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回复: 2

[人与自然] 丝绸之路精彩图片[61P]

[复制链接]

4846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网站元老勋章终身成就勋章荣誉会员勋章社区居民灌水将军灌水元帅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大王勋章

发表于 2007-4-21 01: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汽车开往嘉峪关,一个晚上的工夫和一千多公里的行程是无法让人摒弃兴奋的,黑暗和倦怠也熄灭不了年轻的兴奋的火焰。借着窗外的微光望着远处泛着银色的祁连山雪山顶,谈论的话题却依旧是青山绿水的美丽,对于近在咫尺的戈壁是漠视而不置可否的。
真正让我感觉
换了人间的是身在嘉峪关时,天依旧是蓝色的,宛如水晶;漂浮着的白云也依旧显示着被风吹出的图画;远处依旧有连绵的祁连山。然而我只是一会儿的感觉美妙。在美妙背景下出现在视野里的是苍茫戈壁里一座用黄土和芦苇夯成的巨大关城。在强烈阳光下凸现出灿灿黄色,似是金碧辉煌的嘉峪关已深深地抓住我心绪。强烈反差下这座关城已不再是美景,我只能认为它是一座关城,是春风不度的关城,是西出无故人的关城,是保护了中原千百年的西大门。这时我走在城楼上,我发觉与昨天的我相比,我变老了……
关城显示出来的都是故事,含泪离家,出塞和亲的故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故事。关城承载太厚重的历史,这种厚重的历史感将我积累的不识愁滋味的年轻心情取代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桑老态了。关城内路边上的一大片芦苇起初让我惊异,然而念及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我就根本不想再去追求原因了。关城分为几重,瓮城,罗城,内城等。高大的城墙早已风化掉战争的遗迹,凸凹地表面已见不着一丝昔日敌我浴血对抗的痕迹,只有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还依稀传递着曾经的号角声。远处竟然有烟,大漠孤烟直,莫非便是狼烟?我不敢再想,我也无法再想。关城外便是一片荒漠,让千年的的风修整格外平整,远观一马平川只能看见地平线,近观却是硌脚的砾石点点,惨淡的让人感觉民谣一出嘉峪关,两眼泪汪汪果然有理。不远处竟然有一座孤零零小亭,没忍心进去,害怕不能承受之重。
似乎是两重天,从葱郁到凋黄,从自然到历史,从年轻到苍老,如果你从江南的青山绿水到嘉峪关苍茫戈壁里一定会体会得到。我也许只是一阵若有所思,一阵浮躁,然而与我已经够了。江南好像是天堂,戈壁却也不是地狱,留着这份记忆慢慢去消化好了,旅行不就是这样吗?

黄土和芦苇夯成的外墙









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险要关隘嘉峪关,雄峙于祁连雪峰与嘉峪黑山之间的岩岗上,地势险峻,气势雄伟,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万里长城著名的关城之一,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关。地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关城距市区四公里。关城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城壕组成;内城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墙高11米,耸立在城台上的三层三檐式柔远楼、光化楼、嘉峪关楼高达17米。关城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十余座。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关帝庙、牌楼、戏台等。出关西行百余米,有一碑刻,上书“天下雄关”,和东隔万里之遥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互争雄姿。

天下第一雄关

城中的关帝庙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关称的北向延伸部分。作为肃州关西长城,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悬壁长城距嘉峪关市区11公里,位于嘉峪关关城西北6.5公里处。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明墙”向南达讨赖河岸,“暗壁”往北直导黑山。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在“暗壁”以外,从黑山峡南侧的峭壁向下,加筑一道长城,与峡口南的“暗壁”长城配合,feng锁了黑山峡口,使以关城为主体的军事防御体系更加严密。
悬壁长城主体取材山体附近的砾石、黄土夯筑,共有墩台三座。1987年经过修缮,现全长750米。悬壁长城屹立山脊,沿山峰陡跌直下,形成长城倒挂、铁臂悬空之势,故得其名。









