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脊鱼鱼si 发表于 2023-12-17 21:15:47

闽人智慧丨整整50年!中国女排与“娘家”不得不说的事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对“中国女排”这四个字陌生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50年前正是在福建漳州中国女排屯兵苦练走向世界

1998年郎平带队回漳训练(资料图片)12月15日-17日福建省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成立50周年暨弘扬女排精神座谈会在漳州举行一起回到中国女排“娘家”回望50载的不解情缘
01
从“竹棚馆”腾飞

时光回溯到1972年。那一年,国家体委(今国家体育总局前身)决定在南方建立中国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

几经考察,认为漳州“领导重视,群众喜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建排球训练基地条件优越。

而历史上的漳州本就与排球有着不解之缘。

从清末开始,漳州人就有打排球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巅峰时曾有 800多支业余排球队。

在漳州这方土地上曾培养了排坛名宿张然、徐莲蒲(原八一男排、 中国男排著名主攻手)、林亚鸣(原中国男排著名主攻手)、郑宗源(原中国男排主力二传)等一批国手,是名副其实的“排球之乡”。


福建女子排球队(资料图片)
目标既定,建设正式开始。当年11月底,全国12 支排球队要进驻集训,基地必须在28天内建设完成,时间紧任务急。在建材匮乏的年代,如何建大型训练馆?

经过研究,当地盛产的毛竹成为建筑材料的最佳选择。于是,漳州人民组织群众义务劳动,召集竹篾师傅……
仅用23天,就盖起一座有6块平整场地的“竹棚馆”,并整修了附近4块场地。


竹棚复原建筑3D图 图源:CCTV4
所谓的“竹棚馆”,是用漳州本地竹竿为架,“谷笪”(一种竹篾席)、油毛毡为顶,地面由黄土、石灰、盐水三者合一(俗称“三合土”)夯实而成。
1972年冬,全国12支排球队会聚漳州,开始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
草创阶段的漳州体训基地条件十分艰苦。当时,运动员住的是木板房,训练在“竹棚馆”和附近的室外场地,途中要爬过古城墙,经过连片的农田、积粪坑。



竹棚馆模型 杜正蓝/摄
集训时,队员们喝的水是驻漳空军某部用车到九龙江拉回的,洗澡在龙机厂等处,还需要有人在外面“放哨”。

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长达8-10小时,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碰上阴雨天,衣服晾不干,工作人员就燃起木炭、架起竹笼,连夜将几十件洗过的湿衣服烘干……


在竹棚中苦练技战术(资料图片)
如今,50年前的“竹棚馆”早已不在。但老一辈人仍记得“竹棚馆”内张贴的口号:“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苦练三五年,打败日本南朝鲜(韩国)。”

02
人均一元钱的众筹

1984年7月,为铭记中国女排荣获“三连冠”的赫赫战功,漳州市中心矗立起一座由中国女排塑像、丰碑和拼搏壁画组成的“三连冠”纪念碑,激励女排再创辉煌。



中国女排“三连冠”的纪念碑 图源:享听漳州
那一年,为了给女排提供更好的条件,体训基地员工们还把积攒盖职工宿舍的钱捐出来,建成了女排运动员宿舍“冠军楼”。

为适应排球现代化训练需求,让“腾飞”的中国女排有更好的训练条件,漳州在市中心留出50亩用地作为体训基地北区,并于1986年开始兴建中国女排腾飞馆及生活配套设施。但因当时“三材”价格一路上扬,资金出现缺口导致工程停滞。

彼时的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第7名,如何更好地保障训练,是漳州人始终念着的。

“漳州是中国女排腾飞的地方,中国女排的名字已同漳州紧紧联系在一起,女排的光荣也是漳州人民的光荣……”1992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集资500万元加快腾飞馆建设,发出“人均捐赠一元钱”的号召,以激励女排姑娘不气馁、再腾飞。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工厂,从成人到孩童,依着这份特殊的感情,漳州人民迅速自筹420万元,市直国有企业分担80万元,补齐了资金缺口,全力开工建设。


捐赠券 杜正蓝/摄
在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中,还存有5张捐款凭证,是魏步强老人提供的,当年他的月工资仅为32元,却一次性捐出10元。

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魏爷爷这样关心女排、热爱女排的娘家人,1994年,工期长达8年、总投资1900万元、占地4800平方米的中国女排腾飞馆终于落成。



中国女排腾飞馆 图源:福建体育
时至今日,女排与漳州之间依旧心心相印。

2005年5月,华安县先锋希望小学的条石结构教学楼因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房。

当时正在漳州集训的中国女排听闻消息后,立即慷慨解囊,捐出20万元援建新的教学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高三层,有12间教室的教学综合楼,于2007年4月落成。

这是中国女排在福建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学校也因此改名为“中国女排华安县先锋希望小学”。

03
中国女排永远的娘家

“我们将永远记住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支持。” 这是郎平在漳州有感而发,写下的一句话。



郎平手写稿 杜正蓝/摄

1995年,郎平回归,执教中国女排。她带领中国女排出征亚特兰大奥运会,勇夺银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八年再次闯入决赛,让国人倍感振奋。

赛后,女排回到漳州夏训,受到当地各界群众热烈欢迎。中国女排感受到了漳州人的热爱与支持。


1996年主教练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回漳集训(资料图片)
自1976年第一届中国女排在漳州组建后,他们每次大赛前都将漳州作为最后的强化训练营地。这里也是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

“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是陈忠和平日最爱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在中国排球史上,陈忠和是唯一没有国手经历的中国女排主帅,人称传奇教头。


2001年陈忠和主教练带中国女排回娘家集训(资料图片)
陈忠和出生在漳州龙海,从少年男排到执教中国女排,陈忠和血液里有着敢闯敢拼、善于开拓、笑对人生的闽南基因,亦是他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因素。
50年来,中国女排先后49次到漳州集训,从“三连冠”到“十冠王”,中国女排经历了创业、辉煌、低谷、传承、发展的过程,从这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铸写了一部砥砺前行的奋斗史。
这块土地见证了女排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青春和汗水。



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人们欢呼庆祝。图源:黄山新闻网
2017年10月,漳州体训基地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女排腾飞馆重新装修,同时新建一座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中国女排公寓。2020年起,漳州实施“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

2021年9月,“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漳州体训基地入选全省百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



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 图源:闽南日报
守望50载,福建与“女排精神”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缘,激荡了无数人内心的共鸣。“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超出体育领域,跨越时空,凝聚起无数人奋发进取的意志。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作者:福建日报记者 杜正蓝 苏益纯编辑:郭金铭审核:雷光美 方婷

经纬针纺 发表于 2023-12-18 08:07:05

谢谢分享!

汀州-客家人 发表于 2023-12-18 08:55:08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人智慧丨整整50年!中国女排与“娘家”不得不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