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梦幻之乡

[其他]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1: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经】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


这一段文跟前面的意思相同。前面说“十方佛刹,诸菩萨众”;此处说“他方世界诸菩萨众”。“他方”指极乐世界以外,与前面讲的完全相同,也是有这个缘分。“缘”,很难、很珍贵,希望同修们要珍惜。因为人生很短暂,人与人相处,一生能见几次面,何必要作冤家,作对头。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要过意不去?所以不要跟任何一个人结怨,我们在菩提道上才得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别人阻碍我,大概是我前生阻碍他,帐就结了。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决定没有怨恨的心,心才会清净,才会平等。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1: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经】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两句就是四十六“获陀罗尼愿”。“离生”就是永远离开三界的生死,也就是永脱轮回。菩萨在六道度众生,即世间,离世间。并不是真的不到这个世间来,他跟我们在一起。在一起怎么是离世间?我们有业力,有生死轮回;他没有,他是愿力来的。他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自己完全作得了主,所以他是乘愿再来。我们是业力再来,无可奈何,不来也不行。他要不来就不来,要来就来,他是大自在,这是“证离生法”。所以六道里,那一道他都可以去;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真的得大自在!


“获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这里是说“心得安住义”。像达摩到中国来的时候,慧可是一个修行人,心不安,求达摩祖师为他安心。“获陀罗尼”,心就安了,真正得到安身立命之处。我们没遇到达摩,我们所得安身立命处,比达摩还殊胜。我们的心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这是“获陀罗尼”的意义。


陀罗尼也译作“总持”。总持有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忍陀罗尼,在此地不必细说。像这样的名词术语,诸位可以看注解,看《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都注得很详细。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经】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是四十七“闻名得忍愿”。“清净欢喜”,容易懂,身心清净,法喜充满。“得平等住”,这也是经题上的“平等”,心要平等。平等是诸佛的体相。前面说过十法界的因行,佛法界就是平等,菩萨法界是六度。菩萨修六度,佛修平等觉。“得平等住”。他们是菩萨,居然跟佛平等,跟佛没有两样!所以十方众生,如果于弥陀如来见相闻名,或者是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真正明了,欢喜,发愿修学,都可以说是入如来家,得毕竟平等三昧。如果这一点我们得不到,实在讲,这一种殊胜的机缘,我们真的当面错过。


因此,我们用功夫,要以平等心来念平等觉;阿弥陀佛就是平等觉。经文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佛问阿难,你要不要见平等觉?他说“我要见”。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用平等心来念《无量寿经》,用平等心来持这一句名号,这就是“得平等住”的意义。由此可知,菩萨可以修的,我们也能修。前面跟诸位解释得很多,这一句名号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全体,就是诸法平等的体性。只要能念,念念相续,一直念下去,不夹杂、不间断,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就“得平等住”,跟十方菩萨无二无别。这样的心行就是菩萨行。


“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凡夫跟菩萨有什么不一样?凡夫穿衣吃饭,菩萨也穿衣吃饭,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也穿衣吃饭,每一天也要做工作,也要接待客人,没有两样!所以从形象看不出来。不一样在那里?心不一样。他的心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所以称他佛,称他菩萨。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迷惑颠倒,所以是凡夫。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两样。由此可知,“平等”这一句是非常的重要。


清净跟平等是相辅相成的。怎样才能得到平等心?先要修清净心。如何令心清净?一定先令心平等。两者相辅相成。平等就是在一切境缘之中不要分别执著。不分别,我们心才会清净。实在讲,就是《楞严经正脉》上,交光大师所倡导的“舍识用根”。舍识用根就是平等住、菩萨行。“根”指六根根性,在眼是见性,在耳是闻性。六根的根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见外面的境界相是平等的。不是外面境界相平等,是他的心平等。


没有一切分别执著,于一切境界中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明了就是“觉”。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平等”。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不但现前的事情明了,过去的事,未来的事都明了,因为他心平等,过去、现在、未来都照见。我们不能理解,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过去未来一无所知。我们至此才晓得,什么是得平等住,什么是修菩萨行。


“具足德本”,德本就是以这一部经典,以这一个法门自行化他。“应时不获一二三忍”,这是非常不思议的果报。一二三忍,经文后面有注解。本经讲三种忍:第一“音响忍”,第二“柔顺忍”,第三“无生法忍”。即使我们对于前面两个名词陌生,但是对于第三个熟悉,也就能理解。


三种忍都在一句名号之中。这桩事谁知道?这三种忍不是一般菩萨能得到的,细说在本经第十五品,以后自然会讲到。三忍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的确不可思议!《仁王经》中讲五忍,把菩萨分为五大类,都用忍来说,你就晓得“忍”是多么重要。不能忍,不行!无论什么境界都要忍,不受它的干扰。对顺境,心里起欢喜心、贪爱心,我要忍;逆境中,看到这个人不顺眼,看到这个事不痛快,也要忍,这是修行。真正讲修行,功夫都在此。不能忍就不能成就,《金刚经》说“一切法得成于忍”。那是讲世出世间一切法,能忍的人能成功;不能忍的人注定失败,世出世法没有例外。所以,《仁王经》将菩萨五十一个位次用五种忍来标示表明。


第一是“伏忍”。伏是伏住,压住。忍不住也得要忍,要勉强的忍,这是初步功夫。再进一步,第二个阶段是“信忍”。理论逐渐通达明白了,相信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训,能忍。再进一步功夫深了,能“顺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是“无生法忍”。最后、最高的是如来果地上“寂灭忍”。初地、二地、三地属于“信忍”。由此可知,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伏忍”。到登地,初地、二地、三地是“信忍”,四、五、六地是“顺忍”,七、八、九地是“无生法忍”,十地、等觉、如来果地称“寂灭忍”。


若从此义看,第三忍决定是“无生法忍”。换句话说,“柔顺忍”相当于《仁王经》讲的“顺忍”。柔顺忍、顺忍,意思很接近。“音响忍”相当于《仁王经》上的“信忍”。那么菩萨的果位,我们就晓得,皆是登地大菩萨!真正不可思议。三贤位的菩萨闻得这部经典,依照这个法门修学,自行化他,虽然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弥陀威神加持,能使他们立刻登初地到十地,立刻就提升到地上菩萨。这是弥陀弘愿,对十方诸菩萨所发的大愿,给予菩萨们真实的利益。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1: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经】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末后一愿“现证不退愿”。如《楞严经》上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证得圆满的心性。自性的体相、德用,他们皆能现前亲证。末后一句是总结,“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不取正觉”一句是总结。四十八愿到此讲圆满。


这一品,我们一共讲了十次。这一部经过去讲了几遍,也以这一次讲得详细,讲得透彻。如果没有时间读全经、听全经,能够念这一段、听这一段,也有很大的好处。能启发同修们的信心,帮助你发愿,认真的修学净土法门。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1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犹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胜持往生咒者:

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

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

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

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南无阿弥陀佛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3612

回帖

2847

积分

列兵

实名认证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8-15 12: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我还真不信佛!!!
世间多浑浊,隐逸诗书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2433

回帖

2133

积分

少尉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8-16 17: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阿弥陀佛
菩萨保佑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