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063|回复: 13

[其他] 解开历史真相:福建省汀州市首任市委书记王观澜介绍

[复制链接]

1597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1-4-16 17: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解开历史真相:福建省汀州市首任市委书记王观澜介绍

王观澜

王观澜(1906年-1982年),原名金水,字克洪,临海市城关镇人,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中共杭武汀涟县委书记,闽粤赣军区组织部宣传部部长,汀州市首任市委书记,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总编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部副部长,中央土地委员会副主任,查田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1934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三军团地方工作部科长、中央工作团主任。到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土地部部长,农委主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副书记,统战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农业部顾问组组长。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文名: 王观澜
别名: 金水
籍贯: 临海市城关镇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06年
去世年月: 1982年
所处时代: 近代
毕业院校: 莫斯科东方大学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成就: 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重要事件: 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开创《红色中华》

1 人物介绍

王观澜出生于贫苦家庭。少时放牛、摆摊。后就读北山小学。16岁入省立第六师范预科学习,改名观澜,利用夜晚与假期为《台州日报》抄写稿件,半工半读。1925年,六师学生会成立,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入秘密活动。1927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初,转入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继入列宁学院、苏联红军总医院学习。1930年底回国。1931年1月,至闽西苏区任中共闽粤赣特委代理宣传部部长,主编特委机关报《红旗报》,并任闽粤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继任组织部部长,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先后兼任(上)杭武(平)县委书记、汀州市委书记。同年11月,负责筹备并主编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1932年,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在叶坪乡开展查田试点。不久,中央苏区全面开展查田运动,任指导委员会主任。1934年1月,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土地部副部长、中央土地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0月,在红一军团地方工作部工作,随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次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地方工作团主任。越雪山,过草地,历经饥饿、病患,坚持带队前进,到达陕北。10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土地部部长、中央农委主任。1938年,王明、康生诬称观澜是“托派”,毛泽东进行干预,认为王观澜经过他十年的亲自考验,这个同志如果不是好同志,党内就没有好同志了。次年,王观澜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不久,因肠胃病与严重神经衰弱症住院医疗。毛泽东到医院看望,并写了一封长信,鼓励道“既来之,则安之”,“让身体慢慢增长抵抗力”,与疾病作斗争。

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党内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发生原则争论,观澜亲至江、浙农村调查,如实向中央报告。毛泽东将其报告批转全国,并提倡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大跃进”年代,王观澜又至河北省徐水一带视察,上书中央指出“浮夸是万恶之源,欺骗是害人之本”,受毛泽东称道。

“文化大革命”初,王观澜遭残酷迫害。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不久,被增补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任国家农业部顾问组组长。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年逾古稀,仍积极至农村调查研究。1979年下半年,王观澜至陕北革命老根据地调查12个县。1980年春末夏初,他还到上海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市作社会调查。

2 开创《红色中华》

临海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观澜是新华通讯社的第一任负责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第一任总编辑。他到中央苏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从事新闻工作。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教育下,在近两年的新闻实践中,王观澜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坚持面向工农大众办报的正确方向,创造性地发挥新闻事业党和政府“喉舌”、“耳目”的职能,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斗争精神开展批评和斗争,为开创苏区新闻事业的新局面,为丰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为苏区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观澜从进入苏区到主持《红色中华》工作,亲历了苏区革命根据地新闻工作开创阶段的全过程,是苏区新闻事业的开创者和直接领导者之一。

1931年初,中共中央指派从苏联回国的王观澜担任组长,和王维之、许宏亮三人组成一组从上海市前往江西中央苏区。他们经香港到闽粤赣苏区,中共闽粤赣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驻地——福建省永定县虎岗乡,王观澜被任命为闽粤赣特委代理宣传部长,负责主编特委机关报《红旗》,同时还担任闽粤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后又兼组织部长,又被选为军区一级党总支书记。王观澜上任后,没有马上埋头编报纸、写文章,而是带着问题下到虎岗搞调查研究。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府主席,朱德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大会期间,王观澜负责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并主编《大会日刊》。会后即由他筹备和主编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任总编辑),同时还兼任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县云集区的区委委员。

