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16|回复: 17

解析初中生和初中教育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7-12 1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朱熹曾说过:“不勤于始,将毁于终”。换句话说就是:勤于始、精于始,才能成于终。
初中在孩子求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孩子正处人生中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也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成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起始和首要阶段,人的未来发展及幸福往往是由这一阶段奠基。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要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更要密切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态,给孩子特别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为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将来创造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初中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孩子青春期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孩子进入初中过后,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发现,从前温顺乖巧的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以前天真无邪,与父母无话不说,现在回到家里却沉默寡言;先前只知道读书和玩耍的孩子,现在成天沉迷自己的小天地里,沉迷于自己的某些爱好之中;以前不修边幅,现在开始刻意打扮,甚至标新立异„„      心理学上把中学时期称作“心理断乳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会逐步增强,对大人的“反抗”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学上又将这一时期称作“第二反抗期”。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2~5岁为“第一反抗期”,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12~15岁为“第二反抗期”,虽然两次反抗期又有明显的区别与不同,但都呈现出以逆反为特点的情绪反应。  “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会逐步增强,对大人的“反抗”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学上又将这一时期称作“第二反抗期”。孩子由幼稚向思想成熟过渡,看问题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与父母对立情绪明显,有的亲子间甚至有如“对头”一般,人们因之又将这一时期称为“仇亲期”。      由于这个时期孩子是由幼稚向思想成熟过渡的时期,看问题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所以“第二次反抗期”的典型表现为: (1)不听话;(2)爱钻牛角尖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3)爱幻想,不现实;(4)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易冲动狂热;(5)分析批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6)意志不够坚定,经不起困难挫折考验;(7)我行我素,不愿被人干涉,做事不愿与父母商量,富于冲动和冒险性;(8)和父母对着干,让他往东,他偏往西。      如喜欢与父母外出的孩子变得不愿再跟着父母;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某些限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们要摆脱双亲、老师的束缚;一直很听话的孩子也开始变得不听话,情绪急躁,向父母发脾气;做什么事都我行我素,不愿与父母商量,而且富于冲动和冒险性;甚至总和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看别人父母什么都顺眼,看自己的父母越看感觉越不舒服,有的与父母亲好像成了“对头”一般,常会把母亲气哭,把父亲气得浑身发抖,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学家便把这段青少年时期称为“仇亲期”。但由此而带来了诸多心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所以第二反抗期,又被人称为危险期。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愿望,心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独立与依赖、追求个性与道德判断能力不强、情感的丰富性与脆弱性并存的矛盾时期。      在此阶段,他们一方面想独立特行,另一方面又感觉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指
「真诚赞赏」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导;一方面刻意张扬个性,突出自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时常难以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一方面努力使自己的情感社会化,另一方面自制力不强,难以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特别是进入初中后,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面对比小学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对升学的沉重压力,他们会遇到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家长不能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轻则影响学业,重则有可能使其误入歧途。据统计,这一时期如不能顺利渡过,常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导致各种极端行为,严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  
    由童年期过渡到少年期的初中学生,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心理状态,引发剧烈的情绪冲动,产生过激的行为,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由于身体外形的改变、性机能的成熟、内脏机能的健全,产生了对自己的强烈关注,产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这种成人感的自我意识,一方面感觉自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评价和批评极为敏感,也强烈抵抗对个人秘密的侵害。        2.由于身心的发展,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急速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初中生虽然还是靠父母对自己生活的照顾,但遇到紧急情况时,完全有能力单独处理一些问题。这种独立性的发展,促使少年初中生试图摆脱双亲的保护监督。  
