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7 13: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与汀州谢公楼、汀州米酒:谢公楼上好醇酒
http://www.mxrb.cn/szb/html/2012-04/14/content_37322.htm
题谢公楼 (唐 张九龄)
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
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
1300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登临汀州谢公楼,挥毫写下了这首诗,一座汀州地面上普普通通的酒楼从此因张九龄的题诗而名扬千载,谢公楼的酒香,迄今仍氤氲在闽西文人的诗文中。
张九龄,广东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丞相,存世有《张曲江集》诗文20卷。清代衡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就把其作品列为开篇之作,足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据《汀州府志》载,张九龄年轻未达时,为寻晤其弟张九皋,曾客寓汀州,荒村贳酒,高阁吟诗,写下了《题谢公楼》。张九龄留诗之后,这座本为汀州文人雅士品酒论诗的集场所的谢公楼便成闽西名楼了,“春朝月夕,游屐如云”,从古代到近代,无数文人骚客慕名登临,怀古题诗,南宋状元、大学士邹应龙诗云:“沽酒自作五柳醉,凭栏独向曲江斟”;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诗云:“谢公楼上青山色,怀古先须酒一杯”;即使谢公楼历经千年风雨后无迹可寻了,仍有文人寻访传说中的遗址,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带市廛连比屋,春灯何处谢公楼?”
每每品读张九龄的这首诗,我总在想:这首诗通篇赞美的都是酒,那是汀州人自酿的米酒,刚刚从红泥密封的坛子中启封倒出,酒面上泛着细细的泡沫,盛在酒碗里如同晶莹润泽的黄蜜,清冽而甘醇。这是多么香甜醇美的汀州米酒呀!为什么因这首诗而名声大噪、流芳千古的是谢公楼,而不是汀州米酒?
汀州米酒香气浓郁,酒味甘醇,风味独特,是酒族中最为真纯质朴、最具乡土本色的美味。闽西人大碗喝酒,喝的都是自家酿的糯米酒。逢年过节,客家人必要酿上几瓮酒,邀朋唤友,开怀畅饮;平时也常温上一壶酒,浅斟慢酌,在馥郁的酒香里,不知释去心头几多忧郁;就连平常很少喝酒的女人到生孩子坐月子时,也必用米酒滋补身体、调养血脉。客人到汀州,则无酒不成席,汀州米酒那黄灿灿的颜色,迷迷的馨香,甜甜的醇味,让不知深浅的客人赞叹不已。
山西的杏花村,因了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从唐代香到现在,成了“中华名酒第一村”;氤氲着“谢公楼”千年酒香的汀州,何时还会再起“谢公楼”,或者出一个“谢公楼”品牌的汀州米酒呢?
(来源:闽西日报,2012年4月14日;作者:天一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