“红中社”是中共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机构,是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通讯单位。内设编辑部、材料部和发行科,并组建了列宁室,后建立了《红色中华》编审委员会。“红中社”最初的两项任务就是充当“喉舌”和“耳目”,一是对外播发宣传中共党、苏区和红军的新闻,编印临时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二是将抄收的重要消息编印供领导决策的内部参考消息。1931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期间,《参考消息》先后以《无线电材料》、《无线电日讯》、《每日电讯》等名义在瑞金出版,每期油印四五十份。

1931年11月7日,在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声中,“红中社”冲破敌人的封锁,首次向全国、全世界报道大会胜利召开的消息,播发了大会的重要文告、宣言,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诞生。“红中社”新闻广播的呼号是CSR(英文Chinese Soviet Radio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广播的缩写;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新华社”后,仍旧使用这一呼号)。1931年11月7日这一天,就被定为“新华通讯社”诞生的纪念日。王观澜1931年11月至1932年8月任“红中社”负责人,是新华通讯社第一任负责人。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中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它与苏维埃政权同时诞生,最直接地反映了苏区的革命进程。《红色中华》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党和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和工具。《红色中华》还能直接聆听党和政府领导人领导和指挥苏区革命和建设的意见和想法,有许多的文章还是领导人的亲自写的。这就能直接反映他们对工农大众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关心和思考。也是《红色中华》能充分发挥新闻工具的本质特点,直接传达苏维埃政府对苏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视和关心。

当时,王观澜和毛泽东的住处仅一墙之隔。一向重视宣传工作的毛泽东,经常到《红色中华》编辑部去看望大家,指导工作,同王观澜促膝谈心,交换意见,两人成了知心朋友。毛泽东还常把到瑞金的重要客人介绍去参观、座谈。赵博生、董振堂等率国民党二十六军一万多人“宁都暴动”后,毛泽东就陪同他们参观访问了“红中社”。

当时在临时中央宣传部给张闻天部长当助手的杨尚昆也是《红色中华》的撰稿人之一,当苏维埃政府发出开展夏耕的指示后,《红色中华》决定就如何既保障战争需要又不违农时发表一篇社论,杨尚昆为此走访了毛泽东主席。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红色中华》配合党政中心任务,积极进行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它刊布中央关于建政运动的训令,并发表社论阐明这一运动的重要性,设立《苏维埃建设》专栏,报道建政消息,交流经验教训。还及时注意运动中的新问题,刊登读者来信,帮助党和政府发起了一个结合建政的检查工作运动。

机关报《红旗》为协助党和政府进行多方面的战争动员工作,《红色中华》经常以报社名义发出号召,如节省粮食、认购公债、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组织赤卫军(少先队)、熬制硝盐、收集弹壳与废铜铁、发展游击战争等,同时注意及时报道广大群众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努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热烈情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相继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一二九”学生运动、西安事变等抗日怒潮。为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政策,《红色中华》不断报道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东北人民武装抗日斗争的消息。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布《为国民党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后,《红色中华》在第一时间加以刊登,并以此为指导,把揭露日本侵略罪行,抨击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动员民众一致抗日,作为长期宣传的重要任务。还用5期的不少篇幅连载了瞿秋白用“维嘉”笔名写的长篇政论《中国能否抗日》,对比中日双方的军事、经济力量和人民的组织程度,用事实澄清国民党散布的悲观论调,得出中国“有力抗日”的坚定结论。许多读者写信给报社,支持红军武装抗日,反对国民党的卖国行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主持“红中社”和《红色中华》工作期间,王观澜始终以面向工农大众为办报的方向,坚持以通俗生动的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红色中华》这张苏区人民政权下第一张出版时间较长的中央级4开小型铅印报纸以通俗生动见长。他设立了多种栏目:《社论》、《要闻》、《专电》、《小时评》、《红色区域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消息》、《党的生活》、《赤色战士通讯》、《工农通讯》、《红色小辞典》、《工农民主法庭》、《红角》、《突击队》、《警钟》等。还设有不定期文艺副刊《赤焰》,常有漫画插图。一般出4到6版,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双日刊。红军获大胜时,发行号外。