      3.初中生身体一开始成熟,要求他们独立的社会压力就骤然增强。老师经常告诫学生“不能依赖父母”;同学常说“我们不是小孩子„„”;父母也常常提醒少年子女“你都长这么高了„„”等等。初中生的这种特殊的社会期待环境会变成他们自我要求独立的压力。  
    但我们有不少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没有顾及孩子的心理特点,依然像管小孩一样管已经是“小大人”的孩子,结果是越管孩子越烦,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仅与父母产生了隔阂,也影响了他们自理自立能力的发展。弄得孩子想求自立而不得,家长的一片好心,孩子不领情不买账,导致了亲子关系紧张,产生矛盾,发生冲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指导也失去了感情基础。其结果便孩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家长的一片苦心付诸东流,亲子间的感情受到伤害。最终,家长也只得对孩子听之任之,心存遗憾。  
    比方说,初中阶段,孩子开始关注自身的变化和异性的存在,更加注重同伴关系的调整和维持,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也起伏不定。这本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可有些做父母的凭此便认为孩子对学习的专注和用心程度有所下降,对此过分敏感,并由此推断孩子思想出了问题,分心了。于是便利用一切机会来捕捉孩子的蛛丝马迹,总希望能从孩子的种种生活迹象中来找出“阶级斗争新动向”,有的拐弯抹角引诱孩子说出内心的隐秘,有的向孩子的同学打听,有的偷偷翻看孩子的物品、日记,甚至跟踪盯梢等。有的就是因为对此处置不当,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结果反而引起了孩子的逆反行为。  
(二)是由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特点决定的 相对于小学的学习来说,初中的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课业负担一下子加重了,而这些课程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需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才能吃得透;  
    二是与小学相比学习的重点不一样了。小学阶段所学的东西只要“知其然”就行了,而初中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多的则是还要“知其所以然”,即除了懂得“是什么”之外,还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也就是说对课本知识不但要领会掌握,还要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学习的关键之所在。尤其现在正逐步推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课改,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对初中生的学习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三是初中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持理想的状态。比方说有一些同学,小学时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可进入初中过后则每况愈下,以至失去信心,最终自暴自弃。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则是自我放纵,自己不能正确把握自己。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形成恶性循环之后,想“刹车”都没办法。尤其是在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主动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四是在学习知识的方法上,小学的许多知识重在“记忆”,而到了初中更多的则要侧重“理解”并要懂得融会贯通,即要注重每门课乃至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注重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初一所学的知识便是初二、初三的基础,物理、化学就离不开数学知识,再如现在的中考,政治题也涉及到数学的分析方法,化学、物理题更是贴近现实生活。如果只是死抱书本不放,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知识,将来只能是无所适从。      初中三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年级不同,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发展的问题不同。  
    初一主要面临的是“适应性”问题,有些同学就是因为适应性不强,不能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学生学习成绩在初一会开始出现小部分分化。有些同学如果自身和家长的相关工作做的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初一不适症”。      初二主要面临的是巩固定型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大面积分化,如果处理不好,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初二综合症”。  
    初三是如何应对升学压力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孩子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相不到的棘手的问题。  
    这其中哪个阶段家长都不能松懈,家长对此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并要超前做好适当的准备。对于家长来说,眼下主要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避免学习生活转型期的各种问题的出现。也就是要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初二综合症”和“初三危险期”。 “初二综合症” 。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二是求学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是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一道重要的关口,这一关闯过去了,初三基本上能处在比较有利的竞争态势。所以有“得初二者得天下”的说法。因为通过初一学年的学习生活,进入初二过后,学生的学习状态趋于稳定,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基本定型。初二作为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课程量进一步加大,增加了几何、生物、物理等课程,是初中课程开的最多的一学年,且原有学科的内容难度也逐渐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未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当了一年初中生家长过后,家长们也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感觉孩子也基本适应了初中生活,操了一年的心,有种疲惫感,也想放松一下。