在长城上远眺戈壁滩
一冰川位于嘉峪关市西南的祁连山中,因为是由中苏两国的地质人员在1958年7月1日发现的,故取名为“七一冰川”。距嘉峪关市130公里,是亚洲离城市最近的冰川。冰川的冰舌部位海拔430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川面积达5平方公里,冰层平均厚度78米。
车子一直在山路上盘旋,经过“土大阪”、“吊大阪”,翻过一个海拔4000米的垭口,三个小时后,我们于10:00到达七一冰川脚下的接待站,队员们在此稍作休整。买好门票后,我们乘车沿路来到山脚下的一个停车场,一开始就要沿台阶直上,有的队员比较吃力,好在这段台阶路不长。从台阶上来后向左拐,沿小路开始上行,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见皑皑白雪了,草地上到处都是土拨鼠打洞留下的小土堆。
有队员出现高原反应,于是分2组,一组继续登高,还有一组留在原地,约好集中的时间便分头行动。


































「真诚赞赏」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4846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网站元老勋章终身成就勋章荣誉会员勋章社区居民灌水将军灌水元帅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大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0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路边的农庄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
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url=http://www.t56.net/dispbbs.asp?boardID=6&ID=185564&page=1][/url]

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干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王道士(1849-1931) 湖北麻城人。本名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敦煌莫高窟,在窟南区北段,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兼四出布道幕化,小有积蓄,乃于莫高窟 第16窟东侧建太清宫道观,即今“下寺”。雇敦煌贫士杨某为文案,冬春间抄写道经以供发售,夏秋间,朝山进香者 络绎而至,命杨于今第16窟甬道内设案,接待香客,代写醮章,兼收布施,登记入帐。光绪二十六年(一说二十五年) 初夏,杨某坐此窟甬道内,返身于北壁磕烟锅头,觉有空洞回音,疑有秘室。以告圆禄。于是年五月二十五日半夜,相与破壁探察,果见复室,积满写卷、印本、画幡、铜佛等,即后来蜚声中外之莫高窟藏经洞。乃取部分写卷、佛画等分赠肃州兵备 道廷栋及本县官员乡绅, 是为藏经洞文物流出之始。二十八年,甘肃学政叶 昌炽闻讯,次年十一月及三十年四月和八月,先后 得敦煌县令汪宗翰所赠经 卷、画像,叶氏建议藩台将 此宝物运省妥藏,以运费 银五六千两无着而罢,三 十年三月甘肃布政司命汪 宗翰就地封存。汪氏责令王道士妥加保管,不许外流。三十 二年,他于藏经洞所在之大窟前修建三层楼阁,有《重修千 佛洞三层楼功德记》记其事。
三十三年三至五月,斯坦因至莫高窟,以四块马蹄银(共重二百两)骗买写卷印本古籍二十四箱,佛画、织绣品等五箱。三十四年三至五月,伯希和踵至,以白银五百两骗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佛画等六千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宣统二年(1910) 清廷学部获悉敦煌石室文物流散消息后,电令甘肃藩司将剩余经卷运京保管、王道士又私藏若干。同年前后,于数十洞窟凿通道,使各洞相通连,大量壁画遭破坏。修“古汉桥’,以便利朝山拜佛者上下。又搬出各窟残塑,造“千相塔”,有廷栋撰文并书丹之《敦煌千佛洞千相塔》碑记其事。民国元年(1912)十月,倭国吉川小一郎等至莫高窟, 用白银三百五十两骗买写经四百余卷。1914年,斯坦因又来莫高窟,用银五百两骗买经卷五百七十余件。王道士在外人诱引下,监守自盗、非法出卖国家文物,计大宗者四起得银一千五百五十两,更加历年募化所得,遂成敦煌巨富。曾拟重修第96窟大佛殿九层楼事未竟。殁后即葬于莫高窟庙前大泉河东岸,同年七月卅日,其往赳玉明、徒孙方至福就其墓起塔立碑,其碑不著撰人,木质、阴刻,今仍 嵌于原塔南侧龛内。





