它的编辑部既是报社,又是新闻社,除了报纸和播发新闻,还编辑其它宣传材料。王观澜和编辑部的同志们在冲破蒋介石反动派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的紧张斗争环境中,自己动手,努力克服纸张、器材和印刷发行方面的种种困难,从红色根据地把党的主张和战斗情况传播出去,鼓舞和指导各根据地人民和白区地下工作同志们的斗争。在每人每天只配给半斤糙米的条件下,他们依旧自觉地日夜奋战,编辑部工作人员做编辑又兼记者,一面组织稿件、编辑稿件,一面外出采访,还要兼做校对和部分译电及刻写油印工作。他们在号召读者节省开支支援前线时,先从自身做起,每天只吃两餐杂粮,自己开荒种菜,节约粮食和伙食尾子,捐献被毯、衣服甚至部分津贴,送给前方红军。他们辛勤建立通讯网,使通讯员从开始时的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还选聘有特约通讯员。就这样,他们把《红色中华》由周刊逐渐办成了三日刊直至双日刊。随着中央根据地的发展,发行量最多时达到4万多份,在当时中央苏区8万平方公里60多个县的区域内,每百人就拥有一份《红色中华》,其传播之广和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央苏区内不可替代的主流媒体。王观澜和编辑部的同志们,为办好《红色中华》付出了极大的辛劳,编辑部的小窗,常常彻夜透着小油灯的亮光。1933年8月,《红色中华》百期纪念时,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提出:《红色中华》向困难作顽强斗争的精神,值得全苏区的党政工作同志学习!

3 “三农”问题专家

综观王观澜一生,自幼出身于贫苦农家,从青年时代起,便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农村和农民当中搞调查研究,撰写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多篇文章,为创建和实施中共土地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做出了很大贡献。

建国后,王观澜一直在党和国家的农业领导岗位上工作,后又任国家权威农业教学和研究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的领导职位,数十年间,他以发展中国农业为己任,深入调查研究,讲求实事求是,从不跟风看人,一心只为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寻找可持续发展、致富的理论和光明出路。他在农业领域的许多理论和实践的建树,使他被公认为党内的农业和农民问题专家。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王观澜的妻子徐明清,却因所谓江青问题遭捕入狱。王观澜忍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继续坚持工作。他多方设法反映农业大学在河北涿县办学的困难,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终于在1978年11月,经中央批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得以迁回北京原校址办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王观澜退居二线,担任农业部的顾问组组长。他不顾年高体弱,先后到陕北老根据地,沪、浙、闽、赣、苏五省市和河北保定、安国等县农村调查。每次外出前他都要草拟调研大纲,回来后,认真撰写调查报告,不仅反映农村实情和问题,还为中央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政策性意见,充分发挥了为农村献计献策的作用。

作为一名数十年从事农民运动和农村发展工作的老战士,王观澜把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农民和农村建设,对农村和农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当他退下来,心中首先思考的,仍是要系统研究中国农民问题。他请来北京农业大学的四位教师协助他工作,只要不外出视察和开会,他就把几位教师请到家中,一起商讨研究大纲,或回忆和讲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他对搜集和整理原始资料非常重视,亲自与中央档案馆、新华社、农业部等部门联系,请他们帮助提供资料。

徐明清记得,当时新华社提供了一批当年老区办的《红色中华》等报刊资料,王观澜认为这批资料十分珍贵,因那时没有复印机,他就专门请了一位摄影师帮助翻拍,整整忙活了两天,才将这批报刊资料翻拍完成。王观澜到外省考察期间,也不忘请人专门收集各地农民运动的资料,以为系统研究打下基础。可惜的是,这项系统研究农民问题的工程还在继续,王观澜却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1981年9月,王观澜带领一个工作组到河北保定、安国、博野等地连续考察了两个多月,并亲自起草调查报告,11月底赶回北京,参加五届全国人大四次常委会议。会后,感到身体极度疲乏的王观澜便病倒了,12月23日,被送进北京医院。这时,他已身患胰腺癌,并转移扩散。入院后,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不幸于1982年1月19日在北京病逝。

虽然,王观澜最后心系的系统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事业未竟,但他的英名,却长久地留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留在了现代中国农业发展和研究的历史进程中。

4 不忘科学教育

196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部撤销后,新成立了国务院农林办公室,王观澜被任命为农林办副主任。1964年,他又兼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由于长期从事农村和农业工作,熟悉和热爱农村、农业和农民,王观澜逐渐在农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指导思想和有效工作方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也流传一种说法,在领导人当中,最懂得农村、农民的有三位: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邓子恢,还有一位就是王观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北京高等院校首当其冲,王观澜被农大红卫兵作为“走资派”打倒,还抄了家,成千上万的红卫兵天天押着他在市里批斗、游街,甚至还拉到外地去批斗。北京市造反派召开数万人“批斗彭真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大会”,也把王观澜作为“集团成员”拉去批斗。康生甚至指示红卫兵:“王观澜要开大会斗六次。”王观澜的妻子徐明清也被作为叛徒隔离批斗。

