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7 13: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回 19楼(风河) 的帖子
风河:感谢完顶帖,[s:217] [s:200] 不知道是不是要来骂拆楼了 (2012-12-17 13:16)  谢谢风河大师的顶贴支持与鼓励!不会骂拆楼的。
谢公楼 若能醉在谢公楼,不悔汀州行。
汀州的谢公楼一定很美,我从张九龄《题谢公楼》里得知:
谢公楼上好醇酒,
二百青蚨买一斗,
红泥乍擘绿蚁浮,
玉碗才倾黄蜜剖。
张九龄是唐朝名宰相,又是诗人,年轻时候曾来汀州寻晤其弟张九皋,客寓汀州,在谢公楼喝过酒。那应是一个桃红柳绿的春天日子,兄弟二人结伴,还有在汀州新结识的朋友,众人兴致勃勃一起来到汀江边,江水蓝蓝,燕子翩翩,耳边似飘来若有若无的琴声并伴有清丽悦耳的歌声,汀州朋友说,那是谢公楼,上去喝他几杯!
玉碗盛的黄色蜜甜酒是何酒?为何不是红娘酒?为何他未能遇见红娘?我真为张九龄遗憾,若是,红娘定会搬出酒窖里珍藏的红娘酒,撬开那酒瓮上的封泥,舀出香浓甜蜜的酒娘请诗人品尝,或许这诗因而就改成了“玉碗才倾酒娘剖”,这只能怪汀州好酒太多,诗人与美酒擦肩而过。黄蜜一般的酒贵不贵呢?青蚨,虫名,古代人却借用它指铜钱,二百青蚨就是二百铜钱,其时,张九龄尚是一名年轻的读书人,口袋里不会有太多的钱,因此,想来此酒不会太贵,就是贵了又何妨?好酒难得,知己难寻,倾囊买他一斗(不知这斗有多大?),醉就醉人一回!
上谢公楼喝酒的并非只有男儿,清长汀诗人黎士宏有诗曰:“数尽红衫分队队,赍 钱齐上谢公楼”,可见那时女士们光临谢公楼之盛,且慢,“赍钱”,就是怀里抱着钱,这是不是诗人的夸张,还是真实如此?抱着一堆的钱去饮酒,能买多少酒啊,将会醉倒多少女士?我想,楼下一定有一大群先生在等着,好接自己醉如泥的太太回家去。
我凝视着杯中那黄蜜般剔透的晶莹,双颊染红,暖意升上眉睫之间,人都说我空有酒胆,而无酒量,却不知我在苦苦寻觅谢公楼,为了那千年的心愿。
谢公楼,你在哪里?
你应是在汀江之畔,春风绿岸,碧水倒映你的美姿。邹子彬《汀州风物志·今古钩沉》中说,“谢公楼位于城南汀江之畔,右有杰阁云骧、石笋嶙峋龙潭之胜;左有岩洞奥突……”楼命名为纪念南朝齐诗人谢眺,谢眺善草隶,长五言诗,世称“小谢”,纪念他的楼建在美丽的汀江边,确是十分相宜,临窗,手中一壶酒,眼前一篷舟,身边一江烟雨,淡忘了世界,建楼者真是知了谢公的心了。
你应是在梅花桃花盛开之处,馨香满园。汀州是梅桃之乡,处处梅白桃红,几分艳丽,几分妖娆,几分朦胧,谁都会心醉,月是为爱,花也是为爱,只要是真情,且听那花儿在窃窃私语,关于谢公楼浓浓淡淡、深深浅浅的相思故事,清诗人马繁禧《谢公楼赋》文中也说谢公楼“烟霞缭绕,万象咸集。”并非只我是多情。
你应是在深巷里,扶墙而归不知醉。宁化张轼说:“一带市廛连比屋,春灯何处谢公楼?”他也在找谢公楼,夜深了,灯火阑珊,他不归,深巷留着他长长的身影,如若谢公楼在大街显目之处,何须逢人就问?“酒好不怕巷子深”,也许就是旁证。
你叫人好找啊,谢公楼!
撑伞,踩黄梅雨后的小桥,古巷,去寻觅谢公楼。
|
-
|