有的家长看看孩子一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不过如此,感觉费尽心血孩子的状况仍不能理想,慢慢失出了热情,甚至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一些家长因此而对孩子听之任之,甘愿放弃自己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开始出现分化。有些同学如果不能很好地端正学习态度,改变自身的缺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如也不注意加以帮助和引导,孩子对新环境、新课程会产生不适应感,上课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容易走神,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短时间内一落千丈,并且有可能积重难返。孩子也因此整日心事重重,有的还有体征上的表现,如头痛、腹痛等,且多在周日晚上和周一早晨发作,上医院检查却检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这其中有些同学原本很听话,各方面表现良好,做事一板一眼,认真负责,学习成绩也不差,让老师家长都感到省心,但他们往往缺乏主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困难或批评时常常难以承受,稍有不顺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并影响学习状态。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出现这些症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至15岁之间,而以14岁占较大比例。在临床上又是以初二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因此称之为“初二综合症”。其中女生所占比例较高,统计资料表明,女生为62.5%,男生占37.5%。 造成“初二综合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新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2)学科难度增大和孩子自身学习能力不同步,使孩子学习起来存在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困难,初二后就感到力不从心,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过分看重老师、家长对自己态度与评价。考试时会出现过度紧张焦虑,影响水平发挥;  
(4)随着年龄增长,接触社会机会不断增加,被各种新奇事物及异性吸引,生理心理方面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5)与父母存在交流障碍,又因孤傲而缺少可以倾诉的知心朋友,家长和学校赋予的期望值又很高,更加重了孩子们心中的烦躁抑郁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父母如又不能很好理解孩子,不顾及孩子自身的实际,对其企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的不到轻松,有的对孩子加以训斥,甚至打骂。这种氛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甚至出现“学校恐惧症”,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表现为:  
(1)懒惰。认为学习是苦差事,不愿意动脑思考,不愿意动手演算,不愿意出力气用功; 
(2)贪玩。有的爱打游戏机,有的爱看武打书,有的迷恋交友;  
(3)不求上进,依赖性强。有些学生仰仗自己有个好老子,家里有许多的票子,根本用不着靠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4)逆反。与父母对着干,叫他做什么,他偏不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儿童节不过了,青年节又不够格,15岁的半大孩子又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的压力——升学。沉重的学习负担让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孩子:  
(1)心中苦闷没处说。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滑坡,特别是15岁的初三学生“以学为苦”,对学习兴趣和乐趣的比例最低。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方面,14岁学生的知心朋友最多,而15岁孩子“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的最多。15岁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或苦闷时,选择“闷在心里对谁也不说”的比例最高。15岁的初三学生中有38.4%承认自己“有喜欢的异性”。  
(2)亲子关系最紧张。随着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和思维的发展,初中各年龄段对社会外界的正面感受明显降低,中性感受者增加。15岁孩子对社会负面感受和家庭负面感受都随着毕业的临近而明显增加,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他们自信、乐观、勇敢的心理发展。15岁孩子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要考试——中考,父母在孩子一出世就有了的望子成龙之心首次面临社会挑战,在心理上甚至比孩子更脆弱,更缺乏耐挫力。因此,15岁也是亲子关系中最敏感最紧张最疏远的一年。(3)渴望独立被压抑。15岁少年正经历着迅猛的生理发育的不适应,外界又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其日益增强的成人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身份,思维上的独立性和生活上的依赖性等心理矛盾复杂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青春期叛逆心理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被压抑、禁锢得太死。  
    所以,15岁的孩子是心理极不稳定的危险群体,容易产生成长恐慌,甚至做出错误抉择,比如辍学、网恋、出走、酗酒、少女怀孕、自杀等行为。      孩子的这些心态与行为,包括家长的心态以及对孩子的态度,说到底主要还是受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的。而孩子所有问题的发生,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初二、初三时段出现问题,很多在初一就埋下了根子。如果家长多一点预见性,具有长远的眼光,正确把握孩子发展的方向,懂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现在起就开始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用心关爱孩子,以实际行动来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就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强大功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三)是增强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是教育这项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两者要协调一致,不能脱节,更不应背道而驰。  
