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30|回复: 16

20天各科冲刺如何做到事半功倍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发表于 2007-5-18 14: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TRONG><FONT size=4>  <FONT face=楷体_GB2312>高考还有近20天的时间,这段时间怎么过,各科还有没有提高的空间?考生心态怎样调整?考场技巧怎样运用?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周刊》携手一线的教学专家们针对高考各科目的复习特点,为考生做了最后的冲刺点拨。把握最后20天时间,发挥最大的复习效率,《学习周刊》将与考生一同向高考冲刺!</FONT></FONT></STRONG></P></FONT>
「真诚赞赏」
   汀州----------梦幻之乡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STRONG>  语文:重温旧题 全面把握</STRONG></P>
<>  现阶段复习原则有二:一、针对性、突出重点、查漏补缺,解决实际问题;二、以知识的梳理和提高为主,重归纳。</P>
<><STRONG>  做题应有度</STRONG></P>
<>  现阶段,就语文学科而言,没有必要再做历年高考真题。做模拟题,少做,但必须限时;应多做老师给的题,不宜自己到处找题做,因为前者经过了筛选,且有讲解分析。限时做题十分重要,可有效训练考生的做题速度和心理素质等。不过这种限时检测不宜过量,每周一次为好。</P>
<>  每年高考前,总有成绩比较好的考生想要挑战高分,故意找偏难怪的题目来做。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浪费了时间、打击了信心,提高不了能力的同时还影响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P>
<><STRONG>  不该丢掉的“17分”</STRONG></P>
<>  除做模拟题外,考生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复习时间,回归基础。首要一条是“背”。需要背的内容有名句默写、字音、字形、成语等。病句类型和各种标点符号的常规用法也要背会。具体做法是将以往的旧题、错题翻出来归纳整理,还可以同学间互相提问、检测。</P>
<>  一般情况下,上述要背的内容在高考试卷上以4个选择题1个表达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约占17分。“这17分最为实在,背了就会,不背肯定不会;会就能拿分,不会就拿不到分。”智老师说,答这种题目没有发挥的余地,因此这分并不好拿。如果丢掉了这部分的分数,语文成绩上130或120分就很难了。</P>
<><STRONG>  名句要会背且会写</STRONG></P>
<>  有些能力不是立竿见影就能提高的,但高考中有些题目确实可以通过临阵磨枪拿分,比如考查名句的题目,“只要把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都背到,就可以拿到满分5分。”</P>
<P>  高考卷子上,这类题有4个小题,共计12分。“如果好好复习就可以拿到9至12分,如果敷衍可能只得3分。这中间的差距太大,分又丢得太可惜。”</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对名句题,考生不能满足于会背,还要会写,更须写得准确。一个错别字就前功尽弃。因此,这段时间内将名句背一遍实际是要求将名句背写一遍,同学们之间可互相出题,相互检查。</FONT></P>
<P><STRONG>  阅读和语言运用题</STRONG></P>
<P>  对阅读和语言运用题,考生要多思考、重总结。复习这部分内容的常用工具是“旧题”。首先,考生搜集自己犯过的错误,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犯的错。其次,整理错误的同时也是梳理知识的过程;考生可按照知识点和类别把错误分门别类整理清楚;然后就可以分析错误了,找出错题的原因,避免再犯类似错误。</P>
<P><STRONG>  答题模式与答题规范</STRONG></P>
<P>  答题模式在阅读类的简答题中要特别注意。此类题目主要出现在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中,在高考试卷中占12到15分。</P>
<P>  此类题目多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考生的答案应“表达准确,语句通畅。”还要牢记“分点答题”。要注意在“每个点”的句首使用序号1、2、3,在句末使用标点“分号”,如果空间允许,换行答下一点更好些。在回答这类简答题尤其是其中“问为什么的这类题目”时,落笔之前,考生要检查答案是否与题目“所问”构成因果关系,一般情况下,如果构不成因果关系,这答案就是错误的。</P>
<P>  上述几点要求可帮助考生追求答案的简明、扼要,利于考生思维习惯、答题习惯的养成,解决考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准、准而不全”的通病。</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答此类题目的语言多为说明、议论性的,考生要少用叙述或描写性的语言。</FONT></P>
<P>  答题规范与否直接影响高考得分,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从现在起,考生必须养成习惯,保证卷面工整、美观;还应确定规范的修改方式。答主观题时,如果想要修改,可先不划掉旧答案,在其后开始写新的答案,如果写不完新的答案考试就结束了,起码旧答案还在,或许有得分点。如果新答案写完了,则一定要将旧答案划掉。这种修改主观题的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可有效避免考生“新答案没写完旧答案划掉了、忙活半天得不到一点分”的尴尬,这条修改原则对文科其他科目也适用。</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有的考生在答题时发现写错了字就涂成黑球,十分难看,还容易把试卷弄破。其实,从现在起就应该习惯,用两个短斜线划掉错字就行了。</FONT></P>
<P><STRONG>  作文备考“素材先行”</STRONG></P>
<P>  在这段时间内,考生应每周写一篇作文,放在模拟题练习中进行即可。近期,考生还应就素材和写作模式做好相应准备。</P>
<P>  准备熟悉的素材。许多考生对刚学会的东西印象深刻,此前掌握的东西就模糊淡忘了。因此,在这最后的复习时间内,要回过头来念念素材,可以将老师印发的讲义拿出来记、背。尤其要关注那些时代气息浓厚的素材。此时,不提倡考生再去搜集新的素材。</P>
<P>  素材要做到“一料多用”,不能限于“专料专用”。比如“司马迁”这一素材就能一料多用,可以用它来谈“逆境与成才”的话题,也可以谈“胸怀”、谈“不畏权势”、谈“人生阅历与成长”等等。</P>
<P><TIXA>  有时<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考生\',\'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考生</FONT><BR>在考场上想起的素材有限,那就更要努力挖掘,把素材用好、用透。</TIXA></P>
<P><TIXA>  小提醒:要把<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素材\',\'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素材</FONT><BR>用透,就要求考生在掌握素材时,做到全面、透彻了解。有个窍门考生不妨一试:牢牢“抓住”两三个人,通常应是伟人、名人、有影响力的人、有时代精神的人,然后了解每个人一生的经历,包括他的出身、求学、成败、欢欣、痛苦……不但要知道他做了些什么,还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TIXA></P>
<P>  由于高考话题必须是让每个考生都有话说的,必然是人生要面对的话题。所以,素材的人物肯定是经历过的,此时考生就可以信手拈来,将“他”作为或者正面或者负面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P>
<P>  <STRONG>准备两三种写作模式</STRONG></P>
<P>  在最后的语文复习中,考生必须将几种写作模式了然于胸,练习熟练可提高考场效率。比如议论文可采用五段式:一个话题、三个角度、三句点睛之语。具体表现形式为:开头点明话题,亮出观点;主体部分从3个层次来分析、论证观点,将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结合使用,层进式、对照式皆可;结尾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开头的同时深化主题。</P>
<P>  再比如记叙文的模式,考生可将日记体、书信体等模式记住。</P>
<P>  小提醒:作文分值为60分,考生应准备出60分钟的作文时间,至少也要留出50分钟来。时间太少的情况下,作文肯定写不好。</P>
<P>  此外,两位老师还提供了几点答题技巧供借鉴参考,考生现阶段就可以着手练习。</P>
<P>  拿到试卷但不允许答题的5分钟里,先把卷头上该写的内容写好,然后快速浏览一遍整张试卷看看有多少道题,以免答题时遗漏。随后就可以看名句题了,在脑子里“检索”出答案后,一允许答卷就马上把它写出来。</P>
<P>  对前4道小题来说,考生要相信第一感觉、珍惜第一判断,在做修改时务必慎重。</P>
<P>  每道题考生都要做,不要留有空白。只要答了,就有得分的可能;而不答,必定白白丢分。尤其是第六道大题(语言运用题),考生一定不能空着。</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STRONG>高考数学:找准定位 奋力一搏</STRONG></P>
<> </P>
<>  有考生说,数学靠的是平时的基础,临近高考就不用复习了--这是一种误区。现阶段,考生一定不能放松对数学的复习,懈怠了就会生疏。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天给数学保留一定的复习时间。在高考前不到20天的时间里,数学复习应侧重于整理数学考卷,把一年来做过的试卷重新拿出来,每天做一套试题,保持做题的感觉。若以前留有数学笔记的话,最好也拿出来,结合老师讲的试题再认真做一遍。这样,有助于发现自己的弱项、常错的题型。查漏补缺,加深记忆。</P>
<><STRONG>  重新演练书中例题</STRONG></P>
<>  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永远是考试所依据的源泉,掌握教材所确定的知识方向至关重要。对于数学科目,许多考生往往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因此数学复习必须要动手做题。</P>
