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00|回复: 5

[人像] 国产相机风雨六十年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1504

回帖

1

积分

中尉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2-18 15: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s:4]
主题: 国产相机风雨六十年 记录一段灿烂的历史[30P]




  (郑崇兰和仙乐)


  


  (至今国内仅存的一台“仙乐”,正面视图)


  
  (“仙乐”俯视图)


  仙乐(SELO),又称“维纳氏-仙乐”,由郑崇兰先生制造,是我国可考相机制造史上第一台国产相机,出产于新中国建立前的1947-1948年,总产量200多台。具体配置不详,是古老的箱式照相机。


  尽管笔者自以为是地在小标题中给我国照相机工业的诞生定了个1955年,但1955年其实仅仅是一个隐约的起点,一个筹备阶段,据相关资料考证,当时中央已有制作国产相机的指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工厂迟迟没有建立,一直延续到了1956年。所以,中国照相机工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在1956年,从这一年开始到1960年,在国家支持和总路线、大跃进的鼓舞下,全国各地照相机工厂开始了诞生的进程,有如雨后春笋般地一一出现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重庆……相继建立了照相机厂,用了四年的时间启动了我国的相机工业。


  1956年1月15日,
由北京大来精机厂与永新合作社、荣炎合作社联合组成的公私合营北京市大来照相机厂成立(后更名为北京照相机厂),这是是我国第一个生产照相机的企业,最初生产仿西德“莱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大来”牌,后改成天坛牌)。由于当时制造照相机的成本过高,导致了产量仅不到20台。


  产品搜索二:大来(也有称“大莱”)牌照相机


  “大来”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二台由照相机生产企业生产的相机(第一台呢?当然不是仙乐,而是后面的“七一”牌),由于其仿制得相当成功,而且据说效果不错,所以在当年惹来了《工人日报》与《北京日报》的长篇报道。


  


  (当年《工人日报》对“大来”生产的报道)


  


  (“大来”的“后代”——“天坛”)


  “大来”照相机裝有一个M39×1的3.5/50单层加膜镜头,速度范围1/20-1/1000秒,其他配置不详。


  1956年4月18日,同样是公私合营企业——天津市照相机厂成立。为向中国GC党诞辰35周年献礼,特于成立之初就加速试制定名为“七一”牌的照相机。由于当时大跃进之风异常厉害,所以,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天津市照相机厂就试制出了“七一”牌(正式生产时定名为幸福Ⅰ型)120折叠式照相机。“七一”牌照相机的试制成功,开创了中国照相机制造行业独立生产照相机的新路,标志着我国的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物理化学、数学等科学技术综合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产品搜索三:七一牌照相机(幸福I型)


  “七一”
牌照相机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120照相机,于1956年7月1日作为党庆礼物试制成功,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七一”的后身——“幸福I型”)


  “七一”牌照相机采取可换镜头,手动光圈,眼平取景1/30—1/500
秒自拍掣及闪光同步。其他配置不详。堪称大跃进经典产物。


  1958年3月17日,由上海钟表工业公司照相机试制小组和多个文具、电镀等厂家联合组建的上海照相机厂成立。上海钟表工业公司照相机试制小组也把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定名为“上海58-Ⅰ型”,接着开始仿制西德“莱卡”机——“上海58-II型”。凡了解我国相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上海58-I型”相机,在我国照相机发展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上海58-I型”的出现,标志着新我国相机生产走向正规,也是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照相机。而“上海58-II型”由于是完全仿制德国“莱卡Ⅲb型”,制作上也极为精致,被戏称为莱卡的上海版,产量约在1100多架。


  产品搜索四:上海58-I型照相机、上海58-II型相机


  


  (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上海58-I”)



  “上海58-I型”采用了伸缩镜头,口径为1:3.5,焦距50毫米,镜座介面为M39×1,独立快/慢门调节盘,快门调速范围1/30-1/1000秒,有分立式调焦装置和外接取景器插座,莱卡结构的拨起式回卷手轮。


  


  (上海58-II全家福)


  


