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4|回复: 28

[其他] 珍藏书鉴(136P)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发表于 2009-9-13 02: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直至清末。在长达200余年的历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之由来。

  殿本以“钦定”、“御纂”等敕修方式产生,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类,凝聚着有清一代内廷众臣的集体智慧。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编刊书籍数量最多,质量亦佳。嘉庆以后各朝,随着国势日趋衰落,刻书品种逐渐减少。

  故宫博物院因地利之便,殿本的收藏相对完整,且多为初印原装本。从中可以了解清廷文治活动的得失兴衰,亦可领略其校勘精审、纸墨精良、刻印精致、装潢精雅等独特的版本风貌。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框16.6cm×11.5cm   《全唐诗》又称《钦定全唐诗》,是一部范围较广的唐诗总集。全书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及清季振宜《唐诗》为底本,又旁采碑、碣、稗史、杂书之所载拾遗补缺而成,共收录唐、五代350年间诗歌48900余首,收入作家2246人。其内容包括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历朝诗,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以人系诗,按时代先后排列,对可考稽的作者多附小传。

  

  编纂《全唐诗》以朝廷之力旁搜博采,复据内府所藏珍本、善本扩充订正,对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多有校注。但是,这样一部巨著,在不足两年内编成,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突出的是漏收了相当数量的唐诗,其次是误收了不少六朝和宋、元时期的诗歌,而唐代范围内又多有张冠李戴的现象,此外,亦有作家、作品重出,诗题误标,小传、小注错误,编次不当等问题。但其仍不失为一部比较完备的、能以全面反映唐诗面貌的巨著,对于研究唐代文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都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120册。后有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四函),合成32卷。1960年中华书局出排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将1960年版改为平装本25册。1983年该局又据平装本出版了《全唐诗作者索引》。

  《万寿盛典初集》,一百二十卷,清王原祁等纂,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武英殿刻本。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版框23.4cm×17cm。卷前有康熙五十六年马齐等进书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正月至五十四年(1715年)四月王原祁等修书、刻书奏折13篇,王琰等39位纂修官职名,王原祁纂修恭纪,赵之垣校刊恭纪以及凡例、目录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为圣祖玄烨六旬正诞,天下臣民赴京庆祝者以亿万计。时逢圣祖巡幸过霸州水围,臣民自畅春园至神武门辇道所经数十里内结彩张灯,杂陈百戏,迎驾登殿受朝贺。因天子万年庆祝场面的隆重古所未有,大臣奏请将其绘为长图进呈御览。

  《万寿盛典图》初由宋骏业绘成,但宋氏所勾之图只有城外一半,自西直门至景山一路并未勾出,粗定稿本中亦有长短疏密参差之处,遂由王原祁率同冷枚等就未完之稿细加斟酌,将城中各处勾画完全。自古有图必有史,二者相为表里,所以大臣又恭请纂修《万寿盛典》,以昭示遐迩、垂之永久。次年正月开始编纂,随编,随进呈,随刊刻,历时2年。书中所记系根据各衙门档案章奏等史料仿纪事本末体式。“凡宸章之璀璨,圣德之高深,恩赉之广大,典礼之详明,歌颂之洋溢”,皆一一胪列其中。在记述庆典活动的同时,对圣祖的仁德备加颂扬。

  《万寿盛典图》由著名刻工朱圭刻成版画,总长度近50米,为版画中罕见的巨构,置于“庆祝”部分之首,即第41、42两卷。编纂者犹恐未尽其曲折,特将长图裁为短幅,次第排列,共计146页,为双面连式,定为上、下二卷。上卷自畅春园至西直门,臣民建棚庆祝者共19所;下卷自西直门至神武门,经棚黄幕共31所,合计50余处。画面宏伟,构图严谨,人物密致,景物繁复,详尽描绘了遐迩臣庶迎銮呼祝的盛大场面,写尽“大清”统治之下升平康乐的情景。

 
 

  近观图中的场景及人物表情、身姿、衣饰,所有细部的绘刻均精丽、细腻、到位。辇路经行之处:“莫不衢歌巷舞,击壤呼嵩。时京师九门内外张彩燃灯,建立锦坊彩亭,层楼宝榭,云霞魂丽,金碧焜煌,万状千名,莫能殚述。百官黎庶、各省耆民,捧觞候驾,填街溢巷。琳宇珠容,钟鼓迭喧,火树银花,笙歌瓦起,祝嘏之盛,旷古未有……。”闾阎殷阜之象,童叟欢跃之忱,万姓擎花献果之诚,遮辇迎銮之盛,“恍若目接而身临之”。作品意在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但对考察清代庆典活动和市民风情则是难得的图像资料。《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平定准噶尔方略》,一百七十二卷,清傅恒等奉敕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3.8cm×16.0cm。半页7行,行20字,抬头行至21字。四周双边,黑口,黑对鱼尾。函套黄色织锦罩面,黄绸书签,签四周黑色双边,题“平定准噶尔方略×编”,书衣装饰如函套。版心注书名、卷数、页码。书前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御制序》、《进表》。100册,10函。

  噶尔丹叛乱平定后,又有达瓦齐杀噶尔丹策凌之子达尔扎属***拥众自立,准噶尔大乱。康熙帝遂特诏六师两路进剿伊犁,俘达瓦齐。此后又复平阿睦尔撒纳叛乱,列戍开屯,设官定赋,规划定制,讨定乌什诸地。为此清政府付出了五六十年的努力,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才将准噶尔全部平定。

  是书即为清代康、雍、乾三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纪事本末体史书。撰者傅恒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本书正总裁,与来保等人经过15年的努力,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终成此书。

  全书正文分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前编自卷一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七月“命议青海事宜”始,至卷五十四乾隆十八年(1753年)九月命钦差大臣永常为陕甘总督止,记述准噶尔问题的缘起及世祖、世宗、高宗三朝对准噶尔的若干方针政策;正编自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一月准噶尔都尔策凌台吉等率众降清始,至卷八十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高宗在西苑丰泽园赏赐凯旋清军将领止,记述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及擒斩大小和卓木的全过程;续编自卷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命犒索伦官兵始,至卷三十三乾隆三十年(1768年)十一月伊犁将军明瑞等疏奏办理乌什回人诸事止,记述平定的善后措施。全书卷帙甚大,内容丰富,于西北地域民族多有考证,可作为清史、地方志、民族史研究的参考资料。

  

  另有同年武英殿刻满文本及清满文抄本,由色尔布等7人任满纂修官,伊兰泰等6人任翻译官。是书收入《四库全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钦定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清喇沙里、陈廷敬等撰,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武英殿刻本。版框19cm×14.5cm。半页9行,行18字,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卷前有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御制序、同月喇沙里等人刊毕进呈疏及喇沙里、陈廷敬等57位编撰官职名。   康熙十六年三月,清圣祖玄烨命儒臣喇沙里、陈廷敬等编撰刊刻《日讲四书解义》,并亲自写序。十二月书成。康熙帝认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体现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思想,“四子之书得五经之精意而为言者也”,所以尤为推崇,在日讲诸书中首先刊刻《四书》。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具。康熙帝的这一态度为清朝内部持续了数十年的文化纷争(也是治国方略的纷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后,儒学在清朝社会特别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获得了正统的、合法的主导地位。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意味着清朝政权在保持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因吸收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政治传统,从而具有了更加丰厚的文化底蕴。政治伦理的儒学化使这个政权第一次具有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清初社会政治的演变方向,为清朝社会进入协调、稳定的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

  

  此书根据日讲精解和经筵讲义整理而成。卷一为《大学》,卷二、卷三为《中庸》,卷四至卷十二为《论语》,卷十三至卷二十六为《孟子》。逐段训讲,不分大小字,经文顶格,训解文字另起行低一字。《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评价甚高,云:“所推演者皆作圣之基,为制之本,词近而旨远,语约而道宏,圣德神功所为契洙泗之傅,而继唐虞之轨者,盖胥肇于此矣。”

  《御制耕织图》又名《佩文斋耕织图》,不分卷,清圣祖玄烨题诗,焦秉贞绘图,朱圭、梅玉凤镌刻,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府刊本。耕图、织图各23幅,共计46幅图。每页34.7cm×27.7cm。图框24.4cm×24.4cm。四周单边。册页装。

  《耕织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每图配有康熙皇帝御题七言诗一首,以表述其对农夫织女寒苦生活的感念。   《耕织图》是中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它的绘写渊源可上溯至南宋,绘者为楼璹。楼璹在宋高宗时期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时,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即作耕、织二图诗来描绘农桑生产的各个环节。《耕织图》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最珍贵的形象资料。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楼璹之孙楼洪、楼深等以石刻之传于后世,南宋理熙元年(1237年)有汪纲木刻复制本。宋以后关于本书的记载已不多见,较著名的有南宋刘松年编绘的《耕织图》,元代程棨的《耕织图》45幅。明代初年编辑的《永乐大典》曾收《耕织图》,已失传。明天顺六年(1462年)有仿刻宋刻之摹本,虽失传,但日本延宝四年(1676年)京都狩野永纳曾据此版翻刻,今均以狩野永纳本《耕织图》作楼璹本《耕织图》之代表。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藏书甚丰,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订,诸梓以传”的《耕织图》。康熙帝即命焦秉贞据原意另绘耕图、织图各23幅,并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绘画内容略有变动,耕图增加“初秧”、“祭神”二图,织图删去“下蚕”、“喂蚕”、“一眠”三图,增加“染色”、“成衣”二图,图序亦有变换。宋、清《耕织图》的布景与人物活动大同小异,但焦图画中的风俗易为清代,所绘更为工细纤丽,在技法上还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