<>  书上的典型例题尤其是章节总结中的“例题”特别值得考生注意。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是将课本上的题目直接选用或稍作修改,合理整合而得来的。所以,建议考生认真演练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并真正领悟其中的知识和方法。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理解概念和公式,构建好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网络,加强系统记忆。</P>
<> <FONT face=楷体_GB2312> 小提醒:在这临近高考的日子,应注重通性通法,不能一味钻研偏、怪、难的题目,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自我的想法,影响自信心。因此,回归课本,立足基础尤其重要。这样不仅能夯实基础,还能鼓舞考生的士气。</FONT></P>
<><STRONG>  重点记忆课本习题</STRONG></P>
<><TIXA>  除例题之外,在这段时间的复习中,<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考生\',\'H\',this)\" style=\"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考生</FONT><BR>可把课本上的习题再过一遍,尤其是立体几何。许多考生不愿意看课本,觉得课本简单,其实不然。能够记住课本例题、习题中的一些重要结论,能在高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遇到小题就可以直接运用,如果遇到大题,则可将此结论作为解决问题的“驿站”,将之论证后继续下面的解题步骤。</TIXA></P>
<P>  比如说,“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求证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这是课本上的一道原题,考生在求证完成之后,可以将这个求证出的结论当成“定理”记住,在高考中需要时拿来就用,当然,在大题中使用时仍需写下求证过程。答题时可根据时间和答题步骤所占比重来确定是否写推论步骤,并非所有题步骤越详细越好。</P>
<P>  再比如,此处有数学符号若干,暂略去。回头提供纸笔文稿。</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小提醒:立体几何中每道习题的结论都十分重要,在高考考题中,或许改变条件或许改变结论,原来课本上的习题就摇身变成了高考的辨析问题。对这些结论,考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酌情记忆。</FONT></P>
<P><STRONG>  做旧题效果好于做新题</STRONG></P>
<P>  在翻看笔记时,考生不妨动笔做一做老师在一、二轮复习中选出的典型例题;还应重新翻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过的题再做一遍,在现阶段的复习中,做旧题的效果好于做新题。许多考生认为自己错题是因为马虎,其实这个归因太简单,往往并不准确。错题暴露出的是知识上的漏洞、是思维上的缺陷。因此,每次练习后,必须要反思。</P>
<P><TIXA>  考生一定要思考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与方法,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主要运用了那些方法和技巧?解答错误是知识上的、逻辑上的、方法上、还是心理上或策略上的原因?从多角度去<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联想\',\'P\',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联想</FONT><BR>类比,保证知识之间形成系统网络,以便在以后的练习与考试中有效避免类似的错误,真正做到有题及类,触类旁通。</TIXA></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在同一处跌倒两次是愚蠢的,尤其是马上要上考场的时候,更不能屡屡犯同样的错。所以,考生找到自己的易错点是什么,自己的漏洞在哪里之后,不妨举一反三,再做几道类似的题。</FONT></P>
<P>  如果考生是因为没有做题切入点,那就再把错题看两遍,以期印象深刻。</P>
<P><STRONG>  先把基础题分全拿下</STRONG></P>
<P>  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题目的竞争,谁的速度快且正确率高,谁就是胜者。因此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坚实的基础,熟练的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应试技巧与方法。</P>
<P>  在高考中,基础题占整份试卷的80%左右,是试题的主体,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立足中低难度的题目,把握审题要慢,做题要快,先易后难的原则,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注意解选择题、填空题的特殊方法。先将基础题的分数拿下,才能在全卷作答中站稳脚跟,从而逐个突破难题。</P>
<P>  解题速度和解题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也是影响高考得分的重要因素。提醒考生还应适当做些套题,定时训练。另外,再做做近三年的高考题,研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一步规范解题过程。哪些步骤是采分点,必须有,哪些步骤可有可无,考生要心知肚明。</P>
<P>  考生应在现阶段的复习中逐步做到:“慢做会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难题偏题不理会,舍去全不会。”</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这段时期,中等水平的考生要按高考模拟卷试题类型把基础的东西梳理一遍。成绩差的考生更不要把精力花费在做新题、难题上,要多练一些选择和填空题,尽量做到不丢基础分。在最后20天里,求助老师给讲解一些固定的数学规律、做题的固定模式,对于数学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来说也不失一个好办法。比如面角问题,90%利用的是三垂线定理,碰到面角问题就先找面里的垂线,这个面不行再试试另一个面。</FONT></P>
<P><STRONG>  做题练习不能间断</STRONG></P>
<P>  此时,考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已基本固定,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这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保证状态稳定,不退步、不手生,让自己的真实水平在高考中得以正常发挥。知识要掌握,题目要会做,还要提高得分率。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考生必须要不间断地做题。</P>
<P>  现阶段的复习,无论是进行专项练习,还是做套题,考生都要计时、限时,以便对“熟练程度”和“准确率”进行训练。</P>
<P>  如果考生目标瞄准本科二批,就必须要答好的是试卷上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前4道题和后两道解答题的第一问。”</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对数学成绩较好的考生来说,答题时应做一道题过一道题,不要反复检查,因为高考时根本没有回头检查的时间。对于成绩不是太好的考生来说,要敢于放弃。单选12道题争取拿到50分以上,多选不要花太长时间琢磨,不要抠难题。一般情况下,后面的6道大题中前三道题比较简单,要争取拿满分,后三道题要争取拿步骤分。另外,最后一个题并不一定是最难的,尤其是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选1-2个自己最熟的大题,保证做完做对。</FONT></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高考英语:牢抓基础 得分有招

<>  在高考中,英语难易度遵循的比例是3:5:2,即简单题分值占30%,中档题占50%,难题占20%,因此在自主复习阶段,考生应注意通过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掌握、夯实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高考词汇2000词左右及12项语法。其次,充分使用好错题本,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最后这段复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对考生来说是关键时期。调整好心态从容复习,必有收获。如果考生在这一阶段能做到“知彼”:即对考纲要求、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明确了解,并且“知己”:即清楚自己的强弱项,做到心里有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在考前两三天按计划完成复习内容,每天按计划完成短期复习内容,做到日日有所获,这样,考生心态自然会适当得到调整。</P>
<>
<><STRONG></STRONG></P><STRONG>  掌握词汇表</STRONG></P>
<>  考生手中一般都有《2007高考考试大纲英语词汇规范释析》或类似的书,在自主复习阶段,考生应抛开课本,使用好这本书。因为高考命题是以大纲词汇为依据的,因此考生应充分利用这本书来填补知识漏洞,夯实基础知识。</P>
<>  高考中的基础知识题型包括:辨音、单选、单词拼写及短文改错;另外,在经过一、二轮的“展开”复习后,本阶段需要考生做好知识的“收拢”工作,即:进行查漏补缺性地总结。因此这本书的使用要与高考题型、填补知识漏洞相结合,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知识的特殊归类及弱项总结2、侧重动词的具体用法。</P>