王观澜在当时极度混乱的年月中,一再感慨叹息,说:“三年困难时期过去了,现在刚刚恢复,又来了。”他默默忍受着无情批斗的痛苦。不久,周恩来从农林口联络员那里了解到有关情况,立即指示农大红卫兵恢复王观澜的自由。在后来“靠边站”期间,王观澜并没有消沉,他一边写检查,一边参加劳动,每天清晨都沿着从农业大学附近的马连洼到颐和园的马路长途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他要恢复和保持自己的体力,默默地准备重新工作。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提出把王观澜“解放”出来,参加工作。然而,一些人却把那些将王观澜定为“死不改悔走资派”的材料报上去。周恩来极为生气,逐一批驳说:“王观澜是好同志,有错误可以批评,但不能打倒!”

第二年春天,原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不幸去世。在八宝山的追悼会上,周恩来看到了多年不见的王观澜。他心情沉痛,紧紧握着王观澜的双手,关切地说:“看你气色不错,身体还好吧!接着连说了三次:“可以工作!可以工作!可以工作!”。事后,王观澜作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开始工作。当时王震和王观澜都是业务组成员,他们经常一道深入各地农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不断向周恩来汇报。

这时,王观澜仍没有忘记在“文革”中被迁去陕北甘泉县清泉沟的农大师生。他不仅前去看望那里的农大师生,还通过写信和向上打报告,极力促成农大的尽快回迁。

1972年12月,王观澜在一次“关于农大搬迁问题座谈会”上作了发言,他指出,“现在中央提出,1980年全国要搞8000亿斤粮食,我们农业部的任务很大啊!我们靠什么?要靠科学,要靠群众。”他还说“‘文革’中,都不愿要大学。不要把大学当包袱,要让大学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大学,一定要与发展全国的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当时那样的历史环境下,王观澜连自己的党组织生活还没有恢复,但他还敢讲教育重要,科学重要,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来源:http://www.hudong.com/wiki/王观澜)

解开历史真相:“红色中华第一市、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汀州市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汀州市(1931年9月-1934年10月)是中央苏区唯一的设市城市,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设市城市,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城市及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福建苏区的首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当年国家八部委及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省级机关均设在汀州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开展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瞿秋白等先烈在此捐躯。中国革命的第一次军容军威在这里整肃,第一块津贴银饷在这里筹发,第一顶红军斗笠在这里编制,第一批军需物资在这里生产,第一所红色医院在这里创立,第一家金融工商在这里运转,第一波邮电信息在这里开通,第一条外联命脉在这里迎护,第一脉革命火种在这里燎原,第一抹云后曙光在这里升腾,红军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仗-长岭寨战斗在这里打响,中央苏区的第一支赤卫队在这里建立,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在这里诞生,第一座建制城市-汀州市在这里诞生……

设立汀州市是根据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政府划分行政区域暂行条例》的规定和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的指示,于1931年9月在福建长汀范围内新设汀州市,并在汀州城成立了中共汀州市委、汀州市苏维埃政府。

1931年9月11日,红一军团第十二军配合闽西地方红军新十二军攻克了福建汀州,使闽西苏区和赣南苏区连成一片。随即,中共闽粤赣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从永定的虎岗迁设汀州。为了加强革命斗争的领导,1931年10月经闽粤赣持委的批准,成立中共汀州市委。汀州市首任市委书记王观澜(后罗忻然、梁国斌、彭儒任汀州市委书记),董必武的第二个妻子陈碧英担任中共汀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同时,成立共青团汀州市委,共青团汀州市委首任书记陈家钦(后何廷一、廖玉珍任共青团汀州市委书记)。经闽西苏维埃政府批准成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汀州市首任市苏主席饶根(后张必发、曾志向任市苏主席),同时成立汀州市总工会,汀州市总工会首任主席黄玉书(后包含兴、彭光录、赖光昭任汀州市总工会主席)。根据对汀州城市管理的需要,汀州市苏维埃政府设有内务部,首任部长钟流明;财政部,首任部长曹桂芳;国民经济部,首任部长邱金生;裁判部,首任部长邓兴和;妇女部,首任部长马长子;及设有文化部、政治保卫局、红色民警局,及对外贸易局、粮食调剂局、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

