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寒冬暖阳

[其他] 中国历代名画欣赏[140P]

[复制链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四景山水图 南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每幅纵41.3厘米,横67.9至6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四幅画面均无款印,但可信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本幅分钤《春和园鉴藏》等印二十四方。《庚子销夏记》著录。



花篮图 南宋 李嵩
绢本设色 纵19.1厘米,横2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重设色,描绘盛开在精美的花篮中的鲜花。全图画风工整艳丽,为工笔重彩画中的佳作。画面左下方款署:“李嵩画”三字,其下方押“项子京家藏”半印。



百子嬉春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苏汉臣作。画儿童百人在一处庭院中嬉戏玩耍,情景欢快热闹。按《图绘宝鉴》:“苏汉臣,开封人。宣和画院待诏。师刘宗古,工画释道人物臻妙,尤善婴儿。绍于间(公元1131一1162年)复官。孝宗隆与初(1163年)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世人凡见婴戏图,便题苏汉臣作。不知何据。未足篤信,暂存疑。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雪窗读书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49.2厘米,横31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绘雪景。崖前坡后茅屋两幢,旁有青竹,柴门紧闭,左侧山崖高峻,崖上枝叶苍茂。远山如带,朦朦胧胧。此幅左侧下部的“李嵩”,“李宗成”名款均是作为后添,这幅作品布景严整,山石用大斧劈破,但笔法见散乱,似系南宋时期宗法李唐者所作。本幅及纸边钤明“张孝思赏鉴印”及清高宗弘历的印章数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雪堂客话图 南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横42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雪堂客话图》设色画江南雪景,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和短线条秃笔直破,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夏圭虽与马达同师李唐,但又各有所长。马达用笔刚劲而偏于露,夏圭用笔刚劲而趋于含蓄,这一特点在此幅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画面左侧款署“臣夏圭”三字。



临流抚琴图 南宋 夏圭(传)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 据题夏圭作画。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之状。笔法劲健,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
 


春江帆包图 南宋 无款
绢本墨笔 纵25.8厘米,横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绘远岫高松,中分一水。右岸竹离茅舍,窜石丛林。岸边二帆船停泊。远方夕阳西下,江水如潮。二小船饱帆破浪前进,从而点出了画面的主题。图中远山用淡墨勾染,浓墨点小树,松树,帆船用细笔勾描。全图笔法慎密严谨,画风学郭熙一派而又另立新意,不愧是南宋初期小幅山水的佳作。画面无款。对幅有清高宗弘历的题诗。此作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梅石溪凫图 南宋 马达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横28.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设色画幽僻的崖涧,石壁上梅花盛开。一群野鸭在涓涓的溪水中或追逐嬉戏,或梳理羽毛,或振羽欲飞,其中一对幼凫伏在母凫的背上,十分动人,全图兼工带写,构图简洁巧妙,所画石壁运用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使咫尺画面产生了旷阔之感。在用笔上也颇有特色,画山石用大斧劈破,爽利峭劲;作梅树用方折笔写拖枝之势,苍劲老辣,姿态横生,绘溪水则用细笔中锋,从而表现出微风吹拂,清波荡漾的意境。本幅左下方款署“马远”二字。另有收藏印三方。
   


松涧山禽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5.3厘米, 横25.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参天的古松下,山溪蜿蜒奔流,水花飞溅,四对山鹊姿态各异,或飞呜,或楼止,或啄食与山涧和树石之上,形象生动。图中用浓墨画松斡和松鳞,松针用墨线勾描后用石青渲染。竹叶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山石则用墨线勾勒轮廓,进而用淡青色破染,使画面富有立体感。此图用笔苍劲,静中有劲,为南宋小幅花乌画中精秀之作。这幅作品曾经明黔宁王沐琳和项元汴收藏。
 


雪江买鱼图 南宋 李东
绢本设色 纵23.6厘米,横2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李东,生卒和籍贯不详,南宋理守时(公元1225年一1264年),经常在京师御街上出售自己的绘画作品,工画民间风俗。
此图绘白雪皑皑的严冬,一渔翁身着蓑衣,一手持桨,一手提鱼出售,真实在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难气分。此作用笔劲挺,构图玲珑别织,不愧是李东的传世佳作。曾经清内府收藏,《虚齐名画录》著录。