<>  高考中辨音部分分值为5分,为保证这部分分值“尽收囊中”,考生应当因人而异,把没有把握发音的词汇整理到错题本上,此时应侧重整理元音及其组合、辅音及其组合的特殊发音和易混音,例如:易错音challenge,climate,contrary,country,young等;特殊发音,如:字母组合oo在food,foot中的发音;易混音,如clear,swear等。单词拼写部分在高考中占10分,它不仅考查单词的拼写,还考查其适当形式,因此考生还应当注意对易错词、词性变化的总结。易错词包括辅音字母的双写,如:succeed,interrupt,attitude等;元音的错写,如:hammer,separate,modern等;不发音字母的漏写,如:handkerchief,Christmas等;动词过去式、名词的复数,如:destroyed,referred,occurred;factories,stomachs等,及不可数名词的归类总结,如:furniture,equipment等。此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动词、连词的具体用法,因为高考基础部分动词、连词是“重头戏”,对动词的考查分值占30%左右;对连词,即各种从句、并列句的考查分值超过20%。在总结复习中,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挑出还没有掌握的词汇,之后一一击破。以动词为例,动词的复习应注意动词短语,如:come构成的短语有:comeup/comeupwith…,comeon,comealong,comeabout,comeout,comeback等;动词的特殊用法,如:suggest,hope,agree,demand后不可接sb/sthtodo;动词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大部分动词既是及物动词又是不及物动词,因此要把常见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分别归类。</P>
<>  考生可一边复习词汇,一边进行一些专项练习。在做单选题时,考生应将四个选项都看清楚,注意考题测试的方向和情境,原则上,单选题仔细考虑做过之后就不再检查了,如确有疑问,用铅笔画个大大的符号,以提醒自己考完后检查时再思考一下。这个方法在高考中也适用。</P>
<>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以词汇为基础,知识点较散,因此建议考生复习中在时间上能整、零相结合,用相对的整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知识整合、归纳,用零散的时间,如每天大课间、饭前睡前、复习理科疲惫时的几分钟对易错词、易错题等进行反复、强化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FONT></P>
<><STRONG>  利用纠错本</STRONG></P>
<>  在查漏补缺方面,考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错题本。有的考生平时已对自己每次小测、考试以及练习中的错题进行了及时的分析、整理,这时要充分使用自己平时的积累成果,在不看答案的前提下,重新做一遍错题,之后再看答案订正、分析,看看是否确实已经真正理解掌握、并且会运用。这样过一遍后,可把已经完全掌握的题划掉,仅留下一些“顽症”再一一解决,并供几天后再次检验复习。</P>
<P>  对于没有错题本的考生,这一阶段应当准备一个适合自己的纠错本,把在一、二轮复习中曾经做过的“精选题”中的错题再重新做一遍,把至今自己还没有掌握的题进行归类、并总结到错题本上,并经常翻阅、记忆、理解、运用。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当把对《考试大纲英语词汇规范释析》中归纳、整理的分类知识加到错题本中,对其进行补充、完善。</P>
<P>  如此一来,在高考的前几天,错题本或纠错本就可以成为复习的重要依据,方便你真正做到把书学“薄”。在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的是:多背诵一些好句子、典型句子,做到在句子中掌握词汇(组)。</P>
<P><STRONG>  每天做题半小时</STRONG></P>
<P>  本阶段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根据各人情况,在强化练习自身弱项的基础上,不要间断对各类高考题型的限时练习,尤其是“能力题”,比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保证每天利用半个小时左右时间做题,做到平均每三、四天就接触到高考的所有题型,争取天天有阅读练习。</P>
<P>  练习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1、选择与高考难易程度类似、感觉一致的材料,即选题精,忌讳做偏、难、怪题。2、做题时要根据高考各题型的时间要求严格限时练习(高考各题型的时间要求参看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保持做题速度。3、严格按照高考答题要求来做,做到答题规范。</P>
<P>  考生在做完形填空时,应注意整篇文章的理解,至少应看三遍以上,第一遍看懂文章大意,勾出能确定的答案,第二遍逐句弄懂文章,选出答案,第三遍看全文是否通顺,并做适当调整。重要的是看懂全文,文章意思弄清楚,差错率就会低很多,而且不易出现连续多个错误问题。</P>
<P>  做阅读理解时,考生应注意文章的理解,读懂原文是第一关键,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即Recd between the lines。在答题时还应注意问题的提法,做到针对问题答题。</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小提醒:考生遇到好的文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熟或背诵,培养正确的语感。为防止高考中“手生”情况的发生,能力训练应当持续到高考开始为止。</FONT></P>
<P><STRONG>  加强写作训练</STRONG></P>
<P>  目前英语写作的体裁主要包括:书信、日记、通知、看图叙事、看图议论、看表说明、观点对比及对人、物、地点的介绍等,每种体裁的写作都有各自的基本格式和常用句型,考生对此应做到心中有数。如看图议论的文体一般由两段组成,第一段应对图中的内容进行描述,常用句型有:From the picture,we can see…;As is seen in the picture等,第二段应就图中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常用句型有:Such cases are often seen in our daily life;In my opinion[s:10]ersonally等,图画部分根据内容使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观点部分应使用一般现在时。</P>
<P><TIXA>  这一阶段要加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体裁做限时写作练习,之后对照范文纠正错误,最后应做到能流利、准确背诵范文。背范文在最后冲刺阶段对写作很有帮助,基础差的<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考生\',\'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考生</FONT><BR>可以利用范文中的句子写作,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利用范文中的关联词和一些复合句提高自己作文的得分档次。</TIXA></P>
<P><TIXA>  小提醒:书面表达是自主性最强的一道题,考生应注意用自己有把握的词语与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出语法、用词错误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把句子写得漂亮,如用很有<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英语\',\'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英语</FONT><BR>特色的句子,英语复合句或格言等。再就是书写要整洁,如有可能,最好是打草稿后再抄到答题卡上。</TIXA></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高考物理:吃透《考纲》 稳中求胜

<>  在高考复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之前,物理已进行了两轮复习,考生做了很多各类练习题,但还有不少考生觉得自己的物理成绩不是很理想,还有考生对物理产生了畏惧情绪。那么,在这最后20天内如何做,才能让物理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呢?姜老师给出如下建议。</P>
<>  1、重视教材,落实考点。做好基本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再认真阅读教材,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在课本中落实考点,挖掘课本中的内涵,重温公式、定理的推导,特别注意教材中的小实验和阅读教材及选学内容,高考中的创新型实验题目和一些信息题往往都源于它们。</P>
<>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在物理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由于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学,且难题和较难题也多出现在这两部分中,考生应做重点复习。此外,考生要复习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一些非重点内容,这些知识占到20%的分数,题目也都是考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通常都能将分数拿到手。</FONT></P>
<>  2、看纠错本、典型题目本。检查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等,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的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相关的题目再进行练习,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P>