  (上海58-II型的“尸解图”)


  “上海58-II”采用50毫米焦距、通光孔径为1:3.5三片三组式正光镜组,可拆卸镜头,快门速度范围1-1/1000、T门、B门,十级调速。1/20秒以上的速度由快门调节盘调节;1/20秒以下须先将高速速盘对准1~1/20秒的位置,然后调节慢速度调节钮。


  随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照相机厂的建立,其他地区也不甘落后地加快了照相机厂建立和照相机试制进程。在1958年这一年里,南京、重庆、广州、福州先后宣布开始试制照相机,随后以各种形式进入工厂建设步骤。而同时,北京市照相机厂和天津市照相机厂也完成了转型,成为了国营照相机厂。1958年10月,轻工业部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全国照相机技术培训班”,参加学习的人员是从事相机制造及开发照相机生产厂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我国照相机行业的生产骨干,为我国照相机行业迅速发展期的到来储备了大量人才。如果说1955年是我国照相机工业的诞生年的话,那么,1958年就是我国照相机工业的“站立奔跑年”,1958年年终结算,全国各地试制及生产照相机的总数约为2.1万台。


  1959年3月,南京电影机械厂(南京照相机厂)开发“紫金山”牌Z-135型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成功,
9月通过批量生产鉴定。这台照相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与国际水平相接近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产品搜索五:紫金山牌照相机


  


  (紫金山,我国的第一台单反)


  紫金山牌照相机,采用M39-1接环,布帘快门1/25
-1/500秒,眼平取景。产量不多,不及一千台,是全国第一部单镜反光机。用前,需要先把自拍扳手状钮按下,使反光板下落才能取景,然后调速拍照。


  整个1959年都是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奔跑期,这一年我国照相机工业开始走出过门,向外学习。7月,由北京,天津,上海等三个照相机厂和南京电影机械厂的技术人员组成的“照相机制造技术考察小组”,赴民主德国学习,1961年7月学成归国。这是我国照相机行业首次派遣到国外的考察学习活动,结合到1958年的大培训,我国照相机工业开始呈现人才济济的现象。据统计,到了1959年底在“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口号推动下,全国照相机生产首次打破十万大关,全年产量达到10.4万架。


  1960年2月,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照相机行业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经验交流会议”,京、津、沪、宁、杭、哈、沈、渝、榕等地近20家照相机生产厂与会,是我国首次全国性的照相机生产技术专业会议。但是由于照相机工业前两年过猛的发展势头和大跃进的影响,在这一年里已无更多新照相机厂建立,不过全国照相机生产持续“大跃进”,总产量共达17.31万架。1960年的终结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照相机工业的启动期结束。


  二、徘徊:1961年-1969年


  关键词:自然灾害、文革


  在六十年代初,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可惜由于全国性“自然灾害”的出现,国民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照相机生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照相机厂开始下马或转产其他产品,直接地导致了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十年徘徊期。在这十年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大产商坚持了照相机的生产,当然它们的坚持也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961年3月,上海照相机厂研制出了“上海58-IV”型双镜头反光相机(也有少部分资料表明这一机型在1958年已经问世),由于“上海58-IV”相机的基本结构参照了德国罗莱双反相机,各项技术指标比较适合当时的生产能力,所以经过各项必要的技术改造后,1962年,上海照相机厂发表了“上海牌”(即把“上海58-IV”改进为“上海IV型”)双镜头反光相机,並投入批量生产。“上海牌”双反无论是从外型还是内在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标志着我国照相机生产技术正走向成熟,事实上,上海双镜头相机的诞生,为我国相机制造业树立起了一个典范,它以有限的工艺水平获得了最大的技术效益,在当时,它的出现的确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最切合国情的摄影用具,以至于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


  产品搜索一:上海IV型照相机


  

  (上海58-IV正面)


  


  (上海58-IV和相机套)