  

  《耕织图》初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后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木刻本、绘本、石刻本、墨本、石印本均行于世。如康熙年间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鹏翮刻本,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刻本,雍亲王胤禛绢底彩绘本,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歙县汪希古恭摹刻48块墨板,宫廷绘白描本等,乾隆年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题诗刊本,清内府刻《授时通考》本,袖珍彩绘本,乾隆四年(1739年)清内府图为木刻、诗为石刻的经折装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北京刻朱墨套印本,杨大章彩绘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高宗命画院据元代程棨本临摹之《耕织图》,石刻嵌在皇家清漪园延赏斋左右廊壁的拓本,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徽州守臣摹刻的墨版。此外,还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耕织图诗》补刊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本,光绪五年(1879年)上海点石斋《御制耕织图》石印本,光绪十一年(1885年)上海文瑞楼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民国时期也有多种版本,较著名的为武进陶兰泉刊本;日本、朝鲜、琉球等国亦有《耕织图》的摹本、翻刻本。

  《耕织图》不但版本众多,版式等也不尽相同,如上文下图本,左图右文本,版框带有龙纹的装饰本,袖珍刻本,木刻填色本,书中序文、诗文前后玺印朱色钤印本,前后玺印为刊版墨印本等。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不著撰者,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刊本。版框28.2cm×14.3cm。半开5行,行13字,上下双边,经折装。仿宋小团龙卍字纹织金锦封面,金腊笺手书签,白绵纸。签题:“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无序跋题字。卷前有扉页画,为素描墨印玉皇大帝及诸神朝天图,龙纹牌记内刻颂词四言14句,卷末镌韦驮像。卷末署:“顺治十四年四月内奉旨,太监张裴然恭书刊刻,今板已失落。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春三月十八日起,至四月十八日御笔补书已完,命内官刻板以垂永久。”

  《行集经》为道家经典,内容叙述元始天尊在玉皇宫殿内对诸神祗宣说灵宝清净真一,不二法门,阐述善恶凶吉,罪福因缘。《行集经》在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均有刊刻。

  此本为康熙帝手书上版刊本,写绘精细工整,装潢精美,堪称内府精刊。尤其所绘图像庄严肃穆,画面阔大,为清内府所刻道家版画之翘楚。
「真诚赞赏」
   汀州----------梦幻之乡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佩文斋书画谱》,100卷,清王原祁等编纂,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内府刻本。版框16.8cm×11.7cm。半页11行,行22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栏。书前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二月御制序,其后为凡例和总目,正文前列有所纂辑之书籍的目录和书画谱总目,并开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奉旨纂辑此书的官员职名。64册8函。

  本书是中国书画的大型类书。编辑工作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从清内府所藏和四处搜罗而得的1844种文献古籍中收集资料,历时3年编成。

  本书顺序依次为论书、论画、历代帝王书、历代帝王画、书家传、画家传、历代无名氏书、历代无名氏画、御制书画跋、历代帝王书跋、历代帝王画跋、历代名人书跋、历代名人画跋、书辨证、画辨证、历代鉴藏书类、历代鉴藏画类。此书内容始自五帝而迄止于元明。先列历代帝王,其余则以时代相次。有些书迹画幅偶传有作者姓名字号但无书可凭据者则不载入。所征资料皆注明出处。全书体例精密,引据详实,颇便稽考。但该书也有稍嫌不足之处,如对历代书画书籍没有另立“著录”一门,以便说明存佚。且编中对于伪书一并收录,不作鉴定。本书卷帙浩繁,材料丰富,对后世之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中国书画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籍。

 
 

  除此本外,还有1919年线装影印“扫叶山房本”、《四库全书》本、《 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御制数理精蕴》,45卷,允祉等编撰,清康熙年内府铜活字本。半页9行,行20字,上图下文,行15字,小字双行,行20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鱼尾上记书名,下标卷数、页次和卷名。版框21×14.5cm。无序跋。

  是书系清康熙皇帝晚年时接受泰州进士陈厚耀“请定步算诸书以惠天下”之议,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下诏开蒙养斋,并赐梅文鼎之孙梅瑴成举人头衔,充蒙养斋汇编官,会同允祉、允禄等开始编撰,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告成,历时10年之久。

  《御制数理精蕴》一般称《数理精蕴》,是一部介绍包括西方数学知识在内的数学百科全书。全书分上下两编及附录。   上编5卷专讲数理,立纲明体,是全书的基本理论部分。卷一包括《数理本源》、《河图》、《洛书》、《周髀经解》等;卷二至卷四为《几何原本》,是根据张诚、白晋的法文译本修订的,共12章,分别讲述了三角形、四边形、圆及内接外切多边形、立体几何、比例、相似形、勾股定理、圆锥体及球与椭圆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几何作图法等内容;卷五为《算法原本》,讨论了自然数的性质以及公约数、公倍数、比例、级数等的基本性质,是小学算术的理论基础。

 
 

  下编40卷,分首部、线部、面部、体部、末部等5部分。分条致用,分别进行详尽的论述。首部卷一至卷二为实用算术;线部卷三至卷十讲述正比例、反比例、配分比例、合分比例、盈不足术等算法;面部卷十一至卷二十二讲述勾股定理、三角形、割圆术、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术、直线形、曲线形、圆与正多边形互容等几何计算问题;体部卷二十三至卷三十讲述立方、直线体、曲线体、等面体、球与正多面体互容以及堆垛术等问题;末部卷三十一至卷四十讲述西方传入的代数学知识,包括借根方比例、对数计算、比例规以及难题等,并在我国首次介绍了关于计算尺的知识。

  附表4种8卷,包括素因数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三角函数对数表等。

  《御制数理精蕴》还有很多版本:四库本、袖珍抄本、同治本、光绪本、宣统本等。《御制数理精蕴》于雍正时作为《律历渊源》的一部分再度出版。

  《古文渊鉴》,六十四卷,清圣祖玄烨选,清徐乾学等编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版框19cm×13.5cm。半页9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同,无行格,上下小黑口,双顺黑鱼尾,四周单边。卷端题“古文渊鉴御选”6字,题下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臣徐乾学等奉旨编注”。卷前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御制古文渊鉴序》,序末钤有康熙“稽右古文之章”及“体元主人”宝玺各一。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

  此书亦名《渊鉴古文选》,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康熙皇帝认为,将中国古文选编为总集的除梁萧统的《文选》外,尚有唐姚铉的《文粹》、宋吕祖谦的《文鉴》等,它们所选取的都是某一朝、某一代的文章,然而古今文章却是源远流长,盛衰错综,怎可局限于一朝一代?故于康熙二十四年亲自选录上起春秋、下迄宋末的文章,包括左传、国语、国策等书及诒、表、书、议、奏、疏、论、序诸体文,择其辞义精纯可以鼓吹六经者汇为正集;间有瑰丽之篇,列为别集;旁采诸子录其要论,以为外集,共合1,324篇。康熙逐篇品评,命徐乾学等人编注。该书参照宋真徳秀的《文章正宗》、李善注的《文选》、楼昉的《古文标注》等书例,严格筛选,考证详明,详略得宜,并载前人名家评语、康熙御批和徐乾学等11人所作注释,交武英殿以五色套印颁行。凡正文以墨色示之,前人诸家评语列诸书的天头,分别以黄、绿、蓝三色示之,康熙御批并本朝诸臣注释亦列诸书眉,用朱色标示。另正文有朱色断句。康熙四十九年刊刻完竣。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绿五色鲜明艳丽,令人爱不释手,显示出清初内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度水平。

 
 

  康熙皇帝对《古文渊鉴》一书备加喜爱,“常备案头,以备温习”,并要求内外官员认真学习。故仅在康熙时期,除此种本外,宫中还有4种版本:一为康熙年内府五色精写本;二为康熙年四色套印本;三为康熙年二色套印本;四为康熙年内府刻满文本。清乾隆年间还刻有古香斋袖珍本。

  《御批通鉴纲目全书》,一百九十卷,清宋荦等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扬州诗局刻本。版框18.6cm×13.4cm。半页11行,行22字,小字双行同,上白口,下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前编》卷前有康熙四十六(1707年)年御制资治通鉴纲目全书序;《正编》卷前有朱子序例、总目录、凡例、后语、尹起莘发明序、贺善书法序等,应为一卷,称卷首;《续编》卷前有御制原序,卷末有康熙四十六年御制通鉴纲目全书后叙。每卷末刻卷次及“吏部尚书加二级臣宋荦谨奉敕校刊”,凡三行。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大理学家朱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撰成《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凡五十九卷。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大事。每事以大字记其梗概,称“纲要”,以小字详述之,称“细目”,故称为“纲目”。这一体例的史书称纲目体。立纲仿效《春秋》,力求平谨;叙事仿效《左传》,叙事详明。其每论一事,均以“凡”发之,模仿《左传》所列的“五千发凡”。

  纲目体史书问世以后很有影响,继作者众。宋、元间,金履祥撰《资治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三卷,上起唐尧,下接《资治通鉴》。后人以《举要》为纲,改成纲目体形式,与《资治通鉴》形成一体。明成化间,大臣商辂等奉敕撰《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上起北宋建国,下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朱熹、金履祥、商辂所撰的三部纲目体史书包含了元以前的正史,故明末刻书多以三家合刻,而以陈仁锡评阅本最为流行。清圣祖玄烨经常翻阅此三书,命儒臣宋荦等重新汇编,校刻出版,命名为《御批通鉴纲目全书》,于康熙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07— 1710年)完成。