<><TIXA>  3、做适量的综合题。一般情况下,最后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是做套题的阶段,通过做套题来使各项能力再次提高,但并不是做的题越多成绩提高得就越快,只要适量就可以了。一般两天一套题,今天做卷Ⅰ,明天做卷Ⅱ,交替进行,不间断,直到<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高考\',\'H\',this)\" style=\"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高考</FONT><BR>结束。注意限时练习,做完题后要总结,找出不足,及时改进。</TIXA></P>
<>  4、注意答题技巧和规范。解答物理计算题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高考阅卷是分步给分的,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一步步进行。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写公式,甚至一开始就代入数字计算,如果错了,一分也得不到。正确的解题步骤是:先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再依据物理原理和公式列出基本方程,然后进行运算。第二,题目中未给出的符号,需要引入的符号应加以必要的说明,说明它代表哪个物理量。</P>
<>  5、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套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理科综合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典型题目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P>
<><TIXA>  6、把握好考前及考试中的<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心理\',\'H\',this)\" style=\"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心理</FONT><BR>状态。考生考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不能只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把自己估计过高,更不要定一些不切实际的分数指标。人们常说,考试考的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过于追求往往就会失去。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就会发挥良好。</TIXA></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高考化学:力求规范 减少失分

<>  现阶段主要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在剩下的这段时间中,看书的同时还要做一定的练习,即“限时训练”。既可以检查自己的看书效果,还能找到做题的感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我的题”,让思维很集中。李老师就如何进行“限时训练”给出了具体建议,考生可参照并勤加训练。</P>
<>  训练的首条原则就是“会的题就做,不会的就过,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该会的一定全做完。时间富余,再去做还可能拿分的题。”</P>
<>  其次是“讲究方法”。训练是要讲究方法的,毫无章法地进行训练,容易造成考试结果的遗憾。在训练时,考生要知道如何解答选择题:明白试卷中有哪些题型,这些题型该怎么做,解题思路如何;遇到难题时要如何处理;时间不够时怎么办?具体操作时,要做到“冷静作答”。</P>
<>  考生应把限时训练当作考试,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把每道试题正确解答出来,考试成功的关键是解题质量高。因此,考生在训练时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想要保证解题的高准确率,就必须冷静思考,细心审题,精确运算,规范作答。</P>
<> <STRONG> 在此有三点提醒考生注意。</STRONG></P>
<>  1、仔细、仔细、再仔细:即在浏览、审题、解答等各个环节中,都保持高度的仔细,聚精会神,一丝不苟。遇到难题不惊慌,碰到易题不大意,以一颗平常心对待。</P>
<>  2、审题、审题、细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错了,解答就无意义了。因此,训练时考生必须认真审题,以相当的知识水平审题是没有问题的,能达到这一点,审题就达标了。如果自己的知识本身有缺漏而造成审题不正确,这不怪你的审题,而怪你没有掌握好有关的知识。</P>
<>  3、质量、质量、高质量:即考生训练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质量意识,不放弃任何一道自己会做的试题,不做错任何一道会做的试题,这就是对高考至关重要的“解题质量意识”。</P>
<>  接下来要特别提醒考生,“规范答题”对“即时训练”的成败和最终在高考中能否取得好结果十分重要。因此,做每一道题每一张卷子时都要在“规范”上“苛求”自己。</P>
<><TIXA>  李老师认为,近年<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高考\',\'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高考</FONT><BR>化学阅卷分析结果给师生们的最大启示是:命题者为了拉开差距,处处设陷阱,要求答题者解答条理清晰,表达规范。而不少考生却因这方面的问题在高考考场上“摔跟头”。</TIXA></P>
<P><STRONG>  考生在不规范方面“摔跟头”的情况有三类:</STRONG></P>
<P>  1、“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或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P>
<P>  2、“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最后的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是以偏概全。</P>
<P>  3、“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P>
<P>  凡此种钟,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因此,考生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事事、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你认为会的应该是对的,你认为对的应该是全对的”。</P>
<P>  李老师将考生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种种“不规范”列举如下,考生务必牢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P>
<P><TIXA>  A.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①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②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③要求写物质名称错写成分子式;④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⑤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化学\',\'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化学</FONT><BR>方程式;⑥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⑦把相对原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⑧把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⑩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等。</TIXA></P>
<P>  B.书写不规范失分:每年的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几句话:①“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③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按规定扣分;没注意量纲单位的,按规定处理……。”</P>
<P><TIXA>  实际上,每年都有不少<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考生\',\'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考生</FONT><BR>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或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等无谓失分抱憾考场。</TIXA></P>
<P>  常见的错误有:绿(氯)气,熔(溶)解,退(褪)色,消(硝)化,黄(磺)化,油酯(脂),脂(酯)化,氨(铵)盐,金钢(刚)石;元素符号错为Ce(氯),mg(镁),Ca(铜),分子式错为Co(CO),H3P(PH3),NaSO3(Na2SO3);无机方程式错用“→”,有机方程式错用“===”,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等(注:括号内是正确写法)。</P>
<P>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务必要严格规范,认真书写: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所答内容的内涵要严格与设问的外延相吻合。</P>