碧桃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欲放。花瓣用细笔勾描后多屑晕染,富有屑次变化和立体感。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画面无款。画中钤有“于腾”、“何荣精赏”二印。



出水芙蓉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横25.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



瑶台步月图 南宋 刘宗古(传)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四朝选澡册》(见《石渠宝笈续编》)。题刘宗古作。《画继》云:“刘宗古,京师人。宣和间(公元1119一1125),以待诏官至成叫郎。乱离后,归江左。朝廷方寻访车辂式,而宗古进本称旨,除提举车辂院。其画人物,长于成染,不背粉,水墨轻成,但笔墨织弱耳。”此画布局疏朗,设色清丽,不失为一件精构。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墨兰图 南宋 赵孟坚
绢本墨笔 纵34.5厘米,横90.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坚,字子固,为宋朝宗室,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中进士,官至朝散大夫,守严州。他善画水墨梅、竹、兰、水仙等,学扬无咎一派,其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
此图绘墨兰两业,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放,清雅俊爽。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赵氏这种画兰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卷右边有顾敬题诗,后幅有文微等七家题记,曾经明文微明,清安岐收藏,《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墨缘木观》著录。
 


霜条寒皱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横28.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绘五对麻雀栖止于枯之枯棘上,右侧亲小竹一枝。图中小乌神态各样,有的静观,有的对语,有的作欲飞状,形象生动逼真。从画面看,小乌的形象更接近自然情态,说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写生的功力。此图用笔精工设色优美,是南宋写生花乌画中的妙作。无款印,曾经清人宋牵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金明池争标图 宋人
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横28.6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描写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市)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画面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军圆形殿宇,有拱桥通达左岸。左岸建有彩楼,水殿,下端牌楼上额书“琼林苑”三字。池岸四周桃红柳绿,间有凉亭,船坞,殿阁。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书面左,下两侧的苑墙内外,人群熙来攘往。全图约有千余人,虽然人物微小如蚁,但仔细观察,比例恰当,姿态各异,神情生动,颇具艺术魅力。在图左侧的粉墙上有楷书“张择端呈进”五字款。经专家鉴定,对此图作者有两种意见:其一,从落款看,不像后人添写。如此精细熟练的工笔画应出自高手,有可能是张择端的早期作品;其二,从此图的风格及画中景物看,断为宋画无疑,很有可能是南宋人的摹本。此图曾为明代安国,项子京鉴藏。



洞天山堂图 南宋或金 无款
绢本设色 纵183.6厘米,横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谷间白云弥漫,涧流清驶,林木摇曳,楼台隐约,造景幽深雅静,与画幅上所题“洞天山堂”四字颇为切合。本画无款识,清初王铎题为董源之作,不知何据。从全画布置创意看,所画景山物范围已比北宋全景山水缩小,近于李唐《万壑松风图》的体制,其时代应相当于南宋。但图中所画宫室的特点又非南宋而近于金元,故此图更可能是金代作品。



云横秀岭图 元 高克恭
绢本 设色 纵182.3厘米 横106.7厘米
高克恭(公元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官至大中大夫,刑部尚书。其祖先是西域(现新疆)人,后籍山西大同。工墨竹,亦擅山水,初学米芾父子水墨书法,后取法李成、董源、巨然之长,自创一体。评进谓其所书“元气淋漓”。
此图书层峦高岭,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间以白云朵朵,纵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书面元气浑沧。整幅书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山石多用米点皴,但又糅进新的变化,如水边的卵石以及米点之下的“披麻皴”。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学二米泻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书上李 题诚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 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诚者。”另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双钩竹图 元 李衍
绢本 设色 纵163.5厘米 横10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李衍(公元1254-1330年),字仲贤,号息齐道人。蓟丘(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吏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光禄大夫。座后追封“蓟国公”为元代画竹名家,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著有《竹谱详绿》一书。
此图画竹四株,前后左右交错,枝叶繁茂。下方小竹数株,怪古平坡。竹叶以墨色细加泻染,表现出阴阳向北背。湖石用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作者还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插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未署款,画幅中部钤有“李衍仲贤”、“息齐”二印。