汀州市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直辖市,下辖东郊、西郊、南郊、北郊、中心、红鄞等六个区,汀州城区总人口近5万人。

汀州市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汀州市有汀江舟楫之便,虽遭敌人封锁,汀州人民不惧生命危险,挺身为红军运盐运药,红军第一部电台就是从白区运到汀州的。苏区的汀州城、水东街、十字街商肆毗连,商业之盛为闽西之冠。手工玉扣纸、毛边纸,烟叶、米、豆、木材,在商人的疏通下,仍能偷运广东,潮汕出产或其他城市的百货、棉布、海味、药材也能在夜半或天曙前肩挑来汀州。红军第一套军装是在汀州赶制的;红军的斗笠是毛泽东同志在汀设计编制的;红军的布告、报刊宣传品,许多是在汀州印刷的;苏区最早的钞票、邮票是汀州人黄亚光同志绘制设计的;第一所红军医院是傅连暲同志负责筹建的。工农银行在汀州城,银行里金塔、银塔的展出,成为苏区金融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二次国央革命战争时期,汀州市是赣南、闽西物资集散地和工商业城镇。中华商业公司,中华贸易公司、中华纸业公司等国家级企业都设于这里。全市共有公营、私营企业500多家。其中私营企业的京果店117家、洋货店(百货店)28家、布店20家、油盐店20家、药店17家、纸行32家、酱果店9家、锡纸店27家、金银首饰店14家、酒店46家、客栈饭店31家。全市商店林立、市场繁荣,相似上海,是中央苏区最大的一个中心城市,被誉称“红色小上海”。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维埃区域,大多是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偏僻山区,虽有利于开展革命的游击战争,却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为了支援革命,汀州苏区人民不仅积极投入革命战争,而且踊跃参加经济建设,为革命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汀州市便是在苏区建设中脱颖而出的典范。特别是汀州市的工业、手工业,当时是中央苏区工业的骨干力量。1929年,中央军事委员会临时被服厂(红军被服厂)设立在福建汀州,该厂主要生产军用品,保证红军需要。1930年,中华织布厂成立于汀州,以纺织纱布、布匹等军用品为主,支援前线。同年,中华苏维埃贸易公司、中华纸业公司等商业机构设在福建汀州,分别经营棉布、烟叶、香菇、钨砂、废铜旧铁等土特产品和土纸贸易,通过收购外销,打开商业门路,换回根据地需要的商品,满足市场供应。1931年,红军斗笠厂又在福建汀州设立,日产斗笠1000多顶。随后,闽西工农银行从涂坊迁入汀州市。1932年,中央苏区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来到汀州市筹办福建分行,并附设熔银厂。这些金融机构为组织资金,发展生产,搞活经济作出了很大成绩。福建军区兵工厂、军区后方医院、中华贸易公司福建省分公司、闽西列宁书局也设在汀州市。在长汀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这批骨干企事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带动下,公营、私营、公私合营的工商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先后办起了樟脑厂、熬油厂,还有炼铁厂、斗笠厂、熬盐厂、弹棉厂,成立了汀州市粮食调济分局,县、市(区)信用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供销社等经济组织,以及造纸、织袜、烟丝、雨伞、木器、竹具、农具、石灰、砖瓦、陶瓷等20多种的手工业生产单位。红色旅馆、饭店等服务行业也搞得很活跃。据统计,汀州市城区各种商店达360多家,光水东街的大小商店(摊点)就有100多家。另外,在汀州市城区还开辟了两处红色市场,单大米一项,每天交易达六七万斤。赶集的商人、百姓上万人。市场贸易兴旺,沟通了汀州市与瑞金、石城、会昌、宁化、上杭等县的经济联系,使汀州市成为赣南、闽西主要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汀州市的市面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成为中央苏区的商业重镇。

汀州市经济建设带动了汀州市文化建设。全县普遍办了列宁小学、夜校、识字班、俱乐部,成立了工农剧社汀州分社,积极发展苏区的戏剧事业,创造工农大众的艺术,特别是妇女儿童积极参加政治和文艺宣传活动,做了大量工作。还利用闽西列宁书局印刷所出版发行了大批适应群众阅读的政治、文化、科学常识读物、报纸、文告等。开展文化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科学水平,促进了福建苏区的经济建设。