<P>  有不少考生感觉化学的实验题比较难,问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李老师介绍说,首先要通读全题,了解实验的目的,从而明确实验的步骤,选择所给的仪器进行连接,同时需要文字描述的化学步骤或者方程式,要用化学的术语准确描述。目前在准备阶段可以认真地回顾以前所做过的实验,把一些基本的原理再熟悉,避免以前的错误重新出现。</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高考地理:梳理知识 从容答题

<>  考生首先应在脑海中构建主干知识框架:在章节内,章节与章节之间,人文与自然之间,区域与洲际之间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P>
<>  其次,考生要正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以及掌握一些地理原理:如地势与地形的区别,丘陵与山地的区别,水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的区别;再如,掌握地中海气候,就得理解它的形成原因(西风、副高),成因决定了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地中海园艺业)等等。</P>
<>  魏老师认为,冲刺阶段复习地理会事半功倍。具体说来,这一阶段的地理复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
<> <STRONG> 利用“特殊经纬线”梳理知识</STRONG></P>
<>  “根据一些特殊的经线纬线来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是个好办法”。魏老师告诉考生如何操作,首先找份“高考地理一览图”,比如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那份“3+X高考地理一览图”,在图上用醒目颜色的笔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上的一些特殊的经纬线标示出来。</P>
<>  接下来去抓住主干知识点,一定要明确重要的几条经纬线沿线的地理事物:赤道纬线穿过非洲中部,亚洲南部的马来群岛,南美洲的北部;北回归线穿过非洲的北部,亚洲南部三大半岛,北美洲南部<SPAN class=yqlink><FONT color=black>墨西哥</FONT></SPAN>;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北极圈穿过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极圈穿过南极洲北部部分沿海地区。30oE穿过欧洲中部,0o经线和60oE分别穿过欧洲东西边缘,20oE穿过非洲中部,100oE穿过亚洲中部,135oE穿过澳大利亚中部,100o</P>
<>  W穿过北美洲中部,60oW穿过南美洲中部。</P>
<><TIXA>  沿线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大洲、<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大洋\',\'P\',this)\" style=\"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大洋</FONT><BR>、大河、地形、海岸状况,重要国家、城市、交通线、工业部门、农作物名称等等)和沿线重要的地理数据都是要记忆的内容。</TIXA></P>
<>  小提醒:具有常见性、稳定性和独特性的数据必须牢记,考试说明中列出的数据都属于重要地理数据。</P>
<P><TIXA>  考生还需要掌握这几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景观\',\'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景观</FONT><BR>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自己“为什么”。</TIXA></P>
<P><STRONG>  热点问题仍将落脚课本</STRONG></P>
<P><TIXA>  任何地理事件、<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历史\',\'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历史</FONT><BR>事件、政治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地理学科在文综考试中的关联性最大。地理的空间记忆比较多,也比较难记。在最后这段时间的复习中,考生复习要有针对性,除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复习外,还要对热点、要点进行专门复习。</TIXA></P>
<P>  魏老师表示,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所以,面对热点问题时要把热点与区域地理、系统地理知识相结合,也就是说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SPAN class=yqlink><FONT color=black>伊拉克</FONT></SPAN>热点,考生应弄清:伊拉克首都是巴格达,地跨两河流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上,那里曾是巴比伦王国的发祥地,美索不达尼亚平原,灌溉农业为主,椰枣出口特产,白种人,阿拉伯民族,还有附近海区的密度流,石油的分布及成因,出口路线,及石油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热点问题抽象地说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具体地说有沙尘暴、赤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台湾问题、WTO、生态农业、厄尔尼诺现象、朝核和伊核问题、中国和东盟地缘合作、新农村的建设、中日关系从破冰到融冰等等。再往具体地说还有建筑中房屋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夏季风与我国雨带的推移、火车轮渡、我国保证石油安全的措施、首钢迁址曹妃甸、欧盟东扩、冥王星降级等等。这就要求每位考生将地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FONT></P>
<P><STRONG>  提升“图文转换”能力</STRONG></P>
<P>  考生要熟练提取地理图像中的地理信息,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考生应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学会地理图像间的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P>
<P>  看到一幅图(或者是无图考图的试题)时,考生应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信息,定位一定要准确,然后浮现出老师在课上讲过的相应知识点去思考去分析阐述该地相应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P>
<P>  小提醒:针对每年必考的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考生一定要在头脑中构建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图,把这部分的知识回归到这个图上来作答,进而分析出那些现象出现在北半球冬季,那些现象是北半球夏季出现(一定要清楚南北半球季节相反)。</P>
<P><STRONG>  提高答题能力</STRONG></P>
<P>  在文综的3个科目中,地理有些“偏重理科”,考生在回归课本复习的同时还应该多练,找到做题的感觉和节奏感。考生可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归类整理,提高答题能力。同时设置有针对性的专题进行冲刺复习是提高答题能力的好办法。地理试题考点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必须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冲刺阶段复习要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生活、生产案例进行解析,以提高答题深度。解析的步骤包括:审题———审时间、空间;析题———析因果关系;答题———要点要素。</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答题时,要规范用地理术语作答;特别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中国地名。</FONT></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高考生物:拉网复习 举一反三

<>  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近高考的时间内,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复习生物,经常是毫无头绪的做题,不是高考真题就是各地的模拟题。其实从题海中要找出未来的高考题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在20天的时间内如何有效复习,把原来的知识更强化深入呢?王老师建议考生以下几方面入手:</P>
<><STRONG>  回归课本,把握基本</STRONG></P>
<>  在所有的教学资料中,课本是最容易让考生接受的,是最简单的,内容描述最准确的。考生在前段复习中看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做了大量的习题,已经对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但有些内容记忆不够深刻,描述不够准确。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P>
<>  例1.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
<>  A.细胞线粒体中,水的生成不仅来自一个反应途径</P>
<>  B.当人体缺水时,浆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产生渴觉,并合成抗利尿激素</P>
<>  C.羊水使动物在胚胎发育中摆脱对水的依赖,增强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P>
<>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P>