洞庭东山图 元 赵孟頫\\\
绢本 设色 纵61.9厘米 横2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鸥波、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人元后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擅画山水、人物、鞍马、竹石和花乌。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学李公麟和唐人。其绘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整,一为豪放,均在笔墨技法上有较大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此图描绘洞庭东山的景色。洞庭山位于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分东西雨山。东山古名胥母山,又名莫厘山,为伸出太湖之半岛。图上东山山势不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一人伫立岸边眺望太湖。山后雾气迷蒙,岗峦隐约。湖面微波粼粼,轻舟荡漾。近处小丘浮起,杂木叶生。作者自题诗中抒发了闲和怡悦的决绪。下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画幅中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有明人董其昌题跋。
此幅笔墨从董源的规范中变化而来,柔和流畅的披麻皴和疏密相间的点苔,表现出江南草木华滋的土山形貌。细密的鱼鳞水纹,写出太湖潋滟的水光。山峦和坡石罩染淡淡的石青、石绿和赭石,以花青占染树叶,盏面色调明澈清雅。这种浅绛山水是赵孟頫\在唐、宋青绿山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析体貌,对元代山水画风影响很大。\\
画家另有《洞庭西山图》,与此图原相联属,惜已散佚。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绢本墨笔 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业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溪凫图 元 陈琳
纸本 设色 纵35.7厘米 横47.5厘米
台北故宫博和院藏
陈琳(生座年不详),字仲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院待诏珏子,琳世其叶。善画花鸟、山水、人物,得赵孟頫\指授,多所资益,故其画不俗,尤善临摹古迹。\\
此图画一野鸭,立于水边。古上角倒垂芙蓉一枝,纵有花蕾。岸上车前草一株,杂草两叶。纵画中的点景可以断定。此时已是深秋季节。 图中野鸭多用细笔勾描,造型准确,画风工丽。水用粗笔随意写画,笔法潇洒。画幅左有赵孟頫\题记:“陈仲美戏作此图,近世画人皆不及也。子昂。”诗塘有元人仇远题跋,说明此图是陈氏访赵孟頫\时即兴所作的写生画,赵孟頫\为之润色。其中右上的芙蓉、下方的坡石小草和粗笔的水波都是赵孟頫\所加,粗笔水波之下还可见到陈琳原画细笔波纹的痕迹。画上钤有清人耿昭忠、乾隆帝、宣统帝等收藏印多方。



寒林图 元 曹知白
绢本 墨笔 纵27.3厘米 横26.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曹知白(公元1272-1355年),字又元,又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松江)人。至元中为昆山教谕,不久辞官归隐。擅长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晚年笔法简淡疏秀,自成一派。
此图画坡石枯林。用笔丰腴湿润。画风学李成、郭熙而又有变化。画幅中自题:“……泰定乙丑九日,去西兄作。”下钤“云叟”、“听松斋”二印。下角又有“聊复尔耳”一印。乙丑为泰定二年,即公元1325年,时作者年五十四岁。本幅堪称曹知白中年时的佳作。
 


伯牙鼓琴图 元 王振鹏
绢本 墨笔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故宫博和院藏
王振鹏,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运千户。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成一体。亦擅人物。元仁宗赏识他,赐号弧云处士。生座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仁宗朝。
此卷描绘伯芽为知音者钟子期弹琴的故事。相传伯牙生于春秋时代,擅弹琴,与钟了期为友。《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据传就是他所作。图中弹琴者为伯牙,对面聆*者是钟子期。画中伯牙与子期的举止神情均刻划惟妙惟肖。衣纹用笔细劲流利,精谨生动。实为元代人物画代表作。
卷末署“王振鹏”三字款。卷尾有元人冯子振、赵声、张原湜题记。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墨竹谱 元 吴镇
纸本 墨笔 纵40.3厘米 横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公元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喜与魏塘人。工诗文,擅画山水、竹石。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同初称为“元四家”。
此册共二十二幅,前两幅作者书苏轼撰文同偃竹记,后二十幅画竹各有题议。册中墨竹诸能悉备,画风苍劲简率。
所选一为第四幅。秀竹一竿,枝疏叶少。淡墨画干,浓墨画竹叶,墨气连贯。用笔简练,构图大胆,不落俗套。有“天籁阁”、“墨林山人”、“项子京家珍藏”等藏印多方。
二为画册中第五幅。画风雨竹一枝,枝叶繁茂。淡墨画枝斡,浓墨一笔点叶,竹能生动可爱。真可谓得竹之性情。画左有作者题议。
 