  “上海IV型”以著名的罗莱双反相机为蓝本仿制,双镜头反光相机拥有一对焦距均为75毫米的镜头,分別用来取景和摄影,相机速度范围为1-1/300秒、B门,设有自拍和闪光同步介面,自动停片装置等等。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人的工作技艺也达不到德国罗莱的水平,所以在各个方面都与其“母机”罗莱相差甚远。不过,最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这款相机并不气焰,但是由于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处于徘徊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撑起了中国照相机工业的绝大部分天空。


  1963年,上海第二照相机厂(原上海照相机厂第二分厂),试制出了国产折叠相机中技术指标最高的“上海203”相机,装备了双像调焦装置和曝光指数参照表,可以利用指数调节方式来设定曝光量,此外还增加了可控式重拍装置,在需要多次曝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强制方式取消防重拍模式。由于随后国家提出不准以地名命名照相机以及指定今后上海生产的照相机都以“海鸥”定名,所以“上海203”遂改名为大名鼎鼎的“海鸥203”了。(我国照相机仍然在飞的“两鸟”之一哦^-^)该机持续生产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然,同一时期还有由于同样原因出现的“海鸥-IV”型双反相机,是日后“海鸥-IV”系列产品的奠基型机种。


  产品搜索二:海鸥203型照相机(上海203)


  


  (上海203)


  

www.sonicbbs.com

  (上海203的升级版——海鸥203)


  海鸥203型照相机最大的特点是小巧、方便携带,采用3片3组75毫米焦距f/3.5柯克镜头,直观式光学取景器,附有双影重叠式自动测距仪,速度范围1-1/300秒、B门,有防止重拍装置。


  产品搜索三:海鸥IV型(上海IV型)


  


  (“海鸥IV”是不是与“上海IV”很相象?)



  “海鸥IV型”是海鸥双反家族的最基本型号,完全来源于“上海IV型”。除了牌子改了,主要变化就是“名头”上的牌由镶嵌式改为铭牌浇注式(整个海鸥家族都是)。到七十年代这种相机基本停产了,在海鸥家族中属于产量比较少的一种。配置与海鸥203基本相同。


  1966年,我国开始进入了是非仍然无法准确评述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长达十年的文革里,前期,我国的照相机工业逐步摆脱了徘徊的阴影,后期则开始了工业的复苏。在这摆脱徘徊的前期,我国的照相机产商出产了中国照相机发展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两架专业级产品之一:“东风”120单反相机。


  产品搜索四:东风120单反相机


  


  “东风”——令人一看就有复古感觉的机型)


  “东风”是上海照相机二厂的产品,仿瑞典的“哈苏”制造。“东风”相机配有4/50广角、2.8/80标焦和4/150中焦三个专用镜头,最高标称速度达1/1000秒。


  而同样的,在1966年,上海照相机厂开发的“海鸥DF型”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试制成功,这是继1964年上海照相机厂仿倭国“美能达”SR-1型设计的“上海DF型”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成功后,再次仿制“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成功。


  产品搜索五:海鸥DF型照相机(上海DF型)


  


  (海鸥单反系列的鼻祖——“海鸥DF”)



  “海鸥DF型”(DF即单反的拼音首字母)照相机58毫米六片四组的双高斯结构加膜镜头,有七档光圈可供调节,最小光圈为F16,调焦范围由0.6米至无限远,采用四轴式布帘幕横向机械快门,快门速度为1--1/1000秒、B门,设有X闪光同步档(约1/45秒)、反光镜锁和瞬时复位反光镜,可在翻拍或特殊摄影时减缓机身震动;另装有延时约10秒的机械自拍装置。


  196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在北京清河镇召开全国照相机生产专业会议,会上传达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关于要开发高档相机生产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指示。会议对开发研制照相机生产专用设备制定了方案。这一会议的结束,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工业发展的徘徊期开始进入倒计时。


  
「真诚赞赏」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209

主题

1504

回帖

1

积分

中尉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15: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三、腾飞:1970年-1988年

  关键词:四人帮、改革开放,四化

  我国的照相机工业在经历了十年的徘徊后,没有跟随文化大革命的脚步,而是自己在七十年代前半期,由慢而快地开始了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又再依次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七十年代末,随着邓老人家的指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中国的照相机产品也开始进入了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我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到达了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了衰败的端倪。