汀州市对红军长征也作出了巨大贡献。长征出发前夕,福建汀州人民突击完成“收集5万床被单”、“借谷60万担”、“募集20万双草鞋”的支前任务。汀州市所属的长汀、汀东、兆征三个县,当时完成借谷任务67717担,比原计划的59000担,超额完成8000余担,那时候当地的一些作坊曾日夜加班生产军需用品。在1934年9月,汀州市红军斗笠厂就生产了20万顶斗笠,保证红军战略转移时每个指战员都有一顶斗笠,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区域内是不多见的。汀州市红军军服厂,赶制了大量军衣、军帽、绑腿、被单、夹被、子弹袋、干粮袋等,汀州市铁厂、兵工厂,为每个战士生产了二至四个手榴弹。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兵分两路,从长汀钟屋村起步出发长征,经河田前往汀州城;10月3日,红九军团两路汇合到达汀州城后,在汀州城休整了4天。10月5日,汀州市为即将出征的红九军团,每人发给一件新灰斜纹布薄棉衣、一条新灰夹被、三双新草鞋、几斤口粮。10月6日晚,红九军团从汀州市出发,经古城向江西瑞金、会昌,开始长征。主力红军长征后,为粉碎国民党军队企图于1934年10月占领汀州城的计划,减轻主力红军的压力,在没有主力红军依托的情况下,汀州军民在汀州城外围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确保了中央红军顺利实施战略大转移。汀州这块红土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付出巨大的牺牲。

建国后的福建汀州人民,遵照毛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一心一意搞好经济建设,汀州城市处处旧貌变新颜,使今日汀州城更加繁荣昌盛,汀州城区人口现已达15.3万人,2010年汀州城区人口争取达到20万人以上,2020年汀州城区人口争取达到35万人以上。

“红色小上海”-福建汀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已成为赣龙铁路的中点城市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西部重镇,力争早改市,努力早日实现重设汀州市的良好愿望,加快进入中等城市之列。

相关链接:汀州市是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中央苏区唯一设市城市

福建省城市设市过程为:汀州市(1931年9月-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直辖市)、厦门市(1933年)、福州市(1946年)、泉州市(1951年)、漳州市(1951年)、南平市(1956年)、三明市(1959年)、龙岩市(1981年)、莆田市(1983年)、邵武市(1983年)、宁德市(1988年)、永安市(1984年)、石狮市(1987年)、福安市(1989年)、武夷山市(1989年)、漳平市(1990年)、福清市(1990年)、晋江市(1992年)、建瓯市(1992年)、南安市(1993年)、龙海市(1993年)、长乐市(1994年)、建阳市(1994年)、福鼎市(1995年),至今全省共设市24个。建议将长汀县列为福建省“十二五”撤县建市计划,重新设立汀州市,以促进福建省城市合理布局。

(来源:长汀论坛)
汀州市首任市委书记-王观澜.gif
汀州市首任市委书记王观澜.jpg
“红色小上海”汀州市第一街-长汀水东街1.jpg
“红色小上海”汀州市第一街-长汀水东街2.jpg
「真诚赞赏」
长汀—中央红色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客家美食之都、中央苏区源头、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摇篮、中国最美小城、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设市城市

198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上尉

社区明星勋章实名认证社区居民灌水大王勋章灌水将军灌水天才勋章

发表于 2011-4-16 17: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s:166] 沙发
你愁加好友,我愁删好友,因为我用了全自动加好友软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7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7: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中央和国家机关也流传一种说法,在领导人当中,最懂得农村、农民的有三位: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邓子恢,还有一位就是王观澜。
长汀—中央红色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客家美食之都、中央苏区源头、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摇篮、中国最美小城、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设市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10

回帖

0

积分

上士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4-16 17: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汀州市首任市长是饶根
半醉半醒逛汀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7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7: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据已故老同志称,汀州市市委、市政府旧址是在福建省委旧址-中华基督教堂附近、福建省工人联合会旧址-张家祠背后的原汀州水东街中心幼儿园旧址,今水东街居委会办公地点那栋房屋,这需要论证!
长汀—中央红色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客家美食之都、中央苏区源头、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摇篮、中国最美小城、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设市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2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中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勋章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明星勋章论坛顶梁柱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大王勋章灌水将军注册满一年注册满两年注册满三年注册满四年注册满五年注册满六年注册满七年注册满八年注册九年以上