  《御制避暑山庄诗》,2卷,清圣祖玄烨御纂,揆叙等注,戴天瑞作设色指画于素绢上,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刻朱墨套印本。半页6行,行数不等,小字12行,行20字。无行格,框纵19.9 cm,横13.4 cm。卷首有康熙五十年御制《避暑山庄记》,卷末有康熙五十一年揆叙等跋。

  康熙皇帝一生勤勉好学,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是书为玄烨从避暑山庄中选出36景,每景作诗一首,并命揆叙等儒臣为其诗逐句注释。注释之引文出处用红线标出,朱色句读,清晰醒目。此外,每诗附一图,为戴天瑞彩色指画。指画设色厚重,线条刚劲。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有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越、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16景;下卷有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溜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砚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20景,共36景。36景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康熙皇帝为避暑山庄各处景象题取景名时,对古诗词广征博引。如长虹饮练和双湖夹镜,取意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水流云在,取意杜甫的名篇《江亭》:“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风泉清听,取意孟浩然名句:“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香远益清,出自周敦颐《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些充满诗意的题名,恰切地点出了景点的特色,景点名称亦即诗之题名,诗题之下,均附有介绍本景点的小记。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音韵阐微》,18卷。清李光地等撰,雍正六年(1728年)武英殿刻本。半页8行,大字不满行,小字双行,行14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版框21cm×13.9cm。8册1函。卷前有雍正四年(1726年)御制序,雍正六年开列的编撰官允禄、允礼、李光地、王兰生等14人职名及凡例。   汉魏之际,我国产生了音韵学,始有反切。从南北朝至唐宋,给汉字注音的反切方法及研究字音的韵书兴盛起来。汉语语音和汉字读音不断变化,反切方法和韵书也随之发展。清初,因旧的反切方法繁而取音难,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命李光地、王兰生等儒臣编撰新的韵书,至雍正四年编成,名曰《音韵阐微》。   是书运用等韵学理划分音类,改革了韵书体例。其特点:一、全书按读音收汉字16000余个,将这些字分别隶于《平水韵》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字下说明该韵部与《广韵》、《集韵》以来韵书的韵部关系。二、每字首释音后释义。释音先注《广韵》、《集韵》的反切,后注本书的反切,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只注第一个字的读音。释义一般皆引其它韵书,简单明了。三、本书的反切是新的反切方法,即合声切法,用以切音的两个字,缓读为二字,急读成一音。如“公字”,旧用“古红切”,改用“翁姑切”;“巾”字旧用“居银切”,改用“基音切”等。上字用:“支”、“微”、“鱼”、“虞”、“歌”、“麻”韵的字,下字用能收本韵的字。这种反切方法的产生受到了满文12字头拼音方法的启示。凡声母相同韵部不同而呼法开合相同者,标注反切时只换下一字而上一字不换;凡韵部相同声母不同而平仄清浊相同,标注反切时只换上一字而下一字不换。至于反切中的各种不同情况,则用“合声”、“今用”、“协用”、“借用”标明,在凡例中皆有说明。四、各韵部的字,皆用“见”、“溪”、“群”、“疑”、“端”、“透”、“定”、“泥”、“帮”、“旁”、“并”、“明”等36字声母依次区分排列,每一声母之字又标开口、合口的四等,如“见一”、“溪一”、“见三”、“溪三”等。此书在方法上是最完备的古代韵书,对反切做了很大的改革,为研究近代读音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书另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本及清光绪七年(1881年)淮南书局刻本。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首二卷,书序一卷。清王顼龄等奉敕撰,清雍正八年(1730年)内府刻本。半页8行,经文18字,注文21字,小字双行,字数加倍,白口,四周双栏,单鱼尾。版框22cm×15.3cm。24册4函。   书前有雍正八年仲春十二日王图炳奉敕敬书的《御制书经传说汇纂序》,三月十四日奉旨开列的纂修诸臣职名。卷首上为《引用姓氏》和《书传图》,卷首下为《纲领》,末附《书序》一卷(即小序)。   《书经》即《尚书》,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档案汇编。此书序言称:“六经皆治世之书,而帝王大经大 法昭垂万古者惟《尚书》为最。”因此,康熙、雍正皇帝都十分看重该书,命讲官分日进讲,对其逐篇逐节注释而成《日讲书经解义》,后又指授儒臣荟萃汉、唐、宋、元、明诸家之说,参考折中而成此书,与《易》、《诗》、《春秋》诸经形成“传说汇纂”系列,次第传布。   是书首列经文,以下逐节注释,援今据古,博采众说。注文中首列朱熹的弟子蔡沈《书集传》中对该节的解释,冠以“集传”2字;次引众家之说,冠以“集说”2字;某些学者的歧异见解,冠以“附录”2字;编撰者自己的见解,冠以“案”字;每篇之后引诸家对该篇的理解,冠以“总论”2字。为显出次第,经文用大字,顶格;“集传”用中字,低一格;“集说”以下各项皆用小字,亦低一格。注文中各项冠词皆印成黑地白字以醒目。

 
 

  卷首上《引用姓氏》共录从秦孔鲋至明章士俊凡276人姓氏。《书传图》采用了源于写本书时代的传统,形象地提供了《尚书》中涉及的谱系、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等资料。其中的“大辂”图绘驷驾战车作奔驰状,戎装武士持矛立于车上,线刻劲整细腻,线条流畅,颇有气势。卷首下《纲领》三篇,介绍了《尚书》的流传情况、各家的争论、《尚书》的主要内容,并评论诸家注释的得失等。   此书另有清乾隆年《四库全书》本和《四库全书荟要》本。文渊阁书《提要》著录为21卷,仅举其正卷;御制序则称“凡二十有四卷”,是将前后附卷计入正卷。

  《圆通妙智大觉禅师语录》,二十卷,清释性音撰,实力、实慧编,翰林院编修吴世行楷手书上版,清雍正五年(1727年)内府刊本。版框27.8cm×12.8cm。半开5行,行17字,经折装。2函,20册。每函首册前有《佛说法》图、龙纹牌记。牌记上书“大清雍正五年”。册末有韦驮像。   《圆通妙智大觉禅师语录》的内容分为寺录、普说、举古、拈古、颂古、法语、佛事、佛祖讃、聊方偈等。“寺录”为性音在各寺庙时的语录;“普说”为释家禅宗向僧众宣讲佛法之意,布法法师兼答众生疑难;“举古”为佛教禅宗谓咏唱前辈祖师的事迹和典故;“拈古”为佛教禅宗对典则故事加以评说并阐明教义;“颂古”为后人赋诗,吟咏佛祖释迦牟尼和其他祖师的言行;“法语”是对佛教禅“正法眼藏”教义的阐述评说;“佛事”即佛家教化众生之事;佛祖讃起始于释迦牟尼,终止于四十三祖东禅梦菴超格禅师;“聊方偈”为性音与僧众的偈语。卷末为行述,即性音的生平事迹,为其弟子实力、实慧所撰。   该经收入《龙藏》即《乾隆版大藏经》中。   此书扉页图版刀笔清圆活泼,细腻生动,为清早期佛经扉页画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扉页版画《佛说法》图及龙牌记雕版至今仍保存完好,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雕版为枣木版二块拼接,纵27.8cm,横64.0cm。

 
 

  《二十八经同函》,一百四十七卷,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内府刊本。版框20.2cm×14.2cm。半页10行,行20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无行格。凡开卷为一经卷首之册,其首页均有《佛说法》图,卷末有韦驮像,封底为五龙环绕碑形牌记,牌内文字为“佛光恩照……同登正觉”等,共72字,另有“大清雍正十三年五月初一日”12字。   佛经丛编。内共收佛经28种,分别为: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佛说贤首经一卷,西秦释圣坚译;佛说白衣金幡二婆罗门缘起经三卷,宋释施护译;佛说魔逆经一卷,晋释竺法护译;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二卷,明仁孝皇后述;妙法莲华经七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释般若等译;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一卷;佛说辨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后魏释法场译;佛说五王经一卷;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晋释白法祖译;无量义经一卷,齐释昙摩伽陀耶舍译;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七卷,陈释月婆首那译;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后魏释毗目智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一卷,梁释曼陀罗仙译;仁王護国般若波罗密经二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唐释般剌密帝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二卷,唐释佛陀多罗译;金钢般若波罗密经一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人法界体经一卷,隋释闇那崛多译;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解深密经五卷,唐释玄奘译;持世经四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金刚手经二十卷,宋释法护等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宋释求那跋陀罗译;大乘瑜珈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唐释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凉释昙无识译后分二卷,唐释若那跋陀罗译。

 
 