  1970年,由上海、南京等五个对口厂内迁组建的江西光学仪器厂将“上海205”改版生产,命名为“海鸥205”。“海鸥205”镜头的光学素质相当优异,因此随后江西光学仪器厂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版设计,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为了真正设立自己的品牌,与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区别开,到1983年,经过与苏州白洋照相机厂协商,江西光学仪器厂取得并正式开始启用“凤凰”商标。(中国照相机仍在飞的第二只鸟开始起飞了^-^)“凤凰”的第一代也就是“凤凰205”,至今,“凤凰”系列仍为国内不少消费者称赞,比如“凤凰205E”。

  产品搜索一:凤凰205型照相机

  

  

  (上为“海鸥205”,下为“凤凰205”,“凤凰205”与“海鸥205”就是一对兄弟)

  

  (“凤凰205”俯视图)

  “凤凰205型”采用50毫米焦距镜头,速度范围为1-1/300秒、B门,十档快门,设有自拍装置,可延时8-10秒,设有X闪光同步档,附有双影重叠式自动测距仪,扳手式卷片,自动停片,卷片、计数及快门上弦联动。
  1971年,我国照相机发展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两架专业级产品中的另一架开始投放市场,这就是“红旗20”相机。“红旗20”同样是上海照相机二厂的产品,仿制于极具盛名的莱卡M3,是高档135相机。至此,“东风”和“红旗20”开始在我国的照相机市场上齐头并进,也标志着中国相机制造工业开始具备制造精密高档相机的能力。

  产品搜索二:红旗20相机

  

  (代表我国光学照相机工业顶峰的“红旗20”)

  

  (再来一张“红旗20”彩图)

  据说“红旗20”的研发和投放市场是与“四人帮”之首江青密切相关的,正是她的指示让这款集当时国产相机技术之大乘者——“红旗20”出世(当然,是非功过已经不是笔者本文的讨论范围了)。“红旗20”相机和“东风”一样也有三个镜头,分别是1.4/35广角、1.4/50标焦和2/90中焦,同“东风”相比,使用效果还略胜一筹。
  1972年3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于对外贸易部在广州联合召开全国照相机行业座谈会,对国产照相机得开发,生产,外贸以及企业管理情况进行讨论,会后发布了纪要。
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为贯彻李先念副总理对照相机出口的有关指示,以及3月与外贸部广州联合会议精神,在北京召开了照相机测试评比和声产经验交流会。与会的有12个照相机厂和照相器材厂,五家院所和五个省的主管部门,以及外贸,公安,商业,新华社等34个单位。

  会议对“长城SZ-1型”、“东方S-2型”、“海鸥205型”、“海鸥4型”、“海鸥DF型”、“海鸥203型”和“珠江7型”等7种照相机进行全面测试;杭州照相机厂(筹)和哈尔滨照相机厂(筹)分别介绍了“西湖PT-1型”,“天鹅PA-35型”两种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得开发试制情况。会议还拟定了1973年照相机生产计划,并对出口情况和组织照相机成套高效专用设备联合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讨论。这是我国照相机工业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次会议,在这两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中国照相机工业开始稳步齐飞,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真正地凝结成了中国照相机工业体系核心。

  1972年12月,第五机械工业部组织西南地区的华光、明光、金光、永光、星火等五家仪器厂和云南光仪厂,与广州轻工业产品进出口公司洽谈联合开发出口照相机生产事宜,决定由华光,明光,金光,永光等四家厂生产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产品命名为“珠江S-201型”,华光、云南、星火等三家厂开发生产与之配套的广角,中焦和变焦系列照相机专用镜头。

  围绕“珠江S-201型”的研发标志着我国照相机的生产正式走出了徘徊的阴影,同时,“珠江S-201型”还是中国第一台带有可换取景器的135相机,不过这台相机一研究就研究了5年多,一直到了1978年“珠江S-201型”才正式开始生产。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也刚好是我国照相机工业开始走向极盛的时期,可惜的是,这种极盛是消费的极盛,我国的各类照相机厂商追求的是产量,78年后优秀的照相机产品反而越来越少。