    虽然今天的学校里应试教育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推行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现在的教学与考试有很大程度上是朝素质教育转轨。所谓素质,既指先天通过遗传获得的一系列自然的生理解剖特点,又指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品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等。  
    素质教育正是要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在人的天赋条件的基础上,融进社会的新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人的素质是可以后天重塑的,但素质教育的成败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家庭教育就是这个系统工程中最基础部分。因为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出生以后直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家正分步推行课程改革,这也是推行素质教育一个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后,将全面实施。课改主要是针对以往的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内容繁、难、偏、旧和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过分强调教学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等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个性、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再采取没完没了地重复、机械地训练等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办法。  
    这一变革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家长除了懂得必要的家庭教育常识外,更须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家长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高度来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并参与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中来。  
    比如,大家知道,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是大科目,占150分。可现在的孩子语文就很难得高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和写作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上海的高考作文赋分就比以前增加了10分;而深圳市中考试题曾尝试只写一篇作文。而现在孩子的语文能力方面有一些欠缺,具体来说就是阅读与写作能力不强,而这两项又占有语文试卷的绝大部分的分数。这方面的能力不强,丢分是自然而然的了。这与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据研究,学生要想语文课学的扎实,语文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必须要有相当于语文课本五倍以上的课外语言材料的阅读量。而作文单靠老师一两周布置一篇作文、靠看作文选背几篇范文,是绝对不行的,需要在经常性的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多动笔,有感而发,多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可就有这样一位家长,平时在家里,只要求孩子做作业、看课本或者与相关的辅导用书,如果孩子在课余时间看一些课外书籍或报刊杂志,就视之为大逆不道。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现在是信息时代,抱着一本教材反复学一个学期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开启心智,培养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感的重要手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仅要让孩子有阅读的空间,还要不断强化阅读手段,扩大阅读面,充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      再比如,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个性、全面发展,不再实行“题海”战术式的机械重复训练。为适应课程改革,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老师将会按新课标的要求,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过程,这也就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目前学校广泛推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教学时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愿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探究品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上课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家校之间会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为了适应这种改革,家长再也不能只要求孩子读死书了,而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技能、交流技巧和探究能力。比如有些课程,老师会安排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自主探究活动,这其中有很多需要在课外完成。家长一定要对此表示理解并大力支持。如果孩子学习自学性差,自控能力不强,离开了老师的督导就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家长就要多与老师配合,平时要花时间与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督促孩子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保证老师的教学意图能得以贯彻实行,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的一些改革举措,家长不一定要懂得太多太透,但对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应该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即使在学业上具体帮不了孩子多少,但至少不能成为孩子的阻力,帮倒忙,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可以说家长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孩子对课改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适应程度。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四)是避免现实生活环境变化给孩子带负面影响的需要  