  此书在写绘、雕版、刷印、装潢等方面均堪称清代雍正朝内府刻书的代表作。尤其卷首所附版画插图镌刻相当精细,是当时佛教经卷扉页画的佳作。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目录40卷,清陈梦雷辑,后由蒋廷锡奉敕校勘重编,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印本。半页9行,行20字,版框21.3cm×14.9cm   此书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以铜活字刷印的古代类书。全书力图囊括天地间所有事物,把天地间一切事物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和经济6个汇编。汇编之下设32典,每个典下又分部,共6109部。每个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以及外编等9事,分别辑录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料。所录多将原书整部完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   是书其一,内容丰富,基本包容了清雍正朝以前我国古代社会所形成和所积累的各个门类知识。其二,图文并茂,全书共收版刻插图2000余幅,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器物用具、楼台亭阁等皆有图形其状;名山大川、省府县志皆有图冠其首。这些图的画法先进,艺术精良,为今日研究古代文物、科学技术、艺术、典章制度、社会风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其三,分类详细准确,编排科学,体例上亦多首创,检索极便。其四,具多种功能,把散见于各书中的关于某一门类内容的资料集中在一起,客观上起到专题资料汇编的作用,故此深得各国学者重视,素有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之称。   是书又是我国古代以铜活字刷印的最大一部书,铜字镌刻工整,刷印清晰,所附各图为木刻版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初版共刷印64部,保存至今仅存10余部,故宫博物院藏一部。是书先后共有七次印本。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硃批谕旨》,360卷,清世宗胤禛批,允禄、鄂尔泰等编,清雍正十年(1732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每半页10行,行21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版框20.5×14.6cm。全书共112册。卷首有雍正帝御制序,卷末有乾隆皇帝为此书作的后序。   《硃批谕旨》是雍正皇朝政务活动的重要记录。全书收录奏折7千余件,具折人达223人。其中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奏折为墨色,批语为硃色,一一收入。此书作为雍正皇帝处理政事的原始档案,涉及当时许多大事,为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民族、文化诸领域之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雍正从政,日日勤慎,以朝乾夕惕自励、自诩,经常是白天亲政、议政,夜晚批览奏章,所作批语恒用朱笔,少则数字,多达百字,都是一挥而就,文思敏捷。雍正帝批阅的奏折共有2万2千多件,《硃批谕旨》所录只是十之二三。   《硃批谕旨》由内府刊刻,并收入《四库全书》。此本为初印原装本,纸墨、写刻、刷印及装帧均独具特色,堪称精品。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农书》,二十二卷。元王祯撰。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半页9行,行21字,小字双行,字数加倍,白口,四周双栏,单鱼尾。版框19.1cm×12.9cm,版心下方镌“彭绍观校”4字。16册2函。   卷前有乾隆甲午(三十九年,1774年)仲夏《御制题武英殿聚珍版十韵有序》,王祯原序,四库馆臣撰农书提要。   中国为农业大国,素来尚农、重农。清王朝亦深明“圣人治天下,必本于农”的道理,将其作为基本国策,自康熙至嘉庆诸帝都曾敕令编绘有关农业题材的书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儒臣将元、明时期刊行过多次后又失传的王祯《农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篇幅约为原书的五分之二,以聚珍版(木活字)印行。   本书是集当时中国农学之大成的重要著作。内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另有杂录二目,文约13万余字,插图约300幅。此书第一次对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的广义的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一个中国传统的农学体系,不仅对于农学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插图中有描绘宫廷尚农的典型场面者,包括天子籍田和后妃亲蚕等图像。“农器图谱”部分不仅有农具图,还有与农事相关的运输、贮藏、加工工具以及各种机械的图形。诸图既重写实又兼具艺术性,雕版刀法匀净。每图均附说明文字,记述构造、来源、用法等,多数还附有一段或创作或引用的散文、诗赋。图、文、诗三者并茂,相得益彰。

  

  书末附载《造活字印书法》,系统地叙述了活字印刷技术,内附活字版韵轮图,是活字印刷史上少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之一。   此书另有清乾隆年《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本。

  《墨法集要》,一卷,明沈继孙撰,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版框19.1cm×12.9cm。 半页9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书前有清乾隆甲午(三十九年,1774年)仲夏《御制题武英殿聚珍版十韵有序》;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陆锡熊等按语;明洪武戊寅岁(三十一年,1398年)立春日吴门沈继孙《墨法集要原序》。版心下方镌“彭绍观校”、“项家达校”字样。1册1函。   《墨法集要》是关于油烟墨制造技法的专著。作者自言初受教于浙江衢县的一位墨师,后又从一僧得墨诀,遂将二者并录成书。原书已佚,乾隆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帝命录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荟要》,并将原书插图中排序错误之处重加改正。   书中从浸油讲起,至试墨止,将制墨各工序逐项解说,并配有比较精致的插图。插图依次为:浸油、水盆、油、烟捥、灯草、烧烟、筛烟、溶胶、用药、搜烟、蒸剂、杵捣、秤剂、锤炼、九擀、样制、入灰、出灰、水池、研试、印脱,共21幅。所绘人物线条简洁洗练,配景如房屋、枝叶、水流等多能布置得宜,动静有法。每图有一篇解说文字,详述制造油烟墨所使用的工具、用料及制造方法等。   《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特点、作用和价值作了评价,认为沈继孙能将当时已失传的制作油烟墨的过程详细地叙述,条理清晰,使古法具存,比起后来出现的以描写花纹模式为主的墨谱显得更加切实有用。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138种,2416卷,清高宗弘历敕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至嘉庆八年(1803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   此书的《易纬八种》、《汉官旧仪》、《魏郑公谏续录》、《帝范》四种为乾隆三十八年武英殿刻本,每半页20行,行21字。同年十月以后,改用木活字摆印了134种,每半页为9行,行21字。白口,四周双边。版框18.7cm×12cm。每书前均冠以清高宗御题“武英殿聚珍版十韵”诗并序,次载提要,首页首行下列有“武英殿聚珍版”6字。   此书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木活字印本。清乾隆三十八年,高宗弘历因《四库全书》编修告成的时日太长,即命儒臣校辑《永乐大典》中的散简零篇和世所罕见的宋元善本,先行刊印流传。武英殿先行刊印了《易纬八种》等四书。同年十月,管理武英殿刻书事务大臣金简奏准:因刻书种类繁多,付雕非易,不如刻做枣木活字套板一份,摆印书籍“工料省简悬殊”。遂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木质单字25万余个,并开始摆印图书。乾隆帝以“活字板”不雅而赐名“聚珍”。其间,用这套木活字共摆印了131种书,嘉庆七、八年间又摆印了《西汉会要》、《唐会要》、《农书》3种,前后一共摆印了134种书。其中经部书31种,史部书27种,子部书33种,集部书43种。连同初刻4种共为138种。由于各书大多随到随印,因此,这一百余种书籍并无总书名和总目录,后人称之为《武英殿聚珍版书》。此书问世后,由于都是罕传的珍籍,各省几乎都照式翻刻,形成了所谓外聚珍本,影响极大,对促进清代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武英殿聚珍版书》的刊刻,是我国古籍印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继承和总结了宋明以来各种活字印刷术的成果和经验,把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推向了发展的高峰。特别是金简编撰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第一次从理论上概括总结了活字制作、刊印的全部工艺流程,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不仅在清代广泛流传,而且被译成德、英等国文字,流播海外,为推动我国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清金简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1卷,每半页9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版框19.1×12.9cm。版心下方镌“彭绍观校”4字。   卷前有乾隆甲午(1774年)仲夏《御制题武英殿聚珍版十韵》有序,金简等人奏议8件,后有金简撰记。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为《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之一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四库全书》时,馆臣奉命辑《永乐大典》中之佚书,并将其中善本交武英殿刊印。因种类多,雕印耗费巨大,而原藏于武英殿的铜活字因一时铜贵皆熔铸为它物,铜盘亦不存,乾隆帝乃采纳管理刻书事务大臣金简的建议,准改以刻制枣木活字摆印书籍,并以“活字”不雅,特赐名“聚珍版”。为此,先后制成大小活字25万余枚,数书仅用一书之费,且摆印简便,事半而功倍。乾、嘉时共印书134种,连同先行雕印的4种,合为一部丛书《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校刻严谨,印刷精良,纸墨俱佳。   《四库全书》开馆后,金简被任命为副总裁,主管监刻书籍事宜。他除始终参与其事外,并对造字、刻印工艺加以总结,撰成这部《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书中将造木子、刻字、字柜、槽板、夹条、顶木、中心木、类盘、套格、摆书、垫板、校对、刷印、归类、逐日轮转办法(附轮转摆印课程)等各项分列条目,一一绘图,并作出简要说明,俾从事者有所宗。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此书是继宋沈括《梦溪笔谈》、元王桢《造活字印书法》之后的第三部关于活字印刷方法的著述,且为三者之中唯一的独立专著,所叙更为详细、具体。刊行后,各地纷纷仿效,推动了清代刻书事业的发展,堪称中国活字印刷技术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此书先后被译成德、英、日等文字,得以广泛流传。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钦定日下旧闻考》,160卷,清英廉等奉敕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行21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18.3cm×14.1cm。书前有董诰奉敕书〈御制日下旧闻考题词二首〉,第一章书缘起,第二章书自儆;英廉等奏进书表文;纂修诸臣职衔及姓名;凡例。共48册,石青绢面及函套。   此书是在清朱彝尊《日下旧闻》的基础上删繁补缺、援古证今、逐一考据而成,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始修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书分为18门,依次为:星土、世纪、形胜、国朝宫室、宫室、京城总记、皇城、城市、官署、国朝苑囿、郊坰、京畿(京畿附编)、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及杂缀。   《日下旧闻考》仍沿用《日下旧闻》的体例和编次目录,但内容和篇幅大为增加。新增“国朝宫室”20卷、“京城总记”2卷、“皇城”4卷、“国朝苑囿”14卷,“官署”12卷从原“城市”门中单列出来,“郊坰”由6卷增为20卷,“京畿”由原10卷增为30卷。删去原书“侨治”门。书中有[原]、[补]、[增]字样,[原]是朱彝尊原引,[补]是朱彝尊之子朱崑田之补遗,[增]是新添入者。朱彝尊原有按语用“朱彝尊原按”5字标明。新增之考证按语则用“臣等谨按”4字标明。   本书参阅古籍近2000种,收集保存了大量有关北京史志、尤其是清代顺、康、雍、乾四朝中央机关及顺天府、宫室、苑囿、寺庙、园林、山水、古迹诸方面的建置、沿革及现状的原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并给予很高评价:“……古来志都京者……当以此本为准绳矣”。   除此本外,尚有清乾隆年间内府抄本,1988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点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等。