<>  对于A项,多数考生不明白,只知道线粒体中有还原态氢和氧气结合成水,忽略了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可以把氨基酸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也是产生水的一条途径。关于B项,课本中无论是图示还是文字都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促进其产生分泌抗利尿激素,而渴觉是大脑皮层渴觉兴奋产生的。多数考生认为下丘脑产生渴觉。C项是课本的原话。D项涉及生物体内自由水多时,细胞代谢旺盛。</P>
<>  这4个选项都在课本上,不过没有集中在一个位置,所以认真读课本就可以正确判断高考题中的每一个选项。</P>
<P>  例2.下图表示某牧场生态系统示意图。</P>
<P>  图中_________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地三叶草。若单位时间内地三叶草固定了105千焦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可从地三叶草处获得15000千焦的能量,如果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相等,则次级消费者可获得________千焦的能量。</P>
<P>  当牧场改作农田时,地三叶草耕埋于土壤中可作为”绿肥“。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P>
<P>  此题的关键是识图。图就是课本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只是把课本的具体文字名称换成了符号,部分考生就看不明白了。所以经常会出现“一看课本就懂,一做题就写不对”的现象。关键问题是对课本的知识没有记牢固,没有记清楚其来龙去脉。所以有必要看课本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背熟,这样才会合理应用。</P>
<P><STRONG>  收集习题,巩固知识</STRONG></P>
<P>  每个考生都有很多的练习题和考试题,可以把这些题按时间顺序收集装订,在看课本的同时把题目梳理一遍,理解知识的内涵或揣摩出题者的意图。</P>
<P>  例.(1)现有抗病(显性性状)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P>
<P>  (2)若通过实验已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想通过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中雄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P>
<P>  (1)题已有抗病植株,要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进行推断,所以不用选择不同性状亲本。考虑所有抗病亲本杂交组合,再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就可以写出答案了。这里从亲本推到子代,从子代推到结果,应用了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即F1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也涉及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概念。</P>
<P><TIXA>  (2)中已经告诉<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基因\',\'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基因</FONT><B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让考生选择亲本培养生产生活所需的性状植株。此题同样利用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等原理,从多组杂交组合中选择出亲本,结果发现只有亲本中雌株是隐性性状、雄株是显性性状才能在开花前根据后代的抗病或感病性状,分辨出雌雄。</TIXA></P>
<P><STRONG>  巧用错题本,改正缺点</STRONG></P>
<P>  前段时间,考生将每次重大考试中错题集中在一个本中,在最后的20天内,此本会发挥重大作用。这里都是考生自己记忆不清或理解不透的知识,或者就是自己的弱点,有必要拿出来看一看,及时弥补在读课本整理题时有缺陷的地方。</P>
<P>  例如,</P>
<P>  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P>
<P>  A.甲图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可能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P>
<P><TIXA>  B.乙图中,施用<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农药\',\'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农药</FONT><BR>后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的频率,C点比A点高</TIXA></P>
<P>  C.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P>
<P>  D.丁图中<SPAN class=yqlink><FONT color=black>苹果</FONT></SPAN>贮藏室的氧气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P>
<P>  许多犯错的考生都错选了A项,没有理解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分布多这和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是两回事。</P>
<P><STRONG>  规范表达实验题</STRONG></P>
<P>  实验题对考生来说是难题,得分也很低。考生必须自己体会其中的技巧,并用术语准确描述和表达。</P>
<P>  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P>
<P>  (1)此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P>
<P>  (2)实验步骤Ⅰ中旋转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如果不采用旋转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________。</P>
<P>  (3)根据所学知识作出预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P>
<P>  (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_________</P>
<P>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P>
<P>  (6)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P>
<P>  材料用具: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切去尖端的燕麦胚鞘若干,琼脂块若干、量角器及胚芽鞘培养所需的容器,清水等。</P>
<P>  实验步骤:</P>
<P>  预期结果:</P>
<P>  该题考查考生对科学实验如何设计及完成的能力,理解本实验中单一变量原则(一组是单侧光,一组是均匀光,其他条件相同)是如何体现的,如何控制无关变量(两组实验除了光的不同其余都相同且适宜),对照性原则是如何体现的(有对照组即均匀光的一组)。</P>
<P><STRONG>  及时查漏,力求完善</STRONG></P>
<P>  到目前,考生已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对主干知识印象很深或理解得很到位,但对于细微零碎的不易形成系统的知识忘记或忽视。如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种特点,微生物培养的步骤和方法,哪些生物能固氮,哪些属于原核生物,病毒的最特殊的特点,C4植物的暗反应具体是什么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强化记忆,课本中的旁栏和问号要关注。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结组相互提问解答。这种方法比自己单独记忆效率要高很多。</P>
<P>  如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分布示意图,与此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P>
<P>  A.R基因中的编码区是连续的,没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P>
<P>  B.R、S、N、O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成mRNA</P>
<P>  C.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P>
<P>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密码子的改变</P>
<P>  本题的内容有DNA分子结构、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突变的特点,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很快就能合理运用。</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由于教材的复习难免会出现前紧后松,前细后疏的现象,因此,考生在回归课本,梳理生物的知识点系统过程中,可以以倒序的形式进行复习。</FONT></P>