  产品搜索三:珠江S-201型照相机

  “珠江S-201型”照相机是国产135DF机中唯一可以更换俯视取景器的照相机,内地照相机行业及年长的摄影爱好者,对“珠江”品牌的知名度是很高的,这缘于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135单反相机中,这是能够大批生产的相机。
  

  (珠江S-201)

  “珠江S-201型”速度范围1-1/1000秒、B门,采用机械帘幕横走焦平快门,有自拍装置。机身为金属,上下盖用黄铜打造,坚固结实。初期产品配有58mm
f/2六片四组镀膜标准镜头,35mm f/3.5六片六组广角镜头,以及105mm
f/2.5五片四组中焦镜头。因为有专门为其生产镜头的配套产商,在后期其丰富的镜头配置不仅风靡全国,甚至在国外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局扩大成立为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为向建国30年献礼,组织上海,杭州,武汉,常州,苏州,哈尔滨,江西,郑州,长春,贵阳登第照相机生产厂和照相机部件生产厂的科技人员,成立照相机联合设计组,参照国外七十年初,中期的先进照相机,设计开发我国新一代照相机产品。

  这项工作直至1981年结束,先后设计并试制成五个类型近十总型号的产品,形成了我国照相机更新划带的产品系列。具体是:⒈参照倭国“柯尼卡C35-FD”,“佳能QL-17”设计的“JG301型”35mm电测光自动光圈照相机;⒉参照西德“奥普蒂玛535”设计的“JG302型”35mm照相机;⒊参照倭国“潘太克斯ME”和“启能CM-4”设计的“JG303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⒋参照倭国“柯尼卡”、“理光”、“富士卡”、“美能达”、“娜凯”等厂生产的内藏闪光机设计的三个类型的“JG304型”35mm程序快门照相机;⒌参照“启能FS”设计的“JG305型”照相机。除“JG301”是在当年开发外,另外4种照相机均是在1979年后先后设计开发。

  产品搜索四:凤凰JG301型照相机

  “凤凰JG301”是一款迎接国庆30周年纪念机型,JG也就是“建国”的拼音首字母。“凤凰JG-301”从1978年开始试制,样机曾寄到联邦德国弗托—奎勒(FOTO-QULLE)公司测试过,结论是凤凰JG-301无论性能和外观都达到了当时的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凤凰JG-301还在1980年西德科隆举办的第16届世界摄影视听器材博览会上亮相,引起关注,此年便开始接受来自新加坡的订单。

  应该说,凤凰JG-301是继我国第一代螺口镜头接口仿莱卡的上海58-1
/ 58-2
、第二代卡口镜头接口的仿莱卡红旗-20之后,自动曝光时代平视取景、旁轴测距135相机的代表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凤凰JG301”采用轻型高强度航空铝合金打造相机机身,上、下盖也用铜材制造,加工工艺比国产同类机型精细,相机尺寸为112×71×61mm,重量只有410克。由于凤凰JG-301这些优秀特点,获得了1987年同类产品全国评比一等奖。

  

  (凤凰JG-301)

  

  (“凤凰JG-301”侧面)

  凤凰JG301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针踏式电眼”快门优先、光圈自动自动曝光方式实现自动曝光,曝光范围达到EV4.7-EV17(ISO100)。在快门上采用倭国进口的COPAL镜间机械中心快门,实现了最高1/500秒的快门速度,此外,还采用了凤凰38mmf/1.8大口径、高性能6片4组双高斯光学结构的镀膜镜头,分辨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一级镜头标准。

  世异时移,转眼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一个年代里,我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攀登上了事业的顶峰,进入黄金时代。1980年8月,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行业的全国照相机械产品质量评比开始。参加的单位有仪表系统的32个生产厂和2个研究所,五机系统的6个生产厂。