  《西域同文志》,24卷,清大学士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序文行18字,正文行5-10字不等。版框38.8cm×13.3cm。卷前有乾隆《御制西域同文志序》及傅恒等进书表。凡8册。   《西域同文志》是一部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托忒蒙古文等6种文字的人名、地名的对译辞书。全书按地区编排,依次为新疆地区、青海地区、西藏地区。内容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的地名、山水名及准噶尔部、回部等各部上层人物名的解释。本书词条横排,分为天、地、山、水、人5类,每一词条都用6种文字对照。首列满文,次列汉文,并详注词义(用汉文注释语源、含义、转音、地方、沿革、地理位置、人物世系和简历等内容),其次用汉文三合切音字标满文标准音,再依此排列蒙文、藏文、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文等,各注译语、对音。本书是清代统治者平定西域后为扫清语言障碍、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而编撰的,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是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大清一统志》,356卷。清蒋廷锡等奉敕纂,乾隆九年(1743年)武英殿刻本。半页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版框22.6cm×14.6cm。卷前有乾隆九年御制序,陈德华等进书表,弘昼、蒋廷锡、吴士玉等181位纂修人职名及总目等。120册10函。   《大清一统志》是清代全国性地理总志,清朝曾三次修一统志。康熙年间,圣祖玄烨始命修纂此志,因卷帙浩繁,久未成书。胤禛即位,又重加编辑,仍未完工。至乾隆九年方始告成。此本为初修本。   《大清一统志》是在《大元一统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乾隆皇帝在《御制大清一统志序》中说:康熙皇帝命修全国总志,以昭大一统之盛,因卷帙浩繁,久未成书。雍正皇帝继命编纂总志,经十余年,次第告竣。“自京畿达于四裔,为省十有八,统府州县千六百有奇,外藩五十有七,朝贡之国三十有一”。全志包括图、表、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职官、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祠庙、寺观、名宦、人物、流寓、列女、仙释、地产等,每省首述总况,再分述府州县。全书从古叙至当时,内容宏富。

 
 

  《大清一统志》收入《四库全书》。有清光绪年间杭州竹简斋缩印本。

  《御制诗初集》44卷,目录4卷,清高宗弘历撰,蒋溥等编,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边,上鱼尾。版框20.3cm×13.7cm。24册4函。磁青绢书衣,黄绫书签。   卷前有乾隆己巳夏陆月望日(乾隆十四年,1749年)御制初集诗小序,序末钤“乾”、“隆”联珠印;太子少保尚书蒋溥奏刻御制诗集告成折。卷末有张廷玉、蒋溥、梁诗正、汪由敦、刘统勋、介福、钱陈群、嵇璜、观保、董邦达、金德瑛等跋。   《御制诗初集》收录御制诗4150余首,系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所作,按年编次。而《御制诗集》收录的是乾隆皇帝所有的诗作,共计42,000余首。   乾隆帝的诗可谓实录,是其从政、祭祀、巡幸、筵宴、读书等活动的即兴之作,如《皇考忌辰感成六韵》、《皇考梓宫至泰陵奉安》、《皇太后宴恭记》、《赐蒋溥巡抚湖南》、《阅古北口将士较武》、《题沈周春草秋花卷》、《西巡回銮述事》等,题咏繁富,追怀抒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诚如乾隆皇帝所言:“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

  

  除此本外,尚有《四库全书荟要》本、《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年内府抄本、清光绪五年内府铅印本。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御制文初集》,30卷,目录2卷,清高宗弘历撰,于敏中等编,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边,上鱼尾。版框20 cm×13.8cm。16册2函。磁青绢书衣,黄绫书签。   卷前有乾隆甲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御制文初集序,序末钤“乾”、“隆”联珠印;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于敏中奏请编刻是书折。卷末有刘统勋、刘纶、彭启丰、董邦达、裘日修、于敏中、钱汝诚、观保等跋。   《御制文集》所录之文据称均为清高宗弘历自作,词臣代拟之作不载。此集收录乾隆元年至二十八年(1736-1763年)间高宗所作各体文570余篇,分为19门,以经筵御论冠首,其次为论、说、祝文、记、序等,均按年代编次,所涉题材广泛,天文、地理、政事、经史、人物、艺术、经济等无不加以阐述。如经筵御论《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其难其慎惟和惟一》、《汉光武论》、《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以及《太祖高皇帝圣训序》、《太祖高皇帝实录序》、《大清一统志序》等,详尽而形象地反映了高宗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感情,为研究清帝和清史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   除此本外,另有《四库全书荟要》本、《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年内府抄本、清光绪五年内府铅印本、清乾隆年内府汤萼联抄本、清乾隆年王杰抄本。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卷。清梁诗正等奉敕纂修,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纂,乾隆二十年(1755年)完书。清乾隆二十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9.5cm×22.6cm。半页10行,行18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无行格。磁青书衣,黄绫书签、包角。书前有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上谕一道、纂修《西清古鉴》诸臣职名,分别为梁诗正、蒋溥等编修,陈孝泳、杨瑞莲摹篆,画院供奉梁观、丁观鹤等绘图,励宗万等缮书。42册,4函。   清乾隆皇帝十分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命将内府庋藏的鼎、尊、彝等青铜器分门别类,仿效《考古图》、《宣和博古图》体例荟辑成编。此书著录清宫所藏古代铜器1529件,每器绘制一图,图后以楷书系说。绘图精审,毫厘不失,器物的方圆围径、高广轻重记载详明,对古器物的铭文均钩摹注释。考证虽兼取欧阳修等众家之说,但又非诸家所能及。书中驳斥了历代著家之谬误,解释疑难,补充遗漏,使三代古器物如现目前。   《钱录》是对历代货币进行著录,书后附跋语一篇,署名梁诗正、蒋溥诸臣。上谕末钤“乾”、“隆”、“静挹山庄”3玺。

 
 

  乾隆内府刻本《西清古鉴》传世稀少,书内虽收录部分伪器,但因器物均深藏于清内府,为世间所罕见,因而此书对后世的青铜器研究影响很大。

  《皇朝礼器图式》,十八卷,目录一卷。清允禄、蒋溥等奉敕初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清福隆安、王际华等奉敕补纂。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1.8cm×16.2cm。半页11行,行20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卷前有乾隆二十四年御制序、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进表、乾隆三十一年七月福隆安等补纂告竣进表、允禄等29位纂修官职名、福隆安等39位补纂官职名。   《皇朝礼器图式》是记载典章制度类器物的政书,图文并茂,分为6部分:卷一、卷二为祭器,卷三为仪器,卷四至卷七为冠服,卷八、卷九为乐器,卷十至卷十二为卤簿,卷十三至卷十八为武备。每器皆列图于右,系说于左。每件器物的详细尺寸、质地、纹样以及与相应官职品级的对照,无不条理清晰,记载详备。《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该书:“所述则皆昭典章,事事得诸目验,故毫厘毕肖,分寸无讹,圣世鸿规粲然明备。”是书对了解和研究清朝的典章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此书另有清乾隆年内府彩绘本,清光绪年重印本。

 
 

  《钦定清凉山志》,22卷,清董诰等纂,清乾隆年武英殿刻、嘉庆十六年(1811年)增刻本。板框19.8cm×13.9cm。半页9行,行20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卷前有乾隆五十年(1785年)上谕、嘉庆十六年上谕、目录及文殊法像、清凉山全图等图10幅。8册1函。   《钦定清凉山志》属于历史地理类山水志。清凉山即山西省五台山,系太行山余脉,是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因其地夏无暑热之感,气候凉爽,故称清凉山,又称清凉胜地。清高宗、仁宗皆曾至此巡幸。从明嘉靖至清康熙朝曾几次修纂山志,但清高宗弘历认为这些志书“体例俱有未当”,故于乾隆五十年命军机大臣派员重修。乾隆本22卷:圣制二卷,天章四卷,巡典一卷,佛迹一卷,名胜一卷,寺院二卷,历代崇建一卷,灵感二卷,方外二卷,历代艺文二卷,国朝艺文二卷,杂志一卷,物产一卷。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清凉山的名胜古迹、人物事件及有关诗词歌赋等。嘉庆十六年三月,仁宗巡幸清凉山,命文颖馆续修山志,将清帝历次至此巡幸之事载入。   嘉庆本在乾隆本基础上续增,分卷情况相同,在卷一首增补一页,卷六末增补两页,卷七末增补一页。所增页码与前后不连接,并有董诰等人的按语和题跋。所增内容为圣祖于癸亥仲春西幸、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宗六举西巡及其自丙寅至丙午间五莅台山之事。所增篇页之版式、字体与原书迥异。在武英殿修书处档案内有嘉庆十六年董诰等奉旨增补此志并刊刻告成的奏折。