发表于 2011-4-16 17: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嘉兴来自: 浙江嘉兴
福建省的第一市怎么现在是一个小县城?真晕,不知这些政府部门是怎么当官的
淘宝网店:红虹依依“韩版服装,品牌时尚服装”欢迎光临惠顾,网友购买价格从优---[ img]http://img02.taobaocdn.com/imgextra/i2/47293539/T2z6O1XXVXXXXXXXXX_!!47293539.gif/[/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7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引用第3楼爱喝高粱于2011-04-16 17:32发表的 :
汀州市首任市长是饶根


汀州市首任市苏主席饶根

汀州与饶氏

汀州与饶氏有着不解之缘,据史料记载,在宋朝末年,我们的老祖宗,吉安永丰缠岗进士饶济宇(讳传,名季礼)任汀州通判,(注: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在任期间,在汀州城内著名风景区、卧龙山的龙首八角楼前开基,而成为汀州始祖,老祖宗选择这一城内独有的风水宝地,足见其有睿智的眼光,八角楼前成为今天济宇公数万后裔的发祥地。

明代有南昌举人饶景旸任汀州知府,因在任期间,廉洁勤政、体察民情、不畏权势,造福一方。尤其在秉公执法方面,刚正不阿,深得汀州人民爱戴。据府志记载:“因清操明断,汀人有‘铁面冰心’的赞誉。景旸公逝世后,汀州人民怀着对其十分崇敬的心情,将其灵位置于万魁塔(汀州风景名胜之一,现为上上塔)前的文昌祠内供奉,这是汀州人民对他功绩的最高肯定!

在古代于汀州任重要职位的还有济宇公的后代、任汀州通判的大埔进士饶金;临川进士任汀州推官的饶传,还有训导饶智、课税司大使饶方、教授饶澎、知县饶瑀。。。。。。

汀州成为中央苏区后,1931年,汀州市苏维埃政府成立,被称为“红色中华第一市、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汀州市首任市苏主席是我们饶氏的后裔饶根。

新中国成立后,长汀(原汀州)第一任县委书记又是济宇公的后裔,广东大埔的饶良新。他先后担任中共长汀县工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龙岩军分区驻长汀军事代表团副主任兼长汀县独立第5团政治委员。1983年12月,经广东省委组织部批准享受正厅级干部待遇离休。现在汀州饶氏联谊会的秘书饶文标说起饶良新来还深有感触,他说,他父亲当时没工作,去找饶良新,他当即写了一张介绍信叫他去南山任校长。

汀州武平县还有一位济宇公后裔,广东大埔的饶弈昌,也是解放后第一任县长,(1949年,6月任)饶 弈昌后任国务院侨办、中国新闻社司局级干部,饶练同志 逝世后,国务院侨务办任启亮和中国新闻社社长郭招金等领导同志参加了告别仪式。中共大埔县委、大埔县人民政府、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大埔县茶阳镇党委、大埔县茶阳镇政府、太宁村党支部、村委会、中共武平县委、武平县人民政府、福建龙岩闽西日报社、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以及原中共龙岩地委副书记邱锦才、福建老促会副会长谢毕真、原闽西日报社副总编辑许诺夫发来了唁电,大家对饶练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悼念,对他的革命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92年,济宇公之一郎公后裔饶作勋,调任长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7年5月起任长汀县委副书记、县长;1998年8月起任长汀县委书记。(现为龙岩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在长汀工作期间,致力于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先后两次提交了“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和“尽早开通赣龙铁路”的两个“一号提案”,尤其是关于开通赣龙铁路的提案引起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重视。东南新闻网:“贯穿闽西这块“红土地”的“赣(州)龙(岩)铁路”,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年顺利破土动工。对此盼了几十年的老区人民不会忘记,这条铁路能较快地立项、批准与兴建,与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饶作勋等和全国政协委员王耀华、林开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赣龙铁路的开通,对促进沿海港口发展,加强海峡两岸联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赣龙铁路的提案对以后开通的龙长高速(即将贯通赣龙高速)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年,济宇公之一郎公后裔、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饶颖奇回到长汀祖藉地寻根问祖。他说:回家的感觉真好!他是十五世祖忠山公迁往台湾已九代,现有饶氏子孙100多人。同在海外的汀州饶氏名人还有:二郎公之后裔、有“南饶北季”之称的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澳大利亚华人协会会长、市长决策顾问饶国辉。。。。。。

汀州是饶氏的福地,汀州人杰地灵。汀州哺育了饶氏家族兴旺发达,希望我们饶氏能为汀州增光添彩!

