术。如今,他领导的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心,也从当年的3个人发展到了300多人。
  “从最初投身北斗实现个人的想法,到现在带领一个团队做共同的事业,这是与国家的发展强大分不开的,也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王飞雪说。
  放弃北大选择从军
  1971年1月,王飞雪出生在福建西部山区长汀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高中毕业那年,因为成绩优异,他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只要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就可以被录取。这时,4年前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国庆阅兵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科技方队的“银河”彩车,解说词中的“银河-Ⅰ”、“中国首台亿次巨型机”等关键词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些,都与国防科技大学有关。
  面对老师和家人的好言相劝,王飞雪选择了国防科大。4年后,以全院排名第一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决定继续读研深造。在选择专业方向时,他考察了解了众多与军事相关的领域,最后确定了当时国家最急需也最薄弱的精确制导方向。

走路看景 发表于 2015-6-27 09:49:28

http://pic.miercn.com/uploads/allimg/150625/1253332318-0.jpg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全面启动。第二年,该系统建设遇到一个瓶颈问题——信号快速捕获。
  从海湾战争就已高度关注国际定位导航技术发展的王飞雪,在一次调研中知道了此事。正在读博士学位的他和隔壁宿舍的欧钢常常聚在一起讨论,相信可以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反反复复推理论证,王飞雪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当他红着眼睛把方案摆到时任系主任庄钊文的案头时,庄教授眼睛一亮,和他们一起对方案进行完善,对结果进行验证。
  这套“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接收技术方案”,得到了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中科院陈芳允院士的高度关注,并专门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进行论证。
  那一年,王飞雪24岁。他和同学雍少为、欧钢从北京抱回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台式计算机,以及4万元的尝试经费,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没有实验室,就把一个不到10平米的仓库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没有仪器设备,就东挪西凑找别人借。
  3年后,当显示器上脉冲闪耀,信号捕捉成功的一刻,业内20多位专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0年时间、十几家单位、几十位知名专家都未能解决的瓶颈技术,竟然在3年内、被3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子解决了!

走路看景 发表于 2015-6-27 09:50:33


http://pic.miercn.com/uploads/allimg/150625/12533335O-1.jpg
新一代北斗卫星设想图  把攻关现场当战场
  投身北斗事业20年,王飞雪以对工作的痴迷,对技术的钻研,以及超长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和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2006年,国家准备对北斗一号导航系统体制进行升级。当时,北斗一号已成功运行多年,系统运行稳定正常,大家一致主张,继续沿用原来的技术指标和基本参数,只需适当增强入站链路抗干扰能力、提升系统在某些特殊场合的稳健性即可。
  王飞雪以一个科学家的前瞻眼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北斗一号服务性能全面升级的绝佳机会。

走路看景 发表于 2015-6-27 09:51:26



谢谢观帖!!

苦行僧阿贵 发表于 2015-6-27 09:56:23

好样的

闲事莫管 发表于 2015-6-27 10:02:43

客家缘 发表于 2015-6-27 10:13:23

骄傲!!!

小城故事 发表于 2015-6-27 10:13:54

好样的

董仁霖 发表于 2015-6-27 10:14:34

好样的

卧龙藏虎 发表于 2015-6-27 10:14:38

http://bbs.ctw.cn/mobcent/app/data/smilies/23.pnghttp://bbs.ctw.cn/mobcent/app/data/smilies/23.pnghttp://bbs.ctw.cn/mobcent/app/data/smilies/23.png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北斗导航的领军人物--长汀人王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