  

  此本之前,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本;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刻满文本、蒙文本、藏文本;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刻本《清凉山新志》;清乾隆五十年武英殿刻本等。

  《大清一统志》(乾隆五十五年刻本),424 卷,目录2卷,清和珅等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武英殿刊行本。版框20.9cm×14.8cm。半页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卷前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上谕、凡例、和珅等修成之奏表。120册12函,前20册无函套。   此书是乾隆皇帝于二十九年敕命重修的《大清一统志》。因乾隆九年(1744年)的《大清一统志》已不能全面反映当时的国土情况,且其中有许多不当之处,所以高宗下令重修,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告成。   本书续载了乾隆八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43-1784年)的相关内容。其中规定:对已载入《八旗通志》的清朝诸王及八旗大臣的事迹不再重载,但对八旗大臣中的封疆大臣、政绩卓著者仍予以载入;对政绩显著、曾经奉旨被褒嘉并列入祀贤良昭忠祠的文武大臣均依照国史记载一并载入;对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奉旨赐谥号的前明忠烈诸臣均依照褒忠录记载的内容予以载入;直省新设州县及改土归流诸厅县按新制辑为一卷;直省名宦人物凡未入前志者经核查史传后入顺天府卷中;前志中所转载的辽、金、元史中之人名、地名重新译改,并注明原作出处;增设“税课”门类,列于“田赋”门类之后。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钦定授时通考》,78卷,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纂,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8cm×18cm。四周双栏,白口,单黑鱼尾,半页11行,行21字。书前冠有乾隆皇帝御制序文。全书约98万字,24册4函。   乾隆二年(1737年)高宗敕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40余人纂修《钦定授时通考》,此为清朝第一部大型官修综合性农书。   本书汇辑前人关于农业方面的著述,搜集古代经、史、子、集中有关农事的记载达427种之多,并配插图512幅。共分8门:一为“天时”,论述农家四季活计;二为“土宜”,讲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内容;三为“谷种”,记载各种农作物的性质;四为“功作”,记述从垦耕到收藏各生产环节所需工具和操作方法;五为“劝课”,是有关历朝重农的政令;六为“蓄聚”,论述备荒的各种制度;七为“农余”,记述大田以外的蔬菜、果木、畜牧等种种副业;八为“蚕桑”,记载养蚕缫丝等各项事宜。全书结构严谨,征引周详,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见,堪称是一部古代农学的百科全书。此书不但对清代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且对国内外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书除内府刊印外,并敕命各省复刻,如有四川布政司刻本、南昌书局石印本等。《四库全书》收录。1956年、1963年,中华书局和农业出版社又分别出版,并有英、俄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

 
 

  《御纂医宗金鉴》,90卷,清吴谦等编纂,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行19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板框23.7×16.4cm   乾隆四年(1739年)鄂尔泰、吴谦等奏请发内务府医书,包括地方官或购或抄的各地和私家秘藏与世传经验良方及私人献者,采其精粹,分门别类,汇为一编。乾隆帝允奏,敕令吴谦、刘裕铎等为总修官编纂医书,于乾隆七年完成,凡70册,首卷有乾隆四年、五年鄂尔泰等奏疏,次为乾隆七年弘昼等进书表文、凡例、纂修诸臣职名表等。此书共收医书15种,内容依次为《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钦定嘉名《医宗金鉴》。   本书对医学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进行了考订、修正、纠讹、补漏、注释诠解,对中医的辨证、诊断、经络、脉象、针灸、运气、方剂、药物等学说均分门聚类,加以系统的论述。对内、外、儿、妇、正骨等病症及治疗方法均予详尽解说。方论大多归纳成诀并加以注释,便于记忆诵读。书中附有大量插图,以便于读者领会。该书内容丰富实用,取材全面,论证周详,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临床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清代太医院将此巨著定为教科书,至今仍为中医学习的必读典籍。

 
 

  《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经》,九十六卷,附考证,宋岳氏编,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1cm×13.6cm。半页8行,行17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卷前有清乾隆四十八年御笔《五经萃室记》,钤“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朱印2方;卷首雕“古希天子”、“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等印12方;每书之前分别冠有清高宗为宋版《易》、《书》、《诗》、《礼》、《春秋》所写七言律诗一首。正文每页版心上均刻“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宋本”12字。   该书为包背装。蓝地洒金绸书衣,仿金粟山藏经纸书签,上题墨笔正楷书名。书页正面折叠,版心向书口,书页两边的边栏均向书背,用纸捻装订后再用整幅洒金绸包裹书背。该书装帧精美,款式古雅,基本保持了原书的时代风貌。这是嘉庆二年(1797年)火灾后乾隆帝令仿宋本翻刻的《五经》,基本保持了原本风格,连历代藏书印都无一遗漏。但美中不足的是略去了底本版心下的刻工姓名。而在每卷末页左边栏外下方刻上一行翻刻时的写工姓名,如“内阁中书臣费振勋敬书”等。   宋代有九经刻本,初以建安余氏、兴国于氏为善,其后,廖刚厘定二本进行重刻。岳氏在廖本基础上参考家塾所藏的23种不同本子反复勘误覆对,并增加《公羊》、《谷梁》二传和《春秋年表》、《春秋名号归一图》二书,重新鐫刻于相台家塾。在部分卷末刻有“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刻书牌记。岳氏撰有《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一书,阐明校刊宗旨和法则。岳氏刻本《相台九经》考证精密、审慎,版刻精良,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推崇。

 
 

  清初诸藏书家皆不藏《相台九经》的全本。清廷先得《春秋》藏于昭仁殿,后又得《易》、《书》、《诗》、《礼记》藏于御花园之养性斋。清高宗弘历念此五经“幸合则不可使复分”,遂在昭仁殿后庑另辟一室,专藏《相台五经》原本,命名为“五经萃室”,并令词臣翻刻,每卷之末附有词臣撰的文字异同考证。《易》十卷,用王弼注本;《书》十三卷,用孔安国传本;《诗》二十卷,用《毛诗》郑玄笺本;《礼记》二十卷,用郑玄注本;《春秋》三十卷,用杜预《经传集解》本。每卷之后列有岳氏校勘考证。此书为后世研究古代经学保留了重要资料。   《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中著录。

  《劝善金科》,20卷,首1卷,未著撰者,旧传清张照等撰,清乾隆年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半页8行,行21字,抬头至22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版框20.5×14.8cm。2函21册。   《劝善金科》是清宫每于岁末或其它节令演出的节令戏。源出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目连记》,《目连记》则本之《大藏盂兰盆传》,为西域大目犍连尊者救母事迹,而假借为唐朝事,亦称《目莲救母》。此改编本与民间演出本的旨趣截然不同,意在谈忠说孝,惩戒人心。其中层出不穷的***鬼魅情节正好配合腊月里驱鬼除疫、逐阴迎阳的年俗。全剧共240出。   全书以红、蓝、绿、黄、黑五色套印而成。戏目采用单行大绿字,宫调用双行小绿字,曲牌名用单行大黄字,科文与服色以小红字旁写,曲文用单行大黑字,韵白则以小黑字旁写;曲文中每于、每读、每韵、每叠、每格等皆以小蓝字旁注以区别;南腔、北调则各以小红圈一一圈出。   与同期出现的套印本相比,此书套色数量最多,故印刷难度最高。本书套色位置准确,印制精良,各色纯正匀净,清晰悦目,既有提示、助读的作用,又美化了版面,兼具艺术欣赏性,是清前期彩色套印技术的杰作。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一百二十卷,上谕奏议二卷。清允禄、张照等奉敕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版框21.2cm×14.6cm。白口,上单鱼尾,四周双栏。磁青绢书衣,黄绫书签、包角。卷前有汪由敦书乾隆十一年御制序、乾隆十年(1745年)十二月允禄等进呈表文、乾隆十一年三月奉旨开列允禄等46位编纂诸臣职名。   清高宗弘历认为《律吕正义》上、下、续编只是涉及了乐制乐理,尚有不完备之处,于是在乾隆六年(1741年)命允禄、张照等编纂后编,乾隆十年成书,次年由武英殿刻印。   此书为中国宫廷音乐集大成者。上部为朝廷举行活动时演奏的乐章,既有文字叙述,又详其用乐节次,同时备有歌词、乐谱、舞谱。下部分为5部分:乐器考,各种乐器皆附图,图各有说;乐制考,从上古至明代乐制皆予考证;乐章考,从上古至明代乐章依类胪举;度量权衡考,是为制器定律之本;乐问,以问答形式穷乐之意。卷前的上谕奏议辑录了从乾隆六年至十一年关于编纂此书的上谕和奏议46篇。《御制律吕正义后编》的刊行标志着乾隆朝宫廷礼乐的最终形成,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代宫廷礼乐的经典。   此书另有乾隆《四库全书》本,2001年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丛刊》本等。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二卷,清高宗弘历撰,鄂尔泰、张廷玉等注,孙祜、沈源绘图,清乾隆十年(1745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版框19.5cm×11.4cm。半页6行,行18字,小子双行字数同,白口,上单鱼尾,四周双栏,无行格。磁青绢书衣,黄绫书签、包角。卷前有世宗雍正皇帝御制圆明园记、乾隆御制后记,卷末有鄂尔泰等跋。2册,1函。   圆明园为清代皇家园林,园内建筑仿国内及西洋的名园,各具特色。此书仿避暑山庄诗例,乾隆帝标举园内四十处胜景,每景配诗一首、绘图一幅,依次为: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四十景绘制精致,代表了清乾隆时期内府的版画艺术风格。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因而这套版画尤显珍贵。