(发布人:饶新南)
长汀—中央红色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客家美食之都、中央苏区源头、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摇篮、中国最美小城、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设市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906

回帖

0

积分

中尉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4-16 2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汀州人杰地灵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7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1: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引用第5楼雪梦无痕于2011-04-16 17:52发表的  :
福建省的第一市怎么现在是一个小县城?真晕,不知这些政府部门是怎么当官的

玉树将撤县设市或更名“结古市” 送国务院审议

http://news.sohu.com/20110416/n305921693.shtml

比起“三江源市”,更名“结古市”可能性更大

  ●玉树州已向青海省政府报送相关材料,并送交国务院审议

  ●新玉树:将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新市名:三个方案当中,“结古市”更符合历史沿革

  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从玉树州获得消息称,玉树县撤县设市已成定局,新市名不是此前呼声极大的“三江源市”,而是根据当地州县两级政府所在地结古镇命名,即新市名最大可能为“结古市”。

  民政局证实:材料已送交国务院

  昨天上午,在玉树州民政局,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科科长久美才旺证实,玉树县撤县设市已成定局,目前相关材料已经报送青海省政府及国务院。

  “目前对玉树县撤县设市基本认同,但对于选送的3个新市名有不同看法。”久美才旺说,今年全国两会前,材料已经送交到国务院。

  国土局证实:重建按县级市规划

  玉树州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倪江也证实,玉树州所在地玉树县即将要撤县设市,“目前有关国土方面的规划,玉树县这一块,都是按照城市的标准设立的,尤其是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中,玉树县、结古寺片区,都是按照县级市进行规划的。”

  此前在青海省两会时,玉树州州长王玉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玉树县撤县建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玉树撤县建市后,结古镇将发展成为多元特色旅游区、世界高原旅游目的地,青藏川三省(区)通衢的枢纽。

  打造新玉树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新的玉树要打造成“川藏青接合部的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从目前玉树震区灾后重建情况来看,也是按照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来定位的。

  玉树县之前没有污水处理厂,震后在结古寺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更为重要的是,玉树震区灾后重建过程中,打破了原来的乡镇管理模式,成立了11个居委会和管委会,负责重建和日常事务,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为将来的撤县设市作准备。

  叫“结古市”更符合历史沿革

  据久美才旺介绍,当时提交的新市名有3个候选,分别是“三江源市”“玉树市”和“结古市”。但专家第一次评议时,基本否决了“三江源市”的提法,“玉树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但三江真正发源地其实都不在玉树县。”

  久美才旺说,"结古市"更符合历史沿革。”

  据介绍,“玉树”的叫法源于新中国成立后,此前当地地名叫做“玉许”,是格萨尔王的居住地,后根据谐音更名为“玉树”。“玉树州、玉树县政府所在地都在结古镇。结古镇历史超过千年,是藏区传统商贸中心之一,历史上叫结古多,和昌多(现西藏昌都)、达泽多(现四川康定)同为商贸中心。”

  久美才旺说,地名更改要照顾历史渊源、并结合现实状况,“若改名为玉树市,会与地市级的玉树州形成一定冲突;从业务上来看,玉树县改名为结古市,更符合历史和现实。”(记者 邓宇阮长安 摄影陈羽啸)

  作者:邓宇阮长安 陈羽啸 (来源:华西都市报,2011年04月16日)
长汀—中央红色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客家美食之都、中央苏区源头、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摇篮、中国最美小城、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设市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7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少校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1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引用第5楼雪梦无痕于2011-04-16 17:52发表的  :
福建省的第一市怎么现在是一个小县城?真晕,不知这些政府部门是怎么当官的

“十二五”应该力争长汀撤县重设汀州市,对长汀招商引资、争取项目、招工就业、城市建设、提升和巩固长汀城市地位都有好处!
长汀—中央红色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国客家美食之都、中央苏区源头、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摇篮、中国最美小城、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红一军团诞生地、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设市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