  评比按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心快门照相机和照相器材三个专业组分别进行,于11月中旬在杭州结束,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四川光学公司,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和天津照相机厂的代表再总结发奖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此次评比大大促进了我国照相机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更进一步体现了当时照相机工业的不分你我、团结互助的凝聚力。

  1980年10月,国家仪表总局组织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和部分照相机械生产厂,参加在西德科隆市举办的“第16届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FOTOKINA)”,这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性摄影器材的展览活动,引起国外人士重视。不少国家开始大量向我国照相机企业发送了定单,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照相机工业发展的春天。

  1981年8月,青岛复印机厂并入青岛照相机厂,成立青岛照相机总厂,在“青岛SF-2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向市场推出后,青岛照相机总厂开始了向西德引进阿克发公司开发的“奥普蒂玛2746型”35毫米内藏闪光电子程序快门照相机的谈判进程,到1985年5月所有程序完成,我国照相机工业鼎盛时期代表作之一的“青岛6型”(即“奥普蒂玛2746型”)照相机开始向市场发售。

  产品搜索五:青岛6型照相机

  “青岛6型”是我国照相机产业鼎盛时期的优秀产品,早期的青岛6型采用了爱克法奥普蒂玛Solitar镜头组件,光学结构为4片4组,全部镀膜;其中前片和后片透镜采用了高质量的澜系光学玻璃,镜头中央分辨率在32-36线对/mm,接近或达到了国家一级镜头分辨率要求标准(国家标准GB9917-88规定此类镜头的中心分辨率应不低于36线对/mm);快门采用了爱克发Optima 2746电子程序快门。

  

  (青岛6型正面)

  

  (青岛6型背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青岛6型国产化的浪潮中,该机的镜头、控制电路也成功地进行了国产化。青岛6型上市后,市场好评不断,并获得了1987年全国照相机械产品评比一等奖、1998年首届全国照相机民意评选金奖。值得一提的是,早期青岛6型机背上印有英文“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MADE IN
PORTUGAL(葡萄牙制造)”并非相机在德国和葡萄牙制造,而是只是该机后背部件是从德国和葡萄牙进口的。
  1984年10月,全国照相机总产量首次逾越百万架大关,达到126.72万架,比上年增长34.23%,但同年商业部从倭国购进中、高档次照相机20万架,国外照相机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市场上。到了1985年,国内的120照相机开始停产,曾为繁荣中国摄影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120型照相机的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宣告结束。

  1985年底,由于产量过大、存货过多,还有国外相机的进入等等原因,国产120相机出现了严重滞销,这是对我国照相机工业的一次重大打击,他们开始惊奇地发现,国产相机不再是国内消费者的拥护者了,一览众山小的地位开始出现了摇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照相机产商的合作关系开始出现动摇,专利、权位等更多的因素导致了原来紧紧拥抱在一起的中国照相机工业成员慢慢地开始了分化。就像一块坚固的岩石,裂缝一出现,粉身碎骨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四、陨落:1989年-今

  关键词:改革开放、数码化

  “成也开放,败也开放”,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庞大的照相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优质相机进入,在进口相机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照相机厂家已经抵挡不住了。而事实上,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也使人们对相机的档次、款式、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继续发展工艺陈旧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国内照相机生产企业开始了融资和技术引进工作,這一时期,直接引进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大量替换国内原有产品,但主要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尤其以傻瓜相机发展得最快,但是以我们自己品牌命名的过硬产品在这一时期没有再次出现,我国照相机工业成员间的裂缝越来越大,原来由37个兄弟凝结成的中国照相机工业体系逐步地土崩瓦解了。

  

  (在新东西面前,无法改造的旧东西,只有土崩瓦解的命运)
    进入九十年代,国外主要相机生产厂家基本上完成了照相机由工艺化向功能化的转变过程,相机自身的使用功能不断提升,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照相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相机产品的发展同国外相机生产厂的产品差距越拉越大,面临着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照相机生产从融资和技术引进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方式,一些国际知名照相机品牌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生产伙伴,如倭国美能达公司与上海的合作生产,韩国三星航空工业公司与天津的合作生产,倭国旭光学工业公司与甘肃的合作生产以及香港宝源公司与北京的合作生产等等。