 
 

  《御制冰嬉赋》,一卷。清高宗弘历撰,清乾隆十年(1745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半页6行,行18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开本22.7cm×14.4cm,版框15.9cm×11.4cm   清乾隆帝《御制瀛台雪景诗》注云:“每冬太液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分棚掷采球,互逞乔捷。并设旌门县的演射,用娴步伐止齐之节。皆轮番阅视,按等行赏,以为常例。”《冰嬉赋》即为乾隆帝记其阅冰技之作。中国古代素有冰嬉者,但自古无人为之写赋,故乾隆皇帝作此“冰嬉赋”。该书文字为墨色,朱笔圈点,小字注释,红线标示。   本书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培养八旗子弟各方面技能的重视。通过滑冰这一游戏活动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不失为一种娱乐,故乾隆帝欣喜之余为之作赋。   《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著录。

 
 

  《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81卷,闰1卷,清允禄等编纂,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殿刊朱墨套印本。版框22.3cm×15.4cm。半页大字7行,行16字,中小字双行,中字字数与大字同,小字字数加倍,白口,四周双边。卷前有乾隆十一年(1746年)允禄序、于振序及周祥钰序。50册5函。   清乾隆七年(1742年)庄亲王允禄奉敕编《律吕正义后编》之后,允禄又命乐工周祥钰、邹金生、徐兴华、王文禄、徐应龙等人合作编辑《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并调集大量通晓宫谱的民间艺人参加。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成书。   此书上溯唐宋,下迄明清,记录北套曲185套,南北合套36套。单体曲牌有南曲1513曲,北曲581曲,共2094曲。加上各种变体曲2372个,共有4466曲。这些曲牌内容包括唐宋诗词、大曲、南戏、杂剧、金元诸宫调、元明散曲、明清传奇等。书中详举各种体式,分别正字、衬字,标明工尺、板眼、句读、韵格。本书包含千余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南北曲的重要资料。   该曲谱还有民国时期上海古书流通处之影印本。

 
 

  《钦定全唐文》,1000卷,卷首四卷,清董诰、阮元、徐松等奉诏编纂,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9行,行22字,白口,四周双栏,版框19.9cm×14.5cm,共1004册。卷首有嘉庆十九年御制序、二十三年御制读《全唐文诗》一首,董诰等进书表及纂修诸臣职名。   《钦定全唐文》,是我国第一部断代文集。全书是在清内府旧藏善本《唐文》的基础上,参校《四库全书》中的唐文别集,钞撮《文苑英华》、《唐文粹》等多种总集,又搜集《永乐大典》中单篇残段,汇辑唐、五代文章18488篇,计3042家。编纂体例依照《全唐诗》,各家名下再按文体分类编排。序次为:诸帝、后妃、宗室诸王、公主、臣工、释道、闺秀,五代亦依此序次,其十国主附五代后。而宦官四裔,各文无可类从,附编卷末。   此书有两方面缺点,一是汇辑群书不注出处,不便复检,且给唐文的校勘带来困难;二是收文有较多遗漏。但是,此书资料翔实,影响、规模颇大,对研究唐代的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人们誉为研究唐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刊本编印,并附印《潜园总集》、《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另外还编印了《全唐文篇名目录》、《全唐文作者索引》。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出版《全唐文新编》,它不仅解决了《全唐文》中分合不当、世系混淆的问题,对新收入的大量作家的作品,做了科学的插入。

  《皇清职贡图》,清傅恒、董诰等纂,门庆安等绘,清乾隆年武英殿刻嘉庆十年(1805年)增补本。9卷,半页8行,行20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20.6×14.9cm。卷前有乾隆十六年(1751年)命绘此图的上谕,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御制诗,刘统勋、梁诗正等41人恭和诗,卷末有傅恒、来保等9人跋文一篇及校刊职名。   此书为风土地理类著作。清前期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治理,至乾隆朝已是全盛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幅员辽阔,属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纷纷来朝,呈现出一派太平气象。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及与清王朝有交往的国家的民族衣冠状貌,绘其图像。   全书9卷内容分别为:卷一域外,卷二西藏,卷三关东、福建、湖南,卷四广东、广西,卷五甘肃,卷六和四川,卷七云南,卷八贵州,卷九为续增,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后所绘各图。   全书共绘制300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物图像,每种皆绘男女图像2幅,共600幅。图后皆附说明文字,措词用语浅显明了,简要介绍该民族与清王朝的关系及当地的风土民情。嘉庆年间卷九末又增补安南官人像4幅。所绘图像以描写外形为主,并注重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由于书中所记均为作者目睹亲见,故较为真实可信,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白塔信炮章程》,清嘉庆,步军统领纂修,武英殿刻汉满文合璧本。半页7行,行21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版框21.4×13.8cm。全书汉字在前,满文在后。   此章程是一部介绍清代军事规章制度的典籍,所记为清代北京城的警报设备。   清顺治十年(1653年)创设白塔信炮,由八旗都统管辖。乾隆八年(1743年)改归步军统领管理,设总管1人,坚守信炮官满、汉军各4人,领催4人,炮手8人,步兵16人。掌管警奉金牌声众事。   《白塔信炮章程》规定,白塔山设信炮5位、旗杆5支。内九门城楼上各设信炮5个、旗杆5支。设\"金牌谕\",上书\"奉旨放炮\"字样,存于大内。遇有紧急情况,或由御前差遣,或由衙门差遣,奉旨将皇帝\"金牌谕\"送到,经白塔值班人员验明,凭此放炮为号。如传报不及,当时何方紧急,即先放何门之炮。杆上昼悬黄旗,夜挂灯笼,一处放炮,九门炮声皆应。各旗闻炮,文武官兵立即披甲奔赴指定地点集合听令。各王公门上章京、护军等,各集本府听候传唤。外七门闻炮,必须加紧防守、巡逻。外火器营官兵闻炮向阜成门进发。健锐营官兵则向西直门进发,以备调遣。宫内值班大臣、官兵等人,亦皆集合于指定地点听命。紫禁城四门,俟奉旨或合符持到,门开启。京城内九门、外七门均待步军统领令箭到,门开启。

 
 

  《白塔信炮章程》除规定上述内容外,还具体规定了京城内外八旗各军兵种驻营、防守区划和宫内文武官员闻炮后的集合地点。该书记述了清代中央规定的驻守京城内外的八旗文武官兵在紧急情况下闻炮后迅速集合行动的具体方案。   书前无序跋和纂修职名。陶湘《清代殿板书目》载此书为嘉庆年武英殿刻本,今从之

  《钦定授衣广训》,二卷,清董诰等编,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武英殿刻本。版框19.2cm×13.5cm,抬头至20.3cm,印制不清晰处以墨笔补描。每半页8行,行17字,抬头行至18字,无行格,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卷端镌“棉花图”,书页内有双层衬纸。磁青绢函套及书面,明黄绫书签、包角,米色丝线装订。书前有嘉庆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上谕;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二月董诰等奏表;圣祖仁皇帝《圣制木棉赋并序》;高宗《御制题棉花图序》;嘉庆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奉旨纂辑诸臣职名。卷末有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十一日方观承原奏;七月十六日方观承进《棉花图》原奏;方观承原跋;庆桂、董诰等6人跋。2册1函。   清乾隆三十年,记载清前期冀中一带棉花种植业及棉纺织手工业情况的《棉花图》成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棉花栽培及加工技术的总结性专著。全书有图16幅,依次为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描述了从种棉到成衣的全过程。每图皆由左右两半幅组成,人物的身形比例虽不够准确,但白描技法运用娴熟,人物神态各异。每图皆附方观承的解说,并附有乾隆皇帝和方观承的七言诗各一首。40多年后,嘉庆皇帝又为书中每幅图各作诗一首,并据古代诗文典故更改书名为《授衣广训》,下令将全书刊刻颁行。

 
 

  该书是研究我国植棉史、棉纺织业史及清前期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资料。

  《昭代箫韶》,二十卷,首一卷。清王廷章、范闻贤撰。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半页8行,行21字,抬头行22字,小字同。无行格,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开本27.8cm×17cm。版框20.1cm×15cm。   宫调、科文、服色以及韵句等用小红字,曲牌用单行大红字,曲文用单行大黑字,衬字用小黑字。词中用韵处皆以中原音韵为准,如北调之入声应分隶平、上、去三声者标注小红圈。昆弋腔。   在清代宫廷中,本剧属于“朔望承应”剧目。《昭代箫韶》全剧共240出,取材于《杨家将演义》。内容描写北宋名将杨继业全家尽忠报国,贤王德、昭辅政的故事。乾隆以来,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逐步进入鼎盛时期,乾隆皇帝更加注重提倡和保持封建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并且寓教于乐。此剧撰写的目的在开场白中就有所表述,“明善除奸嘉勇。假优孟冠裳,声寄管弦,缓调轻弄。演出褒忠奖孝,诛妄除奸。俾令迷顽悔恸”,也就是说借唱戏来扬善惩恶,褒奖忠孝之士,惩罚奸恶之人。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清代杂剧全目》等书著录。

 
 