    在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小城镇居住环境为大都市生活取代,一幢幢高耸而立的高层化、单元化的现代化住宅使传统的大家庭邻里相伴的格局被独生子女小家庭的独居所取代。过去在大杂院里,人们可以在院子里、邻居的饭桌旁,在水井台上、水龙头边、公用厨房里,随时随地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在这种环境中宽松融洽的环境里,儿童能较多地接触到不同的人,特别是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玩伴,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和游戏活动,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利他思想和协作精神。      高层单元房的环境,独生子女少儿在家庭中找不到合适的游戏伙伴。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非群体化的闲暇生活方式以及各自的安居心理的存在,使邻里之间的文往减少,孩子之间的交流在减少,甚至孩子与祖父母、亲戚的关系由朝夕相处转变为节假日的相聚,这就使得社会性的孩子在家庭中成了孤家寡人,电视、网络信息和电子游戏的快速普及,更是割断了孩子之间亲密的交往机会以及与社会更多的接触机会,其结果使孩子增强了对小家庭的依赖,同时又失去了以往多子女家庭、邻里大杂院时特有的安全感。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心理加大,同时孩子与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还可使孩子的交际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的淡化。  
    国外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住高层的孩子比较稳重、动作较慢,常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而住低层的孩子爱活动、动作敏捷,常是积极的参与者。证明了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居住环境有关。比如,楼房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住低层的孩子,很容易去现场观察,甚至参与其间,久而久之,丰富了孩子的人生体验,不仅有利于养成孩子主动参与的性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水平、协调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住在高层的孩子可以不出屋通过窗口就能看到事情的全过程,没有必要去现场,再说,去现场需要下很高的楼梯,他们常常以旁观者的角色出现。住高层的孩子因缺少群体生活,不利于学习与人相处的经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全将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利他协作精神。  
    长期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有可能产生性格缺陷甚至心理障碍,往往不能通情达理,缺乏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这样的孩子,要想学业成绩好也难以做到。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五)是避免社会环境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的需要  1、现代信息社会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全球化,信息文明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所以人们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叫作信息时代,有人叫它互联时代、网络时代、电脑时代、数字时代、E时代。不管怎么称呼,这个时代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人们在经济、生产、生活、学习各项活动中已进入了信息畅通的电脑化即时通讯时代,信息的传播扩散非常迅速,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非常便捷。随着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及,城市家庭实现了电气化,电话、电视、计算机在家庭的普及给少年儿童个性发展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为家长提出了新的课题。  
    信息时代人类的文明成果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柄“双刃箭”,电子信息系统在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阔的平台的同时,也不断地改变孩子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果不能加以引导,让孩子对此有一个正确的对待和把握,还有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毁掉孩子的美好前程。      即时通讯时代使孩子与成人一样,获取知识的手段更为平等,获取知识的方式更便捷。孩子也可以像大人一样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大量最新的信息。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一场革命,突破了人们的常规思维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资源共享、超越时空的崭新而奇妙的新时代。互联网用虚拟手段为人类开启了一方全新的文化生活空间,甚至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网上工作、学习、查询、购物、旅游、聊天、游戏等。网络文化以其无可抵挡的魅力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以前孩子想找个资料,必须到图书馆或者到书店,现在有了电脑,孩子检索和提取的信息更简单便捷了,只要在家里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搞定,他们不必象过去那样去记忆那些既费时又费脑的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有,以前孩子要跟远方的朋友联系,必须写信,现在可以在网上发电子邮件;再比如,以前孩子想玩一玩,就要出去找人或者请人到家来玩,而现在坐在家里在网上随时就可以找到玩伴;想找人聊天解闷,就得串门会朋友,而现在呆在家里就可以在网上随意挑选你中意的朋友一起聊天;以前孩子有什么心事,不想跟父母说就闷在心里,现在可以在网上把内心的隐秘说给他人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听。      令人担忧的是,电脑和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生活,也为不少孩子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形成了新的社会问题。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1)网络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文化。  
    网络世界新鲜刺激,丰富多彩,充满诱惑。但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现实文明的阴影同样在网上折射,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我们的孩子在充分享受网络世界带给他们的便利和乐趣同时,也经受着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文化的侵蚀。网络色情是引诱孩子走上歧途的一个重要的诱因,暴力倾向严重的打斗游戏、攻击其他玩家采用的武器和杀死对方的刺激性情节、游戏中恐怖血腥画面,都会对未成年人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据保守的调查估计,约46%的未成年网民光顾过色情网站。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的随机调查显示,100名在押少年犯中,61%的人经常浏览色情网站。  
