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1601
注册时间2010-5-4
最后登录2022-6-15
威望9 点
好评度50 点
金钱6798 金币

上尉
   
|
发表于 2011-10-13 18: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历史记住“长岭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02:37 海峡都市报
当年墙上留下的标语:红军枪毙郭凤鸣(资料图片)
当年红军击毙敌人旅长的长岭寨
1929年3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汀云骧阁开会宣告闽西第一个县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图为云骧阁
N本报记者 侯希辰肖春道 文/图
从长汀县城往南约8公里,在一片农田的尽头,几座山丘毫不起眼,但历史却在这片叫“长岭寨”的山丘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1929年1月14日凌晨,寒风凛冽,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数千人离开井冈山,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前行,直到看到长汀城南这片山丘,以及山丘后汀州城若隐若现的城墙,战士们才燃起新的希望。历史记住“长岭寨”,更记住日后朱德说的一句话:“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长汀城南的这片小山包,如今毫不起眼。当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军就在此打响入闽第一枪,激战3小时,击毙国民党旅长郭凤鸣,朱德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长岭寨寻访
当年春天,红军入闽第一仗就发生在长汀的长岭寨。历史记载,长岭寨战斗仅用时3个多小时,红军共俘敌2000余人,缴获枪500余支、迫击炮3门、炮弹100多发和大批布匹。
“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来找长岭寨。”当地几名6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一行,长岭寨又叫东华山,当年是进汀州城的必经之地,“原来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如今修公路把山头都铲平了,地势就没有原来那么险了。”
发生在那片山丘的战争
老人们说,岁月不仅改变了长岭寨的险峻,更泯没了当年战斗的痕迹,“去看看纪念碑吧,这是长岭寨战斗最后留下的记忆。”在长岭寨山脚下的梁屋头村,我们找到长岭寨战斗纪念碑:碑的附近长满杂草,三角刺刀形的碑体静静刺向天空,悄然诉说着一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故事。拨开荒草,记者发现碑上铭刻着一段文字:“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千多人攻占长岭寨,消灭了国民党福建第二混成旅2000余人……”
“沿着纪念碑正前方看,就是长岭寨主峰,也是当年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听老人们这么说,我们远眺,只见山上的树木随风摇曳,1929年3月间,在这几座面积约2平方公里,相对高度约100米的山丘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激战3小时击毙敌旅长
当年的亲历者多已不在世,但他们留下的文字完整记录了这段历史:
1929年3月11日,沿武夷山南端进入长汀境内的四都楼子坝。13日,毛泽东、朱德在四都召集干部会议,讨论进军闽西后的行动方针。会议刚开不久,突然从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上午10时许,红四军兵分三路,二十八团居右,三十一团居左,特务营紧随军部居中,齐头挺进,在四都以北的山头上发起猛烈的进攻。敌人节节败退,往长汀城逃窜。
后据了解,来犯之敌是国民党驻长汀福建省第二混成旅郭凤鸣旅长派来阻挡红军的卢新铭补充团。这时,中共长汀临时县委负责人段奋夫赶到红四军军部,汇报郭凤鸣是闽西三大军阀之一,他已派一个团兵力据守长岭寨,企图凭险阻止红军进入长汀。
1929年3月14日凌晨,红四军分三路向长岭寨发起进攻。三十一团担任主攻,取道腾头脑印岭,直取长岭寨主峰;二十八团从右侧取道白叶竹子岭攻占邻近制高点;特务营从左翼经牛坑迂回敌后,切断其退路。
虽然长岭寨上有一个卢新铭补充团,但他们刚遭受红军痛击,战斗打响后,他们胡乱放了几枪后便四散逃跑。躲在汀州城的郭凤鸣闻讯后,气得大骂,又派出一个补充团增援长岭寨,随后又亲自带着盒子枪队、教导团、大炮营赶往长岭寨督战。
刚到离长岭寨仅5里的梁屋头,闻报主峰及左右山头已被红军占领,郭凤鸣气急败坏地喊道:“给我冲上去,后退者一律枪毙!”一边命令炮营猛轰,一边驱赶着教导团、盒子枪队往山上冲。结果,郭凤鸣组织的几次反攻都被红军打退,他自己也脚部中弹。此时,红军吹响冲锋号,向山下猛冲过来。郭凤鸣见大势已去,就躲藏到山脚牛斗村栗树园一间茅厕里,想换掉军装逃跑,正在打扫战场的红军战士发现藏匿的郭凤鸣,一枪就将郭凤鸣击毙了。整个战斗仅3个小时就结束了。
“走,进城去!”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高兴地向战士们喊道。
几十年过去,记者走访长岭寨一带的老人时,当地老人还记得一首红军留下的民谣:“一月里来梅花香,三军全部出井冈,红旗飘扬高举起,吓得白军大恐慌。二月里来雪花飞,官兵团结心不灰,大柏岭上迎头击,刘逆士毅狗命危。三月里来气象新,红军浩荡入长汀,郭逆凤鸣不量力,长岭寨下命归阴。”
这支部队
帽上有颗红星
“早上就听到城南的枪声一阵紧一阵松,大家都在说,南昌起义军要打回来了。”93岁的邹子彬回忆说,当时就见到城里的国民党部队扛着枪炮,急匆匆地出城,街上的店面也都关了,“到中午的时候,枪声就基本停了下来。下午,红军就排着队伍从汀州城宝珠门、惠吉门进来。”
“有穿军装的,更多是穿着普通农民的衣服。3月份的天气还有点冷,可他们基本上都是单衣。”邹子彬从窗缝中见到,这支部队与2年前曾见过的南昌起义军穿着很不同,“军装的帽子上有颗红星,大人说这就是当年的起义军,这才不害怕,纷纷把门打开迎接他们。”进城后第2天,红四军在长汀城南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1万多群众听到毛泽东、朱德的演讲。
毛泽东当场宣布郭凤鸣十大罪状,并宣布会后将把从郭凤鸣家中没收来的大批粮食、布匹等分给到会的群众。
揭秘
30年后毛主席还惦念这口老井
从1929年春红军入闽,到1934年秋红军长征,这5年间,红军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故事……
在不大的长汀县城里,有“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福建省总工会旧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在长汀几乎稍走几步,就能发现一处红色记忆,如“老古井”。“知道吗,这井可有故事了。”一位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1932年秋,当时中央临时政府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从江西宁都来到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治病疗养,住在老古井旁的福音医院休养所三四个月之久,这是毛泽东7次到长汀中停留时间最久的一次。
在这段日子里,毛泽东每天早上都和周围的群众一起到老古井取水洗脸、洗衣服。他发现老古井因长年没有清洗,水有些脏,于是他亲自带领警卫员下井掏污泥,清除青苔,把老古井清洗得干干净净。水干净了,来打水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常在老古井旁和群众聊天,了解社情民意。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特向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叶飞询问了长汀县政府后回复毛泽东:长汀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的群众还在使用这口井。毛泽东听后笑了。
正听得有些出神,老人从井里打上一瓢水递给记者,那水甘甜、可口,记者离开长汀许久仍没能忘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