  《养正图解》,明焦竑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武英殿刻本。不分卷,半页10行,行21字。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版框23.8cm×16.5cm。4册。卷首有清光绪二十一年“特将内府旧存写本发出勅武英殿刊”牌记,明南京吏科给事中祝世禄、撰修儒林郎焦竑序并题奏。   《养正图解》是一部蒙学读本。明万历间,焦竑任皇子讲官时,为劝导皇长子朱常洛续封建道统而编撰此书。《易·蒙》有“蒙以养正”之句,疏曰:能以蒙昧隐取,自养正造。是书辑录周文王至宋代的传说典故,绘图60幅,每图后附解说,故名《养正图解》。书中典故依次为:寝门视膳、膳斥鲍鱼、振贷贫民、丹书受戒、听朝四辅、桐叶封虞、亟用贤人、戒君节饮、善言格天、自结履系、夫妇如宾、讬相献规、廷理执法、仁言动众、因乐求贤、得贤弭盗、敧器示戒、金人示戒、贱货尊贤、泣思直臣、询求政术、诛绝佞人、咨访相材、式闾礼土、政术谕下、雨不失期、旌贤去奸、敝袴待功、井窥示警、教子务学、条陈故事、嘉奖勤学、下车问疾、遣使质疑、爱惜郎官、讬物喻政、礼聘遗贤、师事名贤、教子读书、伤指自悲、运甓习劳、不卖的卢、观获进规、投签警寐、引矢喻政、开馆亲贤、习射殿廷、崇师问道、上书减膳、观图自警、煮药然须、克己任贤、奖劝循良、乐受格言、散遣宫人、遵守旧章、谕字知非、常读论语、梵香告天、借事纳忠。此书以图解形式通过历史典故、古人事迹宣讲忠君、孝悌、诚信等封建伦理道德及言论行为规范,在解说中作者明理析义,借古喻今,竭力阐述儒家的纲常观念及仁义礼智信五德思想,劝勉皇子从细微琐事入手修身养性,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此书备受清代统治者的赏识和推崇,乾隆帝为其作诗,嘉庆帝为其作赞,光绪帝命将书与御制诗赞一并刊刻颁行。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六卷,元王恽撰,清徐郙、李文田补图与校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4.7cm×16.8cm。黑口,双鱼尾,四周双栏。黄绢书衣,黄绫书签、包角,紫檀木夹板。卷首依次为徐郙、李文田进表,钦定承华事略补图提要,王恽撰承华事略原序。书尾版框下镌“头品顶戴湖广总督张之洞恭校印”字样。3册一夹。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将历代明君贤勤于政务、定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地整理成章,于元至元十年(1273年)进呈给太子,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到了清代,光绪帝敕命徐郙、李文田等对王恽之作逐段释义、加以图说,据此成文39段并补第40段为跋,总40图。图首及书耳内以小字注明某代某人某事。版画仿顾恺之仕女画及汉代画像石用小字在方格内注明主要人物。镌刻线条流畅细致。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是清代宫廷版画的最后一部作品,代表着清晚期的版画水平,并带有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方石印技术风格。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2: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厦门来自: 福建厦门
  《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三十六卷,首八卷,纪略一卷,艺文八卷,清阿桂等奉敕纂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3.3cm×15.9cm。半页7行,行20字,抬头行至21字,黑口,四周双边,黑双鱼尾。版心题篇名、卷数、页码。书前有《恭进平定两金川方略表》、《平定两金川方略总裁、提调、收掌、纂修诸臣职名》(60人)。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前后,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年老不理政务,其子郎卡主持大金川事务。郎卡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联姻后狼狈为奸,称雄霸道。朗卡死后,其子索诺木与僧格桑对抗朝廷。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清军进行了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最后取得胜利。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阿桂等奉敕纂修本书,至四十四年(1779年)底书成。   是书为纪事本末体史书。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陆月开泰任四川总督,朗卡不顾开泰的再三檄谕,对邻境土司侵扰不已的罪行开始记述,着重记载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之始末,至四十四年(1779年)朝廷议定屯防兵额止。其内容丰富具体,史料翔实可靠。此后,清军从大小金川倚险设碉坚守的战术中得到启迪,将其运用到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中,取得了成效。

  


  另有满文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元明清佳刻   印刷术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惠及世界的伟大贡献,对文化的传播、对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出版事业繁荣,谱写出书籍发展的辉煌篇章,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实物见证。故宫博物院所藏刻本,除明内府遗书外,大多是康熙、乾隆、嘉庆时期采进的善本,品类繁多。它们来自于官、私、坊、寺观、书院等不同出版系统的众多单位,版本风貌千差万别;其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各部及其下属各类,思想学术深远广博;其印刷技术有单色雕印、彩色套印、拱花、石印、铅印以及铜、木、泥等各种活字摆印等,各项技艺异彩纷呈。   本栏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史的缩影,也是了解中国古书的一扇窗口。

  《叠山先生批点文章轨范》,七卷。宋谢枋得选注,元刻本。半页10行,行22字,白口,左右双边,双鱼尾。版框18.2cm×11.3cm。3册1函。   本书原无序目,现书首有3篇后添墨笔楷书序,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素序,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麟庆序,1941年衡永序。

  

  全书选录汉、晋、唐、宋之文共69篇。卷一至卷二为“放胆文”,卷三至卷七为“小心文”,每篇文章均批注圈点。其中卷六《岳阳楼记》,卷七《祭田横文》、《上梅直讲书》、《三槐堂铭表忠观碑》、《后赤壁赋》、《阿房宫赋》、《送李应归盘古序》7篇皆有圈点而无批注,原因是选注者尚无独特的见解,故宁可暂不作注也不以毫无意义的文字添塞。而《前出师表》、《归去来辞》两篇则连圈点亦无,谢枋得之门生王渊跋谓:“汉丞相晋处士之大义清节乃枋得所深致意非附会也。”全书以“王侯将相有种乎”7字标七卷,不同于康熙刻本以“九重春色醉仙桃”7字标示。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代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苏州海云禅寺据赵孟頫\手书刻本。经折装,每开5行,行17字。版框24.6 cm×10.2cm。1册。   此经为赵孟頫\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正月廿七日为其夫人管道升所写,此时其夫人已逝去一年,为超度荐福特写此经,并施于苏州海云寺。赵氏在经中跋语云:“三宝弟子赵孟頫\谨手书《大方广圆觉修了义经》一部,奉本师中峰大和上[尚]尊者披阅,所愿闻此经者,见此经者,诵此经者,持此经者,悉圆三观,顿除二障,不堕邪见,得清静觉出,生殊胜功德:奉为妻魏国夫人管氏道升忏除业障,早证菩提,与法界有情,同成圆觉……。” 在赵孟頫\逝后32年,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海云寺住持大延多方化缘集资,择名工摹勒赵孟頫\手书经卷上版雕镌。版雕既竣,尚无资刷印,于是信士顾德懋等,自愿捐资刷印一百部以广流传。   此经卷末刊有“钱塘赵伯川刊字并像”、“平江陆四郎印折”两方墨色戳记;顾德懋刊记后有墨书三行“皇明崇祯十五年岁次壬午阳月初度前五日装法藏焚香沐手稽首敬识。八十虚载薛益。”钤 “薛益之印”、“薛氏虞卿”、“广文先生” 印3方。

 
 

  《秘殿珠林》卷十“名人书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经内容见《大正藏》第十七册No.842。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二十卷。宋周弼选编,元释圆至注,元大德九年(1305年)刻本,清何煌、袁芳瑛批校并跋。半页9行,行17字,小字双行同,细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版框24.5cm×17cm。4册1函。   书前方回序文中说:“……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通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此诗之用也。圣之人论诗如此,后世之论诗不容易矣!世之学诗者舍此而他求乎?近世永嘉叶正则水心倡为晚唐体之说,于是四灵诗江湖宗之。……又有所谓汶阳周伯弼三体法者,专为四韵五、七言小诗设,……近高安沙门之天隐乃大魁姚公勉之犹子,聪达博赡,禅熟、文熟、诗熟,又从而注伯弼所集之诗……。”   书首刻纲目。书中内容分为三部分:卷一至四是绝句体;卷八至十三是七言律;卷十四至二十为五言律,并按作诗的技巧方法细分为:实接、虚接、用事、前对、后对、拗体、侧体、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起句、一意、咏物、结句。   周弼选本《唐贤绝句三体诗法》的内容是作近体诗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巧方法。清人叶德辉《郋园读书志》称:“盖此书在元、明两朝三家村授徒课本,颇自风行。”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流传至今的还有明嘉靖吴舂刻本、明火钱刻本、明经厂本、明书坊本和清康熙年刻本。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李廉辑,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半页12行,行22字,小字双行21字,细黑口,四周单边,双顺鱼尾。版框20cm×13.6cm。16册2函。   书卷首李廉春秋诸传序已佚。其后依次为杜预左传序、何休公羊传序、范宁谷梁传序、程颐春秋序、胡安国春秋传序及进春秋传表、楼钥撰陈傅良后传序略,次为凡例,再次为读春秋纲领。通部经文顶格大书,左传、公羊、谷梁及胡安国传、陈傅良后传、张洽集注皆低一格,李廉按语低三格。每册书首钤白文印“天禄继鉴”、朱文印“乾隆御览之宝”;尾钤“天禄琳琅”、“乾隆御览之宝”;卷末钤“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诸玺,可见为宫廷收藏之善本。   此书是资料荟萃的学术著作,辑宋代春秋学诸名家传注,以供世人参考。作者本人的见解作为按语亦条理分明,叙述得极为清楚,学术态度十分严谨。   《天禄琳琅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