    此外,一些人出于一己之利,还把一些充满淫秽内容的色情文学进行包装, 制造流行。如曾火爆互联网的“木子美性爱日记”也曾在中学生流传一时。有些同学竟然喜欢木子美,崇拜木子美。  (2)在线聊天或者游戏。 
如果不加以防范,孩子沉迷于在线聊天或者游戏,有些孩子还会被越来越多地“拉”出现实世界,并染上网络成瘾综合症,机体和心灵就会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从心理上来讲,会对网络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会感觉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太大,回到现实将会变得非常苦涩,让人感到失望,产生心理压力,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某种欲望。从生理角度来看,会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严重紊乱,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等;同时还可使人情绪急躁、抑郁和食欲不振,长时间如此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长时间的上网还使人不愿与外界交往,行为孤僻,丧失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孩子出现上网成瘾状态后,如果家长硬性强迫不准上网,某些孩子还有可能由于家长的强迫行为而变得易怒或者富有攻击性,最终出现极端行为。  (3)手机文化。 
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手机文化和电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和小灵通,本来家长给孩子配备这些是为了联络方便,可没想到现在的手机或小灵通却成了孩子的掌上玩具和发短信的工具。一些孩子沉迷于此,对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  (4)电视。 
电视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内容大大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增加了学习的机会,正成为孩子获得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为儿童的智能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积极补充。但如果孩子沉迷于电视,课余生活中的交往完全被“人——机关系”所取代,会使孩子在家的时间增多,直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减少。孩子与教师、父母及同伴的交往减少,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情感的削弱。电视和电脑由于阻碍了儿童对周围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对现实事物的思考,停止了交往和游戏,从而出现了“电视孤独症”等问题。另外,从电视的内容看,良好的电视内容可以启迪儿童的智慧,开发他们的的智能,帮助他们对是非判断能力的提高,但是某些电视内容却会给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坏的影响。例如,近年来,电视,电脑中的色情,凶杀和打斗情节对一些青少年儿童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不良社会文化因素对孩子的毒害作用  
现在的孩子,有些是被“催熟”的,小小年纪似乎什么事都懂,什么事都敢做。这主要是与不良的社会文化影响有关。  
    信息时代,校园也不是“真空地带”了。随着现在的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令人担忧的是,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读物和音乐孩子轻易就能得到,有些已经在孩子中流传。此时的中学生急需大人的引导,而家长老师们往往防不胜孩子,无法应对。如果放任下去,后果极其严重,一旦孩子经常接受这些不健康文化的影响,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逐渐发生扭曲,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这些不健康的文化之所以在中学生中流传开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中学阶段是孩子由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好奇心重,相比长期接受的“阳光式”教育,他们更容易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好动、猎奇、逆反、执着,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思维的偏激性很大,他们把一些负面的东西看作是另类,认为这就是标新立异,是个性,从而盲目地对这种东西跟风叫好。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他们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一些色情、暴力以及其他一些灰色调的负面东西也随着大量的信息涌入中学生的视野。且不说街头的网吧、洗头房这些不健康的场所的不良影响,就是一些在同学中流传的不健康的文化元素也令人担忧,一些常看那些不健康的言情或色情作品的同学,初提前催熟了,他们因之而春心萌动,产生不健康思想的,甚至做出一些出轨之举。  
    二是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总认为为孩子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孩子就很幸福,对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不一定了解,有些也不太不关心。其实孩子对许多东西很迷茫,心理上非常孤独。他们需要有个渲泻的渠道,有个放松的途径。而一些格调低级、庸俗无聊的文化元素多以灰谐、风趣、调侃的风格出现,自然就很对孩子的味口。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六)端正家庭教育指导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避免进入家庭教育误区的需要。  
 1、家庭教育经验欠缺,致使某些家长在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 