渔父图 元 吴镇
绢本 墨笔 纵84.7厘米 横2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还山丛树,流泉曲水,老树平坡。坡旁溪水一泓,小舟闲泊。一渔父头戴草笠,一手扶浆,一手执鱼竿,坐船中垂钓。笔法圆润,意境幽深。画风师法巨然而又有变化。画幅中有作者自题,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鱼父四幅并题”。下钤“梅花盫”、“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二印。至元二年为公元1336年,时吴镇年五十七岁。诗塘中有明人王铎题诗。.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挟弹游骑图 元 赵雍
纸本 墨笔 纵108.5厘米 横4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雍(公元1289-?年),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以书画知名。擅画人马、山水和竹石,师家法。\\
此图画一人骑马持弓,回顾身后的两株高树。画风古朴,有唐人遗风。图中人物形象生动,马的造型准确,树以双钩填色,描绘严谨。画幅中自题“至正七年四月望仲穆画”。至正七年为公元1347年,时赵雍年五十九岁。画幅右上方有元人题记



清必阁墨竹图 元 柯九思
纸本 墨笔 纵32.8厘米 横5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公元1290-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今浙江)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博学能文,擅写墨竹,师文同一派,并融以书法的用笔。
此图画竹竿,怪石一块。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石用浓墨皴擦,圆劲浑厚。全画笔法苍秀,画风学文同而又有新意,是柯氏墨竹画的代表之作。
画幅左侧自题:“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必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柯敬仲氏”一印。戊寅为至元四年,即公元1338年,时柯九思年四十九岁。



鹰桧图 元 张舜咨 雪界翁
绢本 设色 纵147.3厘米 横9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舜咨,字师夔,号栎山,杭州人。曾在福建任县尹。工诗文、书法、擅长画山水、树木、竹石。生卒年不详。雪界翁待考。
此图画一黄鹰独立于古桧树上,昂首还眺,目光咄咄。树下顽石小树成趣。鹰的造型准确,羽毛用细笔勾描后填色。用笔工细,设色妍丽。桧树和山石用兼工带写的笔法,于苍古之中又见清润之致。画中自题云:“雪界翁画黄鹰,师变作古桧,桐城口氏好事,遂与之。”张舜咨傅世作品极少,此幅为难得的精品。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桃竹锦鸡图 元 王渊
纸本 墨笔 纵102.3厘米 横5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时受赵孟孚指教,擅长画花鸟、山水,尤精水墨花鸟。山水师法郭熙,花鸟师黄筌,而又有创新。生卒年不详。
此幅画坡石桃竹,两双锦鸡楼于坡石之间。桃枝上的一双小鸟作欲飞状。枝上桃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图中花和叶都用水墨点画而成,不用线勾。作者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现出阴阳向背和不同的颜色。鸟身的羽毛举涂染皴划粗细笔兼用,不作精雕细琢。全画笔墨稳练、文雅,气韵苍古,是花鸟画在元代由设色向墨笔过渡的代表性作品。画幅左下方款署“至正己丑王若水为惠民作出桃锦鸡图”。下方钤“澹轩”、“王若水”二印。画幅左下角钤“子孙永保”、“海滨程氏”等收藏印。



秋舸聚饮图 元 盛懋
绢本 设色 纵141.4厘米 横97.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盛懋,字子昭,嘉兴魏塘镇人。其父盛洪擅画。他继承家学,又以陈琳为师。工画山水、人物、花乌。笔墨精致,布置巧密,在元末享有盛名。生卒年不详。
此图绘坡陀上树木列植,枝繁叶茂。近岸缓缓行驶一艘篷舟,舟首一位逸士正仰天长啸,身前置放酒具瓷碗,身后古阮横陈。船尾童子摇橹,对岸岗阜平缓。古代历史人物中,魏晋间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嗜酒能啸”,并擅弹琴。图中逸士很可能即是阮籍的写照,表现他“志气宏放,傲然独得”的神态。图中树石、还崦画法学董源、巨然,只是勾皴占染的笔法更为缜密精巧,不免略嫌细碎。人物着色,取唐人法,线描细劲。
图上无作者款识和印章,但画风与其至正辛卯(公元1351年)年作的《沧海横笛图》颇为一致,可信为盛懋真迹。