  此外,倭国的佳能、尼康、理光相机,台湾的拍得丽、奇能相机都在中国内地找到了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工厂和中国的销售网络,在这些企业和前面所提因素的影响下,37家国有大中型照相机生产企业就这样转产的转产、破产的破产、合并的合并,我国原有的国内照相机工业体系基本解体。

  至今,国内老牌相机生产厂仅存江西凤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即原来的江西光学仪器厂)和上海海鸥照相机公司(即海鸥照相机厂、上海照相机二厂等公司的联合企业)。其中凤凰公司的产品后来居上,在产品品种和质量方面一跃成为国产相机中的佼佼者。比如,这一时期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凤凰”牌135单反相机产品就有:1993年的DC838、1994年的DC818、1997年的DC828及858和1998年的DC500、700、900等等。此外,1997年“凤凰HP”普及系列在市场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

  产品搜索一:凤凰特殊相机系列

  由于传统相机市场的逐步委琐,凤凰已经逐步地减少了传统相机的生产,但是为纪念一些特殊的日子,凤凰生产出了一些限量版的特殊纪念机型,这也算是对我国传统照相机工业的一种缅怀吧。凤凰特殊相机系列是把原有相机进行限量版生产,如JG50就只有500台的产量,在配置上与相同款式205照相机一样。(不过有人拿这些相机来照相吗?)

  

  (作为建国50周年献礼的“凤凰JG50”)

  

  (特殊的意义只有凤凰自己心知肚明了)

  而海鸥照相机公司也逐步地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把原有的国内著名品牌产品“海鸥DF”家族不断扩大,单反系列不断得到充实,同时加强了对新兴数码技术的研究,在1998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码相机——“海鸥DC-33”,虽然总体指标仅仅达到国外几年前的水平但它毕竟是中国第一台自己生产的数码相机,使中国在数码相机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与国外数码相机领域的起步仅相差十来年。

  产品搜索二:海鸥DC-33数码相机

  

  (中国第一台数码相机——“海鸥DC-33”)

  “海鸥DC-33”有效象素30万,具有最高640×480分辨率和24位色(即16777216色)的色彩还原能力,采用2MSD卡存储,通过串行线与电脑连接传输照片。(今天要是用这个配置的话,汗~~~)

  进入21世纪,我国照相机工业两只鸟仍在飞,而更多的非相机生产企业也开始转战相机这一阵地,不过它们的目标已经不是传统光学相机,而是更时尚化的数码相机,我国照相机工业面临的又是一个新的时代——数码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国的照相机品牌一起步就处在了一团迷雾之中(详情参见:迷雾重重
国产数码相机如何谱写新的光荣与梦想?),我国的新兴数码相机工业也没有再次地出现前辈们的合纵联合、资源共享,而是各自为战,茫然地努力寻求着突破,这条路不知最后又会走向何方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3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07-12-18 15: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绍兴来自: 浙江绍兴
数码产品

国人还需努力……
还是那么地喜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4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论坛顶梁柱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将军灌水大王勋章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07-12-18 16: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今天俺可长眼了。顶
1675356_48966.gif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1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2-18 16: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来自: 浙江温州
数码,,电子产品 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SHOES-SPORT     长汀鞋样设计群:43636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5

主题

3万

回帖

5万

积分

版主

我的名字叫王亮

网站元老勋章论坛鼓励勋章社区明星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忠实会员勋章最爱沙发勋章论坛顶梁柱灌水将军灌水元帅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大王勋章

发表于 2007-12-22 09: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数码电子相机不如人哪,再也无法跟上,镜头也是
长汀自行车生活馆,,QQ群号码:88829373 GIANT(捷安特)自行车长汀店:长汀县供销大大厦第5.6号店。(祥鸿大厦正对面)------------自行车俱乐部联系电话15860178388------------王亮---------长汀航拍影视拍摄,欢迎资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