<P><TIXA>  在回归课本时,一要看重点,将重点的段落、关键词、生物学术语准确的记忆;二抓主干知识,集中精力复习重要章节,如新陈代谢、调节、<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生殖\',\'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生殖</FONT><BR>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三读图析图绘图,考试中的图例题是对课本基本图的发挥,所以考生要将教材中的图例仔细研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点串起来,并要牢记重要图示,举一反三灵活掌握;四总结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课后读及小资料的内容,经过拉网式的书本内容重组研读,不但能起到熟悉教材的作用,也可能会有新的遗漏被及早发现。</TIXA></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高考政治:强化记忆 学会联系

<>  曹老师和翟老师认为,对考生来说,在高考前这段短短的时间内,政治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迅速提升的科目。在这段时间的政治复习中,首先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强化记忆”。</P>
<><STRONG>  强化记忆是第一要务</STRONG></P>
<>  把课本记熟,就可以应对一些题,轻易得到不少的分数,这在其他科目当中,并不多见。基于此,这一段时间的政治复习,背诵应该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从记忆的规律来看,最后20多天,也是背诵的黄金季节。记忆对于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要求,“政治常识”多年来的考试内容纯粹是背,内容要求较为细致;“哲学”主要记住观点即可;“经济常识”着重背明显的内容,首先其次再次之类。现在的背诵是粗略还是细致,要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基础。</P>
<>  背诵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也要讲究技巧、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比如经济学部分中的基本理论,有劳动价值、生产资料所有制、交换、分配等四点,而这其中的每一点又可以细分,考生脑海中要形成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图,这样就对政治所有知识点心中有数,答题不慌张。</P>
<><TIXA>  高考试卷具有稳定性,如何应对今年的高考,<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考生\',\'H\',this)\" style=\"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考生</FONT><BR>不妨从去年的高考试题中去寻找捷径。去年全国试卷有A、B两套,两套试题中主观题如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及其评价;建设</TIXA><SPAN class=yqlink><FONT color=black>节约型社会</FONT></SPAN>,企业应该怎么办(答案是经济常识课本中,怎样提高经济效益);怎样发展现代农业;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分析问题;分析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编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分析青藏铁路的经济意义。</P>
<>  这些题占分很高,一共8道题,纯粹背的有3道。背过了课本就可以得到三分之二分数的题目就有2道。“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编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分析青藏铁路的经济意义”这几题的答案亦在课本上,只不过是把握课本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一题纯属白给分数。</P>
<>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背课本的试题有一个共同点,考的内容均是课本上的黑体字,或者首先、其次、再次之类,知识点非常明显。</FONT></P>
<><STRONG>  必要的总结工作要做好</STRONG></P>
<><TIXA>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复习,考生的知识、能力均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但那是分板块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记忆\',\'O\',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记忆</FONT><BR>的缘故,考生掌握的程度可能会有所下降。后面20天,如果能把以前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路再恢复到以前的境界,就很理想。</TIXA></P>
<P>  考生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总结工作:</P>
<P><TIXA>  A、搜集以前做的试卷、习题,对于以前的错题,进行再<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学习\',\'H\',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学习</FONT><BR>。以前的错题,是自己的薄弱环节,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分数效益。</TIXA></P>
<P>  B、分析高考题,理顺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P>
<P>  政治学科主观性比较强,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因此顺应高考题的思路很重要,此外平时的一些题,思路也可能与高考题有偏差,这也就有了纠偏的必要。分析解题思路,必须以全国高考题为依据。分析思路时从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三个板块进行。对于每个板块,首先是进行试题题型分类,比如,哲学板块,可以分为三类: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用某一哲学观点分析怎样做或为什么,怎样做到某一方法论之类。之后,再对每一类试题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其中解题的共性的东西。高考采取3+X模式之后,试题类型比较简单,考生自己做这一工作亦非难事,当然也可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们研讨。</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解题思路练习贵在深刻思考,贵在总结,贵在举一反三,不一定做大量的习题。</FONT></P>
<P>  C、总结以前高考题政治常识部分选择题的错误选项。高考题不怕历史久远,越以前的越有价值,近几年的高考题政治常识部分选择题基本上是原来高考题的翻版。</P>
<P>  D、总结政治教材中的地理、历史知识,以及时事地理等。时事地理可以从中宣部《时事》,《半月谈》等杂志去找,时事地理的要求是在地理考试说明之中,而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去考虑则更为简单。</P>
<P>  E、汇总时事中的新观点,新理念。例如,和谐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之类。</P>
<P>  它们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被运用得特别多,有的高考试题,答案几乎全是新理念。而所有的新理念也没有多少,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分数而言,迅速且一本万利。</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在时政复习中,应避免为了热点而复习热点,而要好好把握热点之间的关系。因为在高考中,很多题目往往同时是几个热点的载体,如对“三农”问题的考查,即体现和谐社会,又体现科学发展观。</FONT></P>
<P>  此外,以上总结工作中最后三种,几个同学分工协作效果更好。每人负责一块,然后再汇总。此外,这些工作不宜耗时太多,3到5天轻松完成即可。</P>
<P><STRONG>  强化训练答题规范</STRONG></P>
<P>  在最后这段时间的政治复习中,不但要动脑,更需动手。比如适当做一些套题,并且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去“规范”自己的答案。在政治主观题答案要点的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方面,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和热点术语。表述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将要表述的内容分门别类、分清层次、逻辑顺畅地表达出来。尽量列出答案要点的提纲,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的分层不清、逻辑混乱。</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解答政治主观题时首先要重视设问的关键字词,在读题审题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通过数据、图表等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分析,答案的组织要根据材料和设问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其次,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将高考试题作为一个标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FONT></P>
<P>  做政治选择题时,涉及哲学方面的题对考生来说比较难,考生在做这一类题时,要先看懂题干再看选项,否则容易被误导。因果关系的题,有考生常出现因果倒置等错误而失分,此外,还要注意逆向选择题,不要所答非所问。</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荣誉管理员