进入到洞窟中参观是不允许带任何摄影摄像器材的,那是为了防止相机的闪光灯对壁画的伤害,在莫高窟外,有一座陈列馆,里面则按原样复制了六个窟,里面的壁画均1比1的原样复制下来,并且做了旧化效果,当然,这些也是不允许拍照的,不过因为是复制品的缘故,所以看守的并不是很严密,我便偷偷的拍了几张。


























在沙漠里面,除了骆驼刺之外,还活跃着这个小家伙

鸣沙山下花园里不知名的小花,开的很旺盛,从沙山上望去,蓝蓝的一片,好看极了

待客的驼队,花费60元可以骑乘骆驼往返鸣沙山,不限时间

我们的驼队

鸣沙晓月
“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19世纪末叶至此20世纪初叶,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粘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具有顺盛行风向平行延伸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土丘高半米至十多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成份是粉砂、细纱和砂粘土;沟槽最窄的一两米,最宽的几十米。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这样的“雅丹”地貌。
这里尽是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由东北向西南排列有序的土阜、土丘。土丘又干又硬、栉次鳞比,有的拔地而起,如柱、如树、如竹、如伞;有的匍匐在地,似狮、似虎;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有的肃穆庄重,像城堡、像帐幔、像房屋;而在那“土丘林”的沟壑中,鹅黄色的沙堆,蜿蜒起伏,金波粼粼,犹如匹匹锦缎。每当云影飘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阜土丘似乎缓缓漂移,像船启航,宛如鲸鱼遨游,扑朔迷离,给人以无限暇想。雅丹地貌犹如楼兰王国的层层防线,使探险者不胜颠簸、跋涉之苦。雅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是“龙城”。在罗布泊古湖盆地东北部有一片风蚀最强烈的地区,土丘高峻似城廓宫阙,其形似龙伏卧,所以古书《水经注》中形象地称之为“龙城”。这是一种最典型的雅丹地形。巨大的土墩台高达12至20米,侧壁陡立,极难攀登。从侧壁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沉积的层理;下部是厚厚的灰绿色砂层,最上面是一层淡红色的粉砂粘土层,这是由于碳酸钙胶结得非常坚硬,而形成一个保护层,使土丘顶面非常平坦。“龙城”的“建筑物”造型多姿多彩;有的俨然是“城堡”,端庄凝重;有的似“城廓”,龙蟠虎踞;有的像高楼大厦,顶天立地。分布在这些蹊跷地物之间的宽阔的条条风蚀凹地犹如条条大街小巷,显得深邃、幽静,别有意趣。置身“龙城”,颇觉眼前的“龙城”不是古城,胜似古城,更似大自然造就的迷宫,令你在感叹之余不免生出几分恐惧。





















玉门关是汉代在河西走廊设置的著名大关,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为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的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小方盘城,现存的玉门关古城堡被沙阜环绕着,它的北面为北山,北山南侧为疏勒河下游。在古城堡北墙外边数十米处有一碱湖,汉代长城由此横向西北。玉门关的城堡呈方形,均为黄土夯筑而成。四垣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坦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0余平方米。在汉代,为都尉的治所,是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对中国的对外交通,文化、经济交流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千古绝唱,使玉门关声誉远播。今日登上玉门关,还可看见汉代防御匈奴的长城的一段,它从东沿着群山戈壁蜿蜒而来。建在小山坡、沟口旁或开阔地带上的烽燧,星星点点向西延伸。














汉代长城,如今已经被风化成一条仅高于地面十多厘米,如果不被告知这是汉长城,根本无人知晓。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46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网站元老勋章终身成就勋章荣誉会员勋章社区居民灌水将军灌水元帅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大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01: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中华文明远播之路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