不少“问题学生”是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独生子女时代,绝大数人都是第一次当爸做妈。在很多行来都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需要取得资格才能上岗的今天,唯有家长这一行“门坎”最低,只要生了孩子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家长的角色。绝大多数人做家长之前都没有经过充分的学习和准备,真可谓仓促之间就披挂上阵,家庭教育也只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有的纯粹还用父辈教育自己的老一套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由此而导致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亲子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二是把孩子放进学校,有老师在教育,自己可不必多花心思。三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的全面平衡发展。四是家长自身素质虽高,很有成就,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只有良好的愿望却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五是部分家庭环境不利于子女的成长,有些家长虽比较重视孩子的成长,可只重视让孩子好好学习,对自己却从不提天天向上,不大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能以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甚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六是有些家长也认识到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懂得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却不知从何下手,以至于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逃避心理。七是急功近利,教育孩子缺乏耐性,花了心血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自动放弃。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苦口婆心,甚至是绞尽脑汁对子女进行教育,可难以奏效,为孩子费尽心思可孩子就是不买账,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与父母的对立甚至敌对情绪日渐增强,有的彼此最终甚至还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于是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听之任之,不究不问。八是有些家长也能认识到自己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不足,有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的愿望,可却不知如何学习,不知在何处学习。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观念上的误区。有些家长家庭教育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却不愿改变自己,惯于固步自封,甘于抱残守缺,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教育行为方式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二是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存在问题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三是没有形成家长教育工作有效的运行机制,致使一些家长即使想学习提高,也是求学无门。由此直接导致了两种负性教育: 
    一是使命感不强的“误教育”。不少家长对工作能尽职尽责,为自己能一心扑在工作上且取得理想的成就而自豪;而孩子是自己的,教育子女是私事,干起来随意性较强,有兴趣就管一管,或者考试过后关注一下成绩,孩子出了问题才急于想办法。由于对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神圣工作认识模糊,使命感不强,首任教师的角色意识不浓,教育起来当然不能得心应手。错过了孩子最佳的培养期,许多良好习惯都因家长没能主动、自觉的承担起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而没法养成。等到孩子染上许多不良习惯后,只能再由第二任、第三任教师去改造。这种“改造”比“培养”  
    不知要多花好多倍的时间,且效果很难尽如人意。如此便贻误了教育的最佳时机,浪费了教育黄金阶段,增加了教育难度,留下了许多“误教育”的遗憾。      二是教不得法的“负教育”。当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识,还是不断清醒,想认真承担起家庭教育这一神圣使命的人与日俱增。但是,在这些人中,又有许多人只是从望子成龙的善良愿望出发,有心无法,结果花了不少心血,效果适得其反,好心得不到好报,得到的却是孩子无情的嘲讽,甚至是怨恨,产生了教育的“负效应”。      可见,一些家长不仅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助力,甚至还成为阻碍孩子成长进步的制约因素,这自然也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在学校的差异实际上是家长教育上的差异,讲到底孩子间最终的差别就体现在家庭教育上。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163

回帖

1655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实名认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来自: 福建
2、“隔代教育”带来了诸多家庭教育的新问题。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是处在“非常6 + 1”的家庭结构中,6个长辈宠着一个惯宝贝。不少家庭孩子一生下来,祖辈担负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部分年轻父母嫌带孩子麻烦,不想把自己的精力耗费在抚养孩子上面;二是长辈老人以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亲自带放心;三是一些年轻父母正处于事业的开创期,平时工作比较忙,顾不上带孩子。所以,“隔代教育”成了当代家庭教育的道不败的风景。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      一是溺爱造成孩子品性“畸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祖辈自己吃过苦受过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能亏了孩子,对孙辈“抱在怀里怕摔了,衔在嘴里怕化了”,惟恐孩子受一点委屈,惟恐对他们照顾不细,关爱不周。      二是一些老人因为未受过教育,难免有点愚昧无知,有意无意给孩子灌输迷信等不良思想意识。有对老夫妻,看到孙子高烧不退,以为是他“出门撞鬼”,于是到乡下一个巫婆那里,讨来香灰,冲成“仙水”,让孙子服下。孙子后来自然地好了,老夫妻俩以为果然是“神仙显灵”,要孙子铭记“神仙大恩”。孩子懵懂无知,从此以为真有所谓神仙鬼怪。  
    三是部分老人观念非常陈旧保守,一味要孙辈“听话”,做“乖孩子”,大大挫伤孩子好奇、发现和创新的天性。孩子看到一样新异的东西难免会发问,祖父母(外祖父母)则正色厉言:“小小年纪,要懂这些干什么,读你的书去!”      一项专题调查,发现其中70%以上孩子的问题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教育失当有一定关系,有的还较为显著。  
    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一直处于上述某种家庭环境中,所面临的就是家长欠妥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尚小,比较温顺听话,还能与家长和平相处,由此可能掩盖了一些问题的发生。初中阶段,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增强,以往的这种平衡有可能被打破,亲子冲突随时有可能发生,新的问题会随之而来。
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势=卓越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