松阴聚饮图 元 唐 棣
绢本 设色 纵14.4厘米 横97.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唐棣,字子毕,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任吴江县令。工画山水,近学赵孟孚,还师李成、郭熙。生卒年不详,可能卒於至正初年。
图绘数人在树下聚饮的情景。河畔长松高耸,树后露出茅屋数间。松荫下四位长者席地而坐,面对酒缸正在举杯畅饮。旁有两人手捧壶盘侍候,一人抱矮案前来。河中露出坡陀松林茅舍。隔河岗阜起伏,还山隐约。图中描画对饮者解衣,不矜礼仪,生动地表现出树民野老酒酣与豪的生活乐趣。唐棣曾投赵孟孚门下,学者诗文绘画。此图岗峦坡石笔墨圆润婉和,颇有赵氏遗法。长松的勾皴苍劲精巧,细枝形似蟹爪,则脱于郭熙。
画幅中自题“元统甲戌冬十一月吴兴唐棣子华制”。下钤“唐氏子华”朱文方印。甲戌为元统二年,即公元1334年,时作者年三十九岁。此图属早年之笔,故较多保留着师承前人技法的痕迹。
 


墨梅图 元 王冕
纸本 墨笔 纵68厘米 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年轻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遂绝意仕途。后归隐九龙山,以卖画为生。擅长画梅花、竹石,墨梅师法扬无咎而另立新意,著有《竹齐集》行世。
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幹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幹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无咎派。但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此幅则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
画幅中有作者题诗五首。署款:“乙未年春正月朔写于草堂”。时王冕年六十八岁。此图是他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杰作,深为后人珍重。诗塘及裱边四周,相继有明人祝允明、陆深、谢承举、文徵明、薛章宪、王宠、徐霖、王韦、唐寅、陈沂等人题诗。



汉苑图 元 李容瑾
绢本 设色 纵156.6厘米 横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容瑾,字公琰,擅界画、山水,师王振鹏。生座年不详。
此图层层楼台,回廊环抱。楼旁林木掩映,还岫业林。作者运笔精妙,以直线、横线、斜线绘成了一组优美宏伟的建筑群。用笔严谨,一丝不苟,设色妍美。采用鸟瞰式构图,把宫苑内外景致描绘尽致毕现。此图应为界画中精品。



六君子图 元 倪 瓒
纸本 墨笔 纵61.9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公元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家豪富。元末卖去田屋,浪迹湖泖。擅长画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浩、关仝。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疏茺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据李日华去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徵意义。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山岗坡石的画法从董源脱出,而参以方折之笔,柔中寓刚。
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不经意而骨力内含。故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
画幅中自题一则,述作画经过。此图作於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画幅中还有元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诗。诗塘中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荣等题跋或观款。
 


杨竹西小像 元 王绎 倪瓒
纸本 墨笔 纵27.7厘米 横8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绎,字思善,自号痴绝生,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后从居杭州。擅画像,是元代著名肖像画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
此图由王绎画杨谦(号竹西)小像,倪瓒补画松石平坡。图中杨谦留着长发,头戴小帽,身着长袍,持杖独立。人物面部用细笔勾描,略用淡墨烘染,形象生动逼真。笔墨不多,却较好地表现了杨竹西“清谦谨慎”的性格。画像后亲以小石的弧松,更加烘托了杨竹亡在宋亡后不仕朝迁的气节。画中倪瓒题云:“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卷后有元人邓元祜、杨维祯等十一家题记。



丹山瀛海图 元 王蒙
纸本 设色 纵28.5厘米 横8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东海蓬瀛诸岛壮阔奇伟的景色。水面上洲岛参差涌列,岛上岗峦层叠重深,长松挺立,树木稠密。岛有木桥通向对岸,山隈深处楼屋掩映。海水浩淼无际,点点舟樯扬帆风行。笔墨师承董源,缜密的披麻皴屈曲律动,峰顶密赞苔点。树木交织使用各种夹叶、勾叶、点叶法,极得荣茂之意。是王蒙笔意繁缛灵活的别体之作。
画幅中自题“丹山瀛海图。香光居士王叔明画”。下钤“黄鹤山樵”白文方印。卷后有元人金厓主人和陈方跋,并有明人项元汴题记。