荣誉会员勋章终身成就勋章网站元老勋章忠实会员勋章社区居民论坛鼓励勋章论坛顶梁柱社区劳模勋章最爱沙发勋章社区明星勋章顶级劳模实名认证灌水天才勋章灌水元帅灌水将军灌水皇帝灌水终结者灌水大王勋章江湖令牌持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4: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泉州来自: 福建泉州

高考历史:宏观把握 微观分析

<>  常老师认为,考生此阶段复习应坚持“以纲(《考试大纲》)为纲、以本(课本)为本”。《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更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有考生认为,考纲只是规定了考试范围,没有什么用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认真研读、揣摩《考试大纲》,了解考点的增删情况,明确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不考的,这样,在最后一段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不做或少做无用功,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STRONG>  正确处理“大小字”关系</STRONG></P>
<><TIXA>  课本才是根本,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一定要切实抓好。<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考生\',\'H\',this)\" style=\"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考生</FONT><BR>可将考纲罗列出来的考点对照课本逐一进行复习。</TIXA></P>
<><TIXA>  复习中,考生不要忽略<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教材\',\'H\',this)\" style=\"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教材</FONT><BR>小字(包括注释),正确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以大字为主,以小字为辅,小字不能不要。2005年全国卷(一)13题(滇王之印),全国卷(二)13题(邗沟)考查的都是小字部分的内容,2004年考查的小字内容就更多了。小字中,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与主干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一节,中英贸易的相关小字可当大字对待,其余小字阅读一下,有一定的印象就行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关于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及其影响的内容应该当作大字对待。</TIXA></P>
<>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有一些考点在教材上是小字”,对这一点考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比如:中国古代史:北魏的均田制、元朝的灭亡、华侨与南洋的开发;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世界近代现代史:<SPAN class=yqlink><FONT color=black>意大利</FONT></SPAN>统一、(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FONT></P>
<>  回归课本的过程中,考生还应做到“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宏观把握”,即从大处着眼,理清知识线索,将考点放到特定的专题中,前后联系进行思考和分析。如,复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考点,就应该将其宏观构架:萌芽时期(战国)———正式建立时期(秦朝)———巩固时期(两汉)———完善时期(隋唐)———强化时期(北宋)———新发展时期(元朝)———空前强化时期(明清)。</P>
<>  “微观分析”即从细微处入手,多角度思考,挖掘知识内涵,把握知识的核心和精髓。如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正式建立的,考生应该掌握其确立的原因条件、表现、作用和影响等。</P>
<><STRONG>  重点关注考纲新增考点</STRONG></P>
<P><TIXA>  2007考纲新增<NOBR onmouseover=\"tixa_adDisplay(\'考点\',\'O\',this)\" style=\"PADDING-BOTTOM: 1px; CURSOR: pointer; 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ash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none\" onmouseout=tixa_adHide(this)><FONT color=black>考点</FONT><BR>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对这两个考点,常老师给出了阐释与复习对策。</TIXA></P>
<P>  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首先考生要明确时间界限为“1931-1936年”,其次要从背景、表现、影响这三个方面予以把握:背景(1931、1932、1933、1935),表现(中共、人民群众、爱国民主人士、<SPAN class=yqlink><FONT color=black>国民党</FONT></SPAN>内的爱国力量),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打击了曰本侵略者,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关于“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首先明确时间界限:1937年7月-1938年10月。其次掌握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日的具体史实:四大会战。第三、了解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及其原因。最后、正确评价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互相配合、相互依存)。</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除新增考点外,时政与社会热点也应引起考生足够关注。常老师列举出一些:</FONT></P>
<P>  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P>
<P>  2、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效益和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P>
<P>  3、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唐代对外开放、改革开放)。</P>
<P>  4、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非、中印、中俄、中日关系)。</P>
<P>  5、重点工程及能源问题、环保问题(丝绸之路、大运河、铁路;石油、电力、核能,可持续发展)。</P>
<P>  6、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发展、中部崛起、西藏地区、环渤海地区、北京。</P>
<P>  7、国家统一:台湾问题。</P>
<P>  8、周年问题:(2006-2007-2008)注意周年和次周年。</P>
<P><STRONG>  不同程度不同策略</STRONG></P>
<P>  “五本高中历史教材、几十万字的内容,经过一年系统的复习,可以说,尽在考生掌握之中了。现阶段主要是调整好状态,提高应考能力。”常老师提醒考生,这段时间在心态上要稳定,不要被这样那样的外界所影响、所左右,消除各种各样的顾虑,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的情况。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差,就在基础扎实准确熟练上多下工夫,不要追求过多偏难怪题;如果你在班上是中等学生,可以做到知识的联系综合、融会贯通;如果你是班上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做到引申迁移,灵活运用,做一些比较难的题。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P>
<P>  以下几点复习策略对所有考生均适用:</P>
<P>  1、回归基础:以课本为本,以手册为辅,以考纲为线。</P>
<P>  2、落实主干知识,解决重点问题。</P>
<P>  3、题型训练:三种题型解题技巧;时间安排等。</P>
<P>  4、关注文综的切入点。</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小提醒:将教材翻阅一遍的同时,考生还应翻阅并订正历次练习题中的错题。</FONT></P>
<P>  细心审题是考场上能否发挥好的重要前提。在这段时间内就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常老师提醒考生,如任何一个主观题都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提示语,限定语,中心语,答项语。审题首先要注意有几个答项,特别注意根据限定语判断答什么,材料式的题目要尽量用材料的信息,有时抄题也能得分。根据答项的多少确定段落。每个段落中分几点,答案要四化: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条理化。</P>
   汀州----------梦幻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