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
纸本 墨笔 纵140.6厘米 横4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字叔明,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外孙。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85年。元末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累,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独具一格。画重山复水的繁景,喜用解索皴和渴墨点苔,画风苍*秀润,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作者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峰峦曲折盘桓,重叠峥嵘,气势雄奇秀拔。山间林木茂密,山径迂回,飞瀑高悬直注。山脚下有客曳杖而行,山坳深处茅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此画境界深邃幽雅。笔墨技法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和赵孟孚等前代大师的优长。山石坡陀的皴染变化无穷,写出万木葱茏的气象。全图结构繁复充盈,然而通过溪流、水潭、奔泉、云霭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
图上自题:“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至正二十六年为公元1366年。这是他风格成熟期的精心之作。明人董其昌在诗塘题为“天下第一王叔明”,殆非虚传誉,画幅中又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有近人朱祖谋、邓孝胥、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张学良、冒广生、叶恭绰、吴湖帆等题款。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3

主题

6万

回帖

5万

积分

上校

网站元老勋章社区居民实名认证论坛鼓励勋章社区劳模勋章忠实会员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3: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武夷放棹图 元 方从义
纸本 墨笔 纵74.4厘米 横27.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贵溪(今属江西)人。上清宫道士,擅画云山,师法董、巨和米氏父子,笔墨苍润。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
此图画武夷九曲风光。奇峰突起,溪间幽深。俯视众山,皆如小坡。一叶轻舟,行在中流。图中山石树木,以草书笔法勾勒,淡墨轻染。用笔潇洒,笔具奇姿。墨气淋漓,耐人寻味。构图奇险,静中求动。与常见的水墨灵山有所不同。棣书自题“武夷放棹”四字,又草书自题一则。款署:“至正己亥冬,方方壶写寓乌石山识。”下钤“方壶清隐”一印。



戛玉秋声图 明 夏昶
纸本 墨笔 纵151厘米 横63.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夏昶(公元1388—1470年),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原姓朱,名昶。永乐十三年举进士,正统中官至太常封少卿。为官四十余年,天顺元年去职还乡,以书画自娱而终其身。善墨竹,师承王绂而稍变化,烟姿雨色,苍润洒落,偃仰浓疏,合乎适度,时推第一而名驰域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亦工楷书。
这幅图写一叶细竹在萧瑟秋风中摇曳舞动的姿态,配上一方峻赠的湖石,构成动与静的平衡布局。墨竹用笔,参人书法笔意,竹叶犹如草书,点划纷披,以浓淡虚实相生的墨色,表现出阴阳相背和前后参差的空间感。他的墨竹在继承文同、王庭筠等的基础上,形成了清瘦潇洒的风格,兼有作家和文人画两者之长。图上自题:“戛玉秋声。仲昭。”下钤“东吴夏昶仲昭书画印”朱方方印。



潭北草堂图 明 谢缙
纸本 设色 纵108.2厘米 横5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谢缙(生座年未详),字孔昭,别号兰庭生,亦称深翠道人。江苏苏州人。画师王蒙、赵原,既精诣则益以烂熳,千崖万壑,愈出愈奇。工诗,有《兰亭集》。
此画是谢缙为同时著名书画家杜琼所作。杜琼系唐代诗人杜甫之后裔,善书画诗文,为谢缙好友。
谢缙师法王蒙、赵原,此图主要取王蒙法,写似拳石的山岭高耸,远山隐显;岭下峰回路转,树林苍盛,在高大的松树中,透露出一舍草堂庭院,主人似与访者交谈诗文。明代文人画家多作此类意境,反映出明代文人居士喜好避世隐居的心理。左上作者自题并款署:“永乐戌岁上巳日,葵丘谢缙识。”图中有杜琼及清光绪间浙江诸暨陈声(陈洪缓后裔)的藏印。永乐戊戌为公元1418年,是谢缙晚年的佳作。



溪堂诗思图 明 戴进
绢本 墨笔 纵194厘米 横10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戴进(公元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宣德间(公元1426—1435年)官直仁智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犬等,无所不工。山水师马远、夏圭,并了法郭熙、李唐,俱遒劲苍阔,境界深远办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喜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另具格调。画在明中叶曩乡较大,是“浙派”创始人。
画峻岭虬松,茅堂临溪,后倚飞瀑,中藏寺观,得深山幽居之意。载进幼年学画於叶澄,随后对南宋李唐、马远潜心追摹,所得独多,山水人物俱臻佳妙,为一时之冠,绘画才能比较全面,师承广泛,画风多样,并能自出新意,形成雄健豪放、遒劲苍涧的水墨山水新风,影响深远。此图笔墨苍劲,如此大幅,布置精密,峰峦重叠,颇见生机,